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研究

2020-11-26

读与写 2020年36期
关键词:汉武帝初中生思维能力

赵 瑾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许庄镇初级中学 陕西 大荔 715100)

1.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1 教师教学模式程序化。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僵化、程式化。久而久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形成了固定的教学理念,致使课堂教学形式变得非常单一,学习氛围枯燥乏味,面对复杂且离生活相距甚远的历史资料,学生们逐渐对学习历史失去了兴趣。历史教学已经成为仅仅应付考试,失去了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此外,教师的程序化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只要求学生不停地背诵,致使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1.2 学生不感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初中是培养习惯、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如果长期进行灌输式教学,就会产生惯性。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他们都会遵循程序化的形式,无法打破原有的学习框架,也不知道如何学习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上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不感兴趣,又缺乏学习主动性,很难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也很难产生的乐趣。

2.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自主探究课堂构建的途径

2.1 贴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自主探究课堂的建设不是让教师放手不管,让学生随意发展。毕竟初中生发展还不够成熟,还不完全具备完善的认知系统,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历史知识创造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与所学的历史知识不谋而合,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学生的参与度也会明显提高。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内战爆发》这一课时,由于现阶段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和平且幸福的时代,他们没有亲身体验战争的残酷,很难体会到今天要过上幸福的生活有多么艰难。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毛泽东主席远赴重庆谈判”背后的含义。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干预。根据教材和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重庆谈判、内战爆发等基本史实。

2.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是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历史自主探究课堂的主要途径,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上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设计多元化的问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探究,以此来打造高效的自主探究课堂。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时,为使学生深刻领会汉武帝的聪明才智,深入了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治国方略,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比如在汉武帝登基前后,通过多媒体提供的史料向学生们提问:“他登基时国家的经济状况如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出文景之治和汉初休养生息的英明决策。再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之优”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出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如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评价措施的效果等,进而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推动历史自主探究课堂的顺利进行。

2.3 构建知识地图,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任何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都不只是让学生记住相关的知识,而是培养初中生对相关学科的思维方式,因为知识是无穷的,任何一个教师不敢断言自己没有学可以学,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教初中生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新旧知识能够统一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地图,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时,用三课时叙述了隋唐的兴盛与文化,但并没有阐明形成如此辉煌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如果老师在传授相关知识后,引导学生接触隋唐时期的实际政治、经济、民族、外交等各个方面,初中生自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融为一体,从而分析隋唐文化灿烂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高度,又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真正达到发展初中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构建自主探究课堂,需要教师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创设相关的生活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初中生能够自主探究,并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汉武帝初中生思维能力
汉武帝好推理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到树上摘去年的梨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树为何名
古老的皮影戏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