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策略

2020-11-26

读与写 2020年36期
关键词:实验课现象化学

秦 瑶

(吉林省珲春市第三中学校 吉林 珲春 133300)

化学作为一个有趣的科目,其课堂的变现手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的注重化学实验的作用性,在实验教学中发挥其教学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组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化学学科内容,从而高效率的开展活动,让学生能够得到多面的发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1.引入微视频资源教学,巩固学生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通常是教师单一化的讲解课文内的知识和内容,重复教学实验展开的教学,这种单一、重复的教学方法全然不顾学生的学习特点,而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固态式的教学环境中,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化学实验的热情,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传统实验方法相比,微视频资源更具备了灵活的特性。微视频作为一种网络信息资源,能够有效打破传统课堂实验中存在的局限性,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之后,在利用微视频资源进行呈现,能够将一些细微不可察的现象进行具体化,将实验效果更加细致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在教学中映入微视频资源展开教学,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更能够使初中化学具备新教育的特点。

比如在教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能够讲出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等等,然后教师在针对板书内容再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理论。然后再操作的过程中提问学生,如:为什么导管稍微伸出胶塞就可以了。让学生思考,在学生观察了整个教学过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接着在教学中,教师在利用微视频资源,将制取氧气的七个步骤进行完整演示一遍,让学生进行观看,能够刺激学生学习,将实验中一些细节的内容进行优化,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2.增加实验趣味,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实验课积极性不高或许是因为课程过于无聊,加之教学知识晦涩难懂,打消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平时的观察中我们也发现,困生对于一般形式的学习难以产生兴趣,而对于充满趣味性或要开动脑筋的项目表现较好。那么为带动班级整体上的进步,我们也应该照顾到每个阶层的学生,对困生稍加宽容,在他们对知识有一定积累、能够跟上其他同学的步伐的时候,再转为正常的班级节奏;这样一来,学生感觉到自己受重视,也更愿意在同其他学生互动的基础上牢记化学知识点,力求有更好表现。

在初中的化学实验课中,我力求教学的趣味性,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恐惧,例如,拿学生们喜欢玩的小玩具“铁树开花”原理进行实验,使困生感觉到化学其实非常贴近生活,是生活中常见现象的体现。

3.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课堂演示实验

课堂演示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树立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必须将化学实验的教学落实到位。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实验演示时,必须要保证实验的准确、实验现象明了以及实验的安全性,这些都是实验教学的前提,要保证学生在实验中能够非常直观的看到实验现象并根据所学知识做出一定的判断,在实验中对于所对应的化学知识掌握的更具体、更加细节化和立体化。为了将化学实验的效果呈现的更加完美,教师在实验课前可以做一些相应的准备工作。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进行演示实验,做上几次,熟悉实验的具体流程,为了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还可以将实验的现象进行放大,让学生观察得更到位。

比如对于实验用一氧化碳对氧化铜进行还原时,一氧化碳属于有毒气体,如果在实验中不慎泄露是非常危险的,还极有可能引起爆炸。那么这个实验就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操作,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观察氧化铜颜色由黑变红,可以发现氧化铜的被还原,因此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结语:实验创新旨在促进教师的思维活性,并在教师进行合理的创新后为学生带来有趣且生动的课堂,尤其是随着课程难度的提升,教材中各个层面都在强调学科的基础性,对基础原理的考察与基础能力的检验,这是所有学科的大趋势!以上几点思考便是我结合化学实验实施创新性课程的设计、实施与反复改进等方面进行综合探究所得,希望或许会给广大的“同仁”些许的灵感。

猜你喜欢

实验课现象化学
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学生思维的培养
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学生思维的培养
有趣的实验
魔术师的考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