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投融资项目的合同策略及风险浅析
2020-11-26王頔
王 頔
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融资模式,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施工承包模式,且在我国建设领域的比重在逐步上升。工程项目的投融资模式,不但能够解决政府方在以往融资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同时还能使工程项目得以如期完成。除此之外,这种投融资模式的建立,也能够造福于民,推进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减轻了政府方在资金方面的压力。因此,可以看出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融资模式的创新,对于整体的工程项目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投融资项目合同策略
由于投融资项目规模较大、周期较长,在项目建设阶段,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法预知的风险,其中包括合作风险、准备阶段风险、建设阶段风险、运营阶段风险、移交阶段风险等。任何一个环节的不通畅,都会严重影响项目的推进。为了维护项目各方的合法利益以及推动项目顺利进行,可以通过一些合同策略对项目风险加以控制。
(一)社会资本方提前介入项目
在项目的前期推进阶段,往往存在相关基础数据缺乏、信息不对称、对风险的预见不够充分等情况,导致项目相关方的地位不对等、测算不够精准、决策依据出现偏差的现象发生,有时甚至会导致项目由于决策失误、风险过大而被迫中断,不利于项目的长期稳定运作。因此,可以让社会资本方提前介入项目,与政府方共同探讨并制定对项目最有利的、最合适的商业模式,对项目的可行性以及风险隐患进行充分的评估,对方案进行不断的完善及优化,充分发挥社会资本方的资金及技术优势,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引入第三方机构
在项目前期研判阶段,可以选择专业的咨询机构,从第三方独立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效益、风险等进行评估,为项目相关方提供决策依据。在项目招投标阶段,可以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与其组成联合体,共同参与项目投标,让潜在融资机构深度介入项目,充分发挥专业金融机构的融资优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缩短融资周期,推动资金到位,推进项目实施。另外还可以在合同中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平衡合同各方的责权利,并实现风险分担。
(三)加强项目模式设计
如今“PPP+EPC”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总承包)的建设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政府方在遴选社会资本方的同时也确定了项目的工程总承包商,这种模式可以缩短建设工期,使项目在一个管理主体下组织实施,同时实现了设计和施工的全盘考虑,也更有利于成本控制。另外,设计单位在设计工程时,也会充分考虑项目的进度规划,与施工方加强联系,提升沟通效率和合作深度,增强了项目的经济性及合理性。通过不断加强资源整合效果,降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
二、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合同管理,才可能统筹调控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运行状态,从而实现建设目标。投融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工期拖延导致无法按期交工的风险、费用控制失效导致超支的风险、现场管理混乱导致工程质量缺陷、项目运营阶段达不到预期效益的风险等等。这些方面的风险,都可以在合同中进行明确的约定并相应执行,对各方进行有效约束。
对于项目前期和合同谈判过程中未能识别的风险,可以通过与合同各方约定一个明确的原则性解决机制,在不可预见的风险发生时,避免由于负面因素而导致根本环境的变化最终使得项目无法继续实施。这就需要对合同管理机制和体制进行不断的完善,保证合同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当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
为了确保投融资项目的顺利推进,需要在建设过程中,持续加强风险管理。由于PPP合作模式在我国属于舶来品,国家层面的各项指导性文件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因此,建设工程投融资项目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难免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地控制、规避和降低风险。在项目投标前,社会资本方需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项目背景分析、经济测算、风险预测及评估;在项目实施的前期筹备阶段,需要合理组织管理机构,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项目建设阶段,要加强项目现场管理,重视对过程的管控和监督,同时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前提下加强成本控制及合规管理,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及能力。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一样,风险识别越早,所需要的成本代价就越小,项目效益也越明显,只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深入辨识投融资项目的各类风险,并采取科学严谨的控制措施,方能做出合理有效的融资安排,保证项目质量。
四、结语
目前建设工程投融资模式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并将长期存在,随着实践经验的累积,项目模式在不断创新,合同和风险管理方面也在不断纠偏和完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防范,以保证项目各方的利益,同时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我国建设工程领域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