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直与中国最早的老年养生医学专著

2020-11-26任祖镛

江苏地方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食疗养老饮食

◎任祖镛

(江苏兴化225700)

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年间,承奉郎、泰州兴化县令陈直撰写了《养老奉亲书》,这是我国现存最早、实用性很强的老年养生与老年病学专著,比西方老年病学第一部著作、1724 年英国牛津大学内科医生弗罗杰爵士撰写的《老年保健医药》早600 多年,因而《养老奉亲书》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老年养生医学专著,对后世养生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四库全书”收有《寿亲养老新书》4 卷,第一卷为宋陈直撰《养老奉亲书》(《四库全书·寿亲养老新书·提要》)。这本书的原名当是明嘉靖《兴化县志》所载《寿亲养老书》,书名中的“寿”是文言词使动用法,书名意即“使父母长寿的养老书”。根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记载,元代大德年间,泰宁总管邹铉在陈直的《寿亲养老书》的基础上又续编3卷,合称《寿亲养老新书》。之所以《寿亲养老书》更名为《养老奉亲书》,可能是宋代以来有多种刻本,《宋史·艺文志卷六》有“陈直《奉亲养老书》一卷”,《文献通考》所载亦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是《文献通考》“传写倒置”的笔误,其实也可能是另一种刻本的书名。这两种书名在元代都存在,邹铉为了和“新书”名有所区分,而用了《养老奉亲书》。另外, “奉亲”是“侍奉双亲”,其意不如“使双亲长寿”显豁。邹铉按该书的要求及用方奉养长辈,他的高祖、叔祖等皆年过九十;他自己依之调理,亦寿至古稀。所以他对陈直尊崇备至,自号“敬直老人”。

《寿亲养老新书》封面

陈直生平无详考,明嘉靖《兴化县志·秩官表》有“陈植,尝著《寿亲养老书》”记载,他任兴化知县后,在处理政务之余,精心研究老年养生医学,晚年退居兴化,养老颐年。尽管他并非杏林中人,却能秉承《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还能借鉴孙思邈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以及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能针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病理特点,重点研究老年如何颐养延年,兼顾养生、防病、保健与护理各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载方用药突出实用性。全书分为15篇,233条,论及老人食治医药之法、摄身养性之道,奠定了我国中医老年病学的理论基础。

书中以“饮食调治”为第一,“形证脉候”为第二,还有“性气好嗜”“宴处起居”“戒忌保护”“四时养老”及备急药方、食疗方法等被摘录、引用于宋代张杲的《医说》、元代丘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明代宋濂撰《尊生八笺》,其中“四时调摄”所录药品也都抄于这本书,被赞为“居家必用”;清代收入“四库全书”,并多次被重刊,还流传到朝鲜、日本,也是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养生学专业必读专著,可谓时间久远,影响广泛。

从“寿亲”或“奉亲”的书名可知,父母到了老年,身体羸弱,精力不足,要能过好晚年生活,需要子女的奉养,关心照应,才能健康延寿。宋代经济发展,物质文明超过唐代,在陈直所处的宋神宗元丰年间,社会安定,必然老年人增多,如何养老已是值得研究与重视的社会问题。所以在这本书中,不仅谈了老年养生、养性与治病,还具体开导子女要懂得如何孝敬、奉养父母,能应顺四时气候的变化,使父母益寿康乐,才能体现孝道。这部书不仅在老年养生研究方面有很多开拓性贡献,也补充了《孝经》内容的不足。

在儒家的《孝经》中,孔子对“孝”有较多论述。但对奉养双亲怎样做到“恭敬父母”“让父母欢心”及父母生病如何应对,并没有具体阐述。而陈直在书中都有明确要求,对子女奉养老年父母确有帮助。元代张士弘在《寿亲养老新书序》中说:“余家藏旧有《养老奉亲书》,其言老人食治之方,医药之法,摄养之道靡所不载。余仿之以奉吾母范阳郡太夫人李氏,食饮起居咸得其宜,寿髙八旬而甚康健,则此书有益于人子大矣。”他据书中所载奉养,老母80 岁仍身体康健,因而认为这本书大有益于人子。因此,这也是一本指导人子如何做好孝子的书。

子孙勤养父母是“顺天之道”,书中的很多论述都是从这一角度展开的。如食疗先于药疗;调节虚阳,天假其寿;四时养生,摄养有法;心理调摄,怡情养性等,都离不开子孙的辛勤奉养。以老人的起居用物和衣着来说,他在“宴处起居第五”中提出“凡行住坐卧,宴处起居,皆须巧立制度,以助娱乐”,要建立制度,按规定操作,不允许随便改变,处处从老年人的安全着想。

他要求老人的卧室要“洁雅”,“夏则虚敞,冬则温密”。老人睡的床“不须高广。比常之制,三分减一,低则易于升降,狭则不容漫风。”按照他的要求,现在老人的床也嫌高嫌宽,老人以为床宽,夜里从床上翻身却滚到地上;又因床高,跌到地上造成胸、腰或腿骨折断,这一现象时有发生。所以他提出床要“三分减一”,是从实际出发,确有道理,现在也适用。再如枕头“宜用夹熟色帛为之,实以菊花,制在低长。低则寝无罅风,长则转不落枕”。用帛而不用棉布做,是帛比棉布软和,内放菊花,取其清凉,有益入睡。

新刻《寿亲养老书》目录

老人的座椅要“宜作矮禅床样,坐可垂足履地,易于兴居。左右置栏,面前设几,缘老人多困,坐则成眠,有所栏围,免闪侧之伤。”宋代椅子较高,仅后面有靠背,所以他提出不仅要矮如禅床,左右要有遮拦,面前有几挡着,防止老人坐着打盹时,从两侧或前面跌倒受伤。这一情况现在也有发生,老人打盹因从坐椅上摔倒而骨折,因为今天让老人坐圈椅(三面有椅背),前放几杌的人家也并不多,对老人坐的安全仍考虑不足。

至于衣服,他认为“不须宽长”。“长则多有蹴绊,宽则衣服不着身。缘老人骨肉疏冷,风寒易中。若窄衣贴身,暖气着体,自然血气流利,四肢和畅。”春时天气转暖,“不可顿减绵衣”。“缘老人气弱、骨疏,怯风冷,易伤肌体;但多穿夹衣,过暖之时,一重渐减一重,即不致暴伤也。”盛夏老人也不宜袒露,在“颈后巾帻中垂下着肉,入衣领中至背甲间,以护腠理。”因为老年人“肌肉瘦怯,腠理开疏,若风伤腠中,便成大患。”深冬之时,老人“最宜居处密室,温暖衾服”。从中可见,他能着眼小处,从老人的角度考虑周到,并把为何这样做的道理说清楚,以便子孙能按他的要求做,避免老人跌伤或着凉生病。

食疗先于药疗,是陈直指导子孙侍奉老人的第一要点。他认为,“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盛,气血盛则筋力强”,而“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由于人的气血靠饮食资助,如果饮食不当,吃生冷食却不知调节,饿或饱安排不当,就会生病。他提出疾病的来源有“八邪”:风、寒、暑、湿、饥、饱、劳、逸。有了疾患,要先详食医之法,“审其疾状,以食疗之。食疗未愈,然后命药,贵不伤其脏腑也。”这是说食疗先于药疗的原因,是药三分毒,如能食疗而愈,就避免药疗可能伤及脏腑。

而食疗又必须“人子躬亲调治”,不要让奴婢去做,以防奴婢准备食品时马虎应付。老人的食品,要“温热熟软,忌其黏硬生冷”,易于消化吸收。他要求子女亲自关心父母的饮食与健康,这也是前人论述未触及的,具有开创性。

在食疗中,他提出老人要经常喝牛奶。而今人的认知,食用牛奶是“西学东渐”后的产物,似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还早于我国。但从书中可见,早在宋代,我国喝牛奶已较常见。在“食治老人诸疾方第十四”中,他还有三个“牛乳”方子。

老人益气“牛乳方”:

牛乳最宜老人,性平,补血脉;益心,长肌肉;令人身体康强润泽,面目光悦,志不衰。故为人子者,常须供之,以为常食。或为乳饼,或作断乳等,恒使恣意充足为度,此物胜肉远矣。

这个方子是把牛奶作为老人的常食,认为喝牛奶好处多多,胜过吃肉。只是其中的“断乳”,当不是婴儿断母乳,含义待考。

食治老人补虚益气“牛乳方”∶

牛乳(五升) 荜茇末(一两)

上件药入银器内。以水三升和乳合煎,取三升,后入瓷合中。每于食前暖一小盏服之。

这个方子是牛奶加中药荜茇捣碎成末煎服。荜茇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功效,起到补虚益气的作用。

最有趣的是第三个方子,即“食治老人养老,以药水饮牛,取乳服食方”:

钟乳(一斤,上好者,细研)、人参(三两,去芦头)、甘草(五两,炙微赤,锉)、干地黄(三两)、黄耆(二两,锉)、杜仲(三两,去皱皮用)、肉苁蓉(六两)、白茯苓(五两)、麦门冬(四两,去心)、薯蓣(六两)、石斛(二两,去根,锉)。

上药为末。以水三斗,先煮粟米七升为粥,放盆内,用药一两,搅令匀。少和冷水,与渴牛饮之,令足。不足,更饮之一日。饮时,患渴,不饮清水,平旦取牛乳服之。生、熟任意。牛须三岁以上、七岁以下、纯黄色者为上,余色为下。其乳常令犊子饮之。若犊子不饮者,其乳动气,不堪服也。慎蒜猪鱼、生冷、陈臭。其乳牛清洁养之,洗刷、饮饲须如法,用心看之。

这是先让渴牛饮已经和了冷水的中药粥,要饮足,如牛仍渴,就饮牛奶。乳牛饮药粥后的牛奶要先让牛犊饮,如牛犊不饮,说明乳质有问题,就不能给老人喝。老人如喝这种牛奶还要忌嘴,所养的乳牛要清洁,牛饮药粥时,人要用心看着(防止牛吃其他东西,改变了药性)。整个操作过程与注意事项清楚明白,作者可能有实践经验,或是调查仔细,记载详实。而“药水饮牛,取乳服食”这一做法今已消失。

书中还有近50 个粥方,可治多种疾病。如羊肉粥方,“食治老人虚损羸瘦,助阳、壮筋骨。” 薤白粥方,“食治老人肠胃虚冷,泄痢水谷不分。” 曲末粥方,“食治老人脾虚气弱,食不消化,泄痢无定。” 麻子粥方,“食治老人水气肿满,身体疼痛,不能食。”老人消化功能弱,食粥易于吸收,用粥中加中药熬制,利于治病,是可取之法。

与食疗有关的还有饮食习惯。陈直强调:情绪不好不宜进食;“顿饱”易病,要少食多餐;饮食要清淡,“薄滋味”才能“养血气”。今天我们要限油少盐,可能是养生学家从中得到的启示。

书中还提出“虚阳”的观点,要求调节虚阳,“天假其寿”。所谓“虚阳”不同于我们今天说的“阳虚”。“阳虚”主要症状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脉沉无力,大便溏薄等。而作者所说的“虚阳”是指“年逾七十,面色红润,形气康强,饮食不退,尚多秘热者”。因“老人真气已衰”,“此得虚阳气盛,充于肌体,则两手脉大,饮食倍进,双脸常红,精神康健,此皆虚阳气所助也。”他认为这是老人“延永之兆”,只能“以平常汤药,微微消解,三五日间自然平复”,不能“频用转泻之药通利,苦冷之药疏解”,因为“若虚阳气退,还复真体,则形气尪羸,脏腑衰弱,多生冷疾,无由补复。”对于“从来无虚阳之气,一向惫乏之人”,就要“斟量汤剂,常加温补,调停饘粥,以为养治”。在他看来,“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减耗,危若风烛”,高年老人“宿疾时发”,都是老人的常态,不能“紧用针药,务求痊瘥”,可用“扶持之法”“用温平顺气,进食补虚、中和之药治之”“然后调停饮食,根据食医之法,随食性变馔治之。此最为良也!”

“四库全书”中的《寿亲养老新书》

他认为,老年人“面色红润,形气康强,饮食不退”,是“天假其寿”的好事,要把调节“虚阳”作为“养老之先”,血气已衰的要“调停饮食”以补阳,才是最好的方法。

四时养生,摄养有法也是书中论述的重点。《黄帝内经》有“天人相应”“顺时养生”之论,陈直发扬《内经》之说,详细论述四时养生、防病的注意事项及治病药方。在“四时养老总序第八”中说:“春温以生之,夏热以长之,秋凉以收之,冬寒以藏之。若气反于时,则皆为疾疠,此天之常道也。顺之则生,逆之则病。”因老年人“倦惰,不能自调,在人资养,以延遐算”。而为人子者“深宜察其寒温,审其饘药。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恭恪奉亲,慎无懈怠”。然后开出24 副“四时通用男女老人方”,并注明:“此方多用寒药,盖北人所宜。凡用药者,宜参处之。”可谓用心良苦。

春天对老人的饮食要求是“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要择和暖日,侍奉尊亲,登眺园亭楼阁,游赏花木,以畅生气、快其意。“不令孤坐独眠,自生郁闷。”如亲朋请召,要令“嫡亲侍从”(防止其他人照应不尽心),“惟酒不可过饮”,不让老人吃“冷馔、米食”,以免“多伤脾胃,难得消化”。夏季食物“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饮食温软,不令太饱”“渴宜饮粟米温饮、豆蔻熟水。生冷肥腻,尤宜减之”。秋季食物“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新登五谷,不宜与食,易动人宿疾”。冬季食物“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三冬之月,最宜居处密室,温暖衾服,调其饮食,适其寒温。大寒之日,山药酒、肉酒,时进一杯,以扶衰弱,以御寒气,不可轻出,触冒寒风”。每个季节注意之处都详尽交代,每季之后还附有老人易发之病的药方。陈直还十分重视老年人的心理调摄,以怡情养性。人到老年,往往会感到寂寞、孤独,易于伤感、郁闷,因而“常令人随侍左右,不可令孤坐独寝”。他认为,“养老之法,凡人平生为性,各有好嗜之事,见即喜之”。对老年人的“好嗜”要“时为寻求,择其精纯者,布于左右,使其喜爱、玩悦不已”。让老年人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论是“好书画”“好琴棋”“好禽鸟”“好古物”“好佛事”“好丹灶”(修道炼丹)等,都要挑选精品,让他们“看承戏玩,自以为乐”。 陈直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做法,是在孙思邈 “善养性”“消未患”等养生法的基础上,深入一步。他认为,要让老年人心情舒畅、怡情养性,养生之本才能维护。

范仲淹云:“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盖良相可以救人,良医亦可救人,其事位虽殊,而其为功于世则一也。”范仲淹任兴化知县半世纪后,陈直也担任兴化县令。应该说,他是范仲淹信念的追随者,他虽没有成为良相,却在老年养生方面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代良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家庭几代同堂,子孙奉养长辈的传统已淡出历史舞台,但陈直的养生思想与实践,在进入老年化社会的今天,仍值得我们研究。

猜你喜欢

食疗养老饮食
养老生活
老人饮食应如“羊啃草”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春季养生食疗七要点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
养老之要在于“安”
食疗养生祛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