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面临的信用问题与解决对策

2020-11-26

市场周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认可度信用交易

张 军

(苏州市职业大学商学院,江苏 苏州215104)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平台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为共享平台实施创造了条件。 共享经济是基于共享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大量分散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重新快速与需要方匹配,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共享经济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推广。 伴随着该模式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应用,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共享经济即信用经济,信用建设与共享经济密不可分。

一、 信用建设与共享经济的关系

(一)信用是共享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共享经济依托第三方交易平台为互不相识的各交易方提供交易可能,实现资源共享,这个资源共享过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信用机制作为支撑。 例如交易开始前的意思表示、交易开始时的契约意识、交易进行中的履约精神、交易结束后的支付环节和资源能否按期按地偿还都需要建立在资源拥有者、资源使用者、第三方交易平台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任何一方出现信用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交易的终止。 另外,信用机制有助于降低共享经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周转率、提升交易效率。 信用机制是共享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共享经济是信用建设的推动力

人们在受益共享经济的同时,也常常担心交易对方的信用问题。 课题组分别对参与过共享经济交易的人群和未参与过共享经济交易的人群进行调研。 在参与过共享经济平台交易的人群中,有78.3%的人表示,虽然感受到共享经济交易的便捷,但也曾经对交易对方的信用情况产生过怀疑,对于大额交易还是更愿意选择面对面交易形式。 课题组问及未参与过共享经济交易模式的人群不参与的原因时,竟然92%的受访者表示,对于此种交易模式缺乏安全感,对交易对象一无所知,无法仅仅通过第三方平台提供的信息建立信任。 可见,只有把信用工作做好,共享经济才能继续扩大服务人群,继续健康发展。 可以说,共享经济推动信用建设的不断完善,是信用建设的推动力。

二、 共享经济面临的信用问题

(一)征信体系不够完善

完善的征信体系是共享经济顺利运行的基石。 征信体系是由与征信活动有关的法律规章、组织机构、市场管理、文化建设、宣传教育等共同构成的体系,涉及信用信息取得的方方面面。 征信体系不健全容易导致信用信息不对称、信用评价不准确、交易效果不理想、交易问题不间断。 目前,共享经济平台征信主要依靠用户点评和信用中介机构对交易方出具的评价报告,该征信途径缺乏统一的评级指标,真实性与社会认可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无法满足共享经济的征信要求。

(二)缺乏授信机制

目前共享经济交易平台还未将信用管理的授信内容加以应用。 资源拥有方在选择资源使用方时,大多数是系统随机或者按照订单先后顺序,对交易方的信用判断也仅仅是靠简单的平台信息,缺乏根据信用评价的信用授信机制,以降低各方的信用风险。 授信主要是指管理者根据各方的信用信息,进行科学评价,给出最大赊销额度,使得交易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 在共享经济中,交易双方互不认识,平台充当交易管理方角色,因此,需要在平台中建立科学的授信机制,帮助交易方尽量规避风险。 平台如不开展信用授信管理,将容易导致交易方信用信息不对称、交易损失难以弥补。

(三)失信惩戒机制不健全

近期共享经济交易出现问题的例子不在少数,对于如何惩戒交易失信行为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目前,第三方平台对于失信行为的惩戒方式主要是封锁账号、终止交易、没收保证金等。 惩戒力度太轻,失信人失信成本过低,无法达到震慑作用。 惩戒力度轻,失信成本低,容易导致有些人为了利益将信用抛在脑后,滋生赌一把的想法,认为抓到也无所谓,亏不了多少,万一得逞,将获得巨大经济利益。 此种想法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对于交易的另一方而言,在共享经济交易平台中交易效果不理想,承受的大量损失无法弥补、无法维权,久而久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退出该平台。

(四)信用风险意识薄弱

共享经济包含若干子行业,包括人们熟悉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按摩椅、共享充电宝、共享衣柜等等,这些行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为我们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易认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大多数共享交易平台都需要注册用户支付押金才能使用资源,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从2018 年开始,很多平台倒闭。 平台倒闭面临巨额押金退还,退押金排队和迟迟未退问题接踵而至,消费者蒙受损失严重。 因此,消费者需要学习信用风险知识,提高防范风险意识。 同样,商家也需要提高信用风险意识,例如共享雨伞最初投放,商家采用“免押金、免登记、免预先付费”的推广策略,结果投放当天雨伞全部消失,商家蒙受损失。

三、 共享经济面临信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信用文化教育

每个人都会成为交易个体,而信用是交易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需要全民开展信用教育,提高全民信用文化水平,优化信用环境质量。 信用文化是指与信用相关的道德风俗、意识形态、价值观等非正式约束。 信用文化不同于法律约束,需要人们不断学习,树立信用价值观与信用意识,变约束为习惯。 信用文化教育需要与各种教育工作相融合,利用多种教育方式,塑造信用文化。

信用教育需要从娃娃开始,从小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家长需要以身作则,从孩子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为国家做贡献的人。 目前,小学教材中也有许多关于诚信的名人名句,让孩子从小知道信用的重要性与意义。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教育,对于信用文化传播具有重大影响。

(二)信用信息共享

信用信息共享是指将政府各部门、各信用机构的信用信息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数据库对接,并将信用信息评估结果对社会各界共享,打破信用信息孤岛问题,实现社会信用信息一致。 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是社会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共享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见,信用信息共享是解决共享经济面临信用问题的有效手段。 信用信息共享对于改善共享经济交易方信息不对称、达成资源拥有方与资源使用方精准交易意愿匹配具有积极作用。 课题组调研显示,目前共享经济平台信用信息非常分散,各行业没有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各自将各种渠道获得的散乱并不一定可靠的信息进行汇总评估,得出的信用评价结论不具有说服性。 这样的评估结果导致信用评价结果应用领域的局限性与钻信用信息不对称空子的企业和个人屡见不鲜,严重阻碍了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信用信息共享意义重大,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以推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发展。

1.政府监管

政府具有极强的号召力与约束力,如果信用信息共享全过程由政府部门监管并加以制度规范,信用信息必然能够实现由分散变集中,由部分变全面的转变。 只有集中并全面的信用信息,才能在各领域加以应用。 另外,政府部门监管便于实施信用惩罚与信用激励,促进信用资源的优化配置。

2.信息保护

信用信息是一个全面的信息库,可能会包括企业的商业机密或者个人的隐私信息,这些信息不便于信息共享,需要采取信息保护措施,以保护各方权益。 因此,信息共享需要格外注意信息保护,将可共享的数据与需要保护的数据进行区分,严格的信息保护是信用信息共享发展的前提。

3.提高信用信息社会认可度

社会对信用信息的认可度取决于信息的准确度与信息的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与认可度是互相促进关系,社会认可度高了,必然会扩大信用信息使用范围;信息应用范围大了,认可度也会有所带动。 但决定信用信息认可度的信息准确度却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在保证征信数据真实、全面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行业评价标准,将评价结果不断精准。

(三)加强信用风险管控

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共享经济面临的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逐年增高,全面加强信用风险管控,将信用损失降到最低,是应对市场经济复杂多变的最有效手段。 各部门需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 号)文件要求,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信用管控,帮助共享经济走出困境。

在共享经济模式下,交易双方的不确定性导致信用是其发展的最大基础。 因此,共享经济与社会信用体系共同发展,能够挖掘市场实现更多潜在交易,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上一台阶。

猜你喜欢

认可度信用交易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中国,快步进入信用社会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认可度和支持度的调查研究
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信用消费有多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