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来高中历史唯物史观教学研究述评
2020-11-26福建省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陈朱俊
●福建省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 陈朱俊
自2003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旧课标)的颁布实施,到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修订版出台,旧课标指导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将近15年时间,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顺应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需要,教育部推出了新课标。新、旧课标在“课程性质”中都特别强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科)。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更好地落实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呢?这就需要对高中历史教学是如何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必要的简单梳理和简要评述。
一、关于唯物史观与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的研究论文
教科书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正确落实国家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以高中新、旧课标为依据,是对新、旧课标有关内容或要求的具体解读或诠释,自然就要涉及新、旧课标中唯物史观这一关键问题。
许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历史观问题浅议》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说。首先,我国的中学历史教育是否必须坚持唯物史观?他认为,一个社会的主流历史观必须由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所决定,而我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必须责无旁贷地坚持唯物史观,以此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公民。其次,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理论指导是否还要吸取其他史观方法论中的合理因素?他指出,中学历史教科书应该以自信和开放的态度,把全球史观、文明史观或现代史观等这些历史研究的理论模式适当地运用到教科书的编写中。再次,中学历史教科书应如何体现唯物史观?他还强调说,要以发展的眼光理解唯物史观和遵循中学历史教育的规律。
张丽娟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唯物史观与文明史观研究——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的博士论文中,针对高中历史教材与唯物史观问题,重点阐析了三方面内容。一是介绍了旧版和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观,并探讨了历史观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存在的价值及问题;二是主要以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史观为例,对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唯物史观和文明史观进行比较;三是对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唯物史观和文明史观进行了一个简要的评价。
马文明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唯物史观与文明史观研究》一文指出:唯物史观和文明史观是解决历史问题的两大重要史观,这两大史观在分析问题时的着重点、角度以及立场不一,导致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得出的结论各异。同时,还就两大史观的概念和基本观点分别做了简明扼要的解释,并举例予以说明。他将文明史观的概念概括为: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人类创造文明、积累文明成果、人的自身趋向文明化三大过程。人类的文明史可分为物质、政治、社会三大文明史。世界各地的人民利用自身的智慧所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成果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文明不是封闭的,也不是一国所有的,各国的文明正不断地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二、有关唯物史观与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文章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新、旧课标均强调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落实国家对历史教育的规定和目标要求,体现国家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黄祖江在《试论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的教学》一文中认为,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他发现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虽然都是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进行编写,但是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不善于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类社会的过去和科学预见未来,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为此,他指出应当引导学生从“获得客观系统的历史基础知识”“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社会的基本矛盾,认识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揭示阶级社会矛盾”“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等五个方面培养他们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的能力。最后还强调了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历史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提高。
陈辉的《重新认识唯物史观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一文先是亮明了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即唯物史观是指导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史观和根本理论,接着从三个方面对唯物史观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了重新认识。一是不排斥学生掌握能正确认识历史、实现历史教育目标的其他史观;二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实践观点、生产观点和辩证观点等内容;三是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指导高中历史教学。尽管近些年来教学中出现了淡化唯物史观,甚至抵触唯物史观的倾向,更少有人提及运用唯物史观指导高中历史教学,但是,他认为教学中仍然要以唯物史观这一基本史观为指导,应从“揭示和阐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判断”“精选与处理教材内容”“突出历史人物评价的价值引领”和“运用实践观点讲授历史”等五个方面着力做好。最后,再次强调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在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发挥理论支撑的作用。
张菊花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思考》一文中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文章先是简单介绍了唯物史观的内涵和要求,接着谈了三点有关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思考,包括“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辩证看待历史问题”“从联系、发展的角度,审视历史的发展结果”和“坚持矛盾分析法,全面、具体地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还有申在文的《谈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教学》,庾昌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李慧源的《唯物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张华中的《基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唯物史观视域》,郑艳的《唯物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张莉的《谈唯物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等,这些论文均从不同方面对高中历史唯物史观教学进行了探讨,可供参考。
三、关于高中历史唯物史观教学研究的建议
有关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和教学实践方面取得了不少积极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对促进新、旧课标关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在新课标颁行的大势下,如果能对以下三个问题有所考虑,无疑会有锦上添花之功。
首先,作为历史课程重要指导思想之一的唯物史观,只有进一步对它从不同方向、角度和层面展开深入挖掘和研究,如唯物史观与通史结构、史料选取,唯物史观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或现代史观等的关系,教学效果评价中的唯物史观的落实等,让更多的高中历史教师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丰富的理论内涵,才能更好更快地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
其次,有必要将新课标中所蕴含的唯物史观内涵研究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紧密结合,研发出有助于指导教师备课、上课和考试评价之类的系列性教学辅助材料或资源。比如,教师备课参考的《基于唯物史观的高中历史教学史料选辑》、课堂教学观摩研究的《基于唯物史观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录及分析》、教学考试评价的《基于唯物史观视野下的高考历史精题精析汇编》等,这些均更加有益于教师在唯物史观教学方面的分类指导。这一做法,使唯物史观与课堂教学得到深度融合,在学科指导上更具针对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再次,不少此类文章理论性过强,与教学实践活动联系不够紧密,缺少具体性与可操作性,教学案例较少,难以为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所借鉴。如果能多一些关于观察与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方法教学,唯物史观基本观点与历史具体事件、现象或人物相关联的历史概念解读,涉及唯物史观的历史试题命制、考查、评价等研究成果,将更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唯物史观与高中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如何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大有文章可做。
注:本文系福建省宁德市中学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度课题《高中历史新课标与唯物史观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NDKY18-30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