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2020-11-26

经营者 2020年23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行政管理工作

周 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水平逐年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改善,同时,也对公共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脚步,政府部门与时俱进,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共同点

第一,管理目标一致。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单位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资源,有效控制成本,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从而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第二,全程化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工作环节。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也是为了整个项目的正常运作。因此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具有全程化管理的特点。

第三,全员参与。在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离不开单位每个成员的努力,只有单位各部门人员有相关意识并积极配合,才能顺利而高效地开展相关工作,保障管理效果。比如,内部控制中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六大模块,不仅涉及单位领导层面,单位职工也要遵守内控相关规定。

(二)内部控制角度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内部控制背景下,单位在对预算进行管理时,相关工作人员要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第一,在内部控制背景下,提升员工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第二,能够有效地将风险防控工作和预算管理工作衔接起来,行政事业单位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更加高效,能够迅速地对风险作出反应。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下的预算绩效工作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关系被割裂开来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优化,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做好二者的有机统一。就现阶段而言,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存在联系的认识,导致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关系被割裂开来,工作重复点较多,容易造成消极怠工、工作不积极的现象。

(二)工作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大多是政府财政资金,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追求社会效应,但有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对预算指标管理重视度不够,存在重产出数量轻产出质量,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的现象。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风险控制意识淡薄,往往是为了预算绩效管理而管理,评价体系只是在走流程,绩效评价威信堪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有关部门管理者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也没有预算绩效管理经验,降低了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阻碍了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三)绩效评价指标不标准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主要是从业务层面入手,从而提出了比较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但当前我国财务部门对绩效指标的设置不标准,解释比较笼统,导致预算绩效指标只是在做表面工作,并不能反映预算绩效工作的实际情况,也不能科学合理地分析出财政资金分配的可行性。在这一背景下,若行政事业单位重大事项决策讨论机制不健全,就会加剧财务风险,导致风险不在单位可控范围之内。换言之,目前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并不符合内部控制对财政资金分配的要求,预算绩效指标评价结果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

(四)没有将信息化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机结合

近年来,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行政事业单位也引入了信息化技术,以提高单位工作效率。但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信息化,只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预算绩效评价,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提升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的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措施

(一)建设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要构建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将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起来。首先,单位管理层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要多交流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其次,管理人员要将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相关的知识纳入单位的知识培训体系中,定期组织学习培训活动,让员工能够深入了解预算绩效管理,树立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此外,还可以在日常会议工作以及各项活动中加入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内容,将预算绩效管理和内控工作渗透到单位的各个角落,更好地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化。这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就能形成一个浓厚的知识学习环境,所有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树立起专业的工作意识,并在工作中积极实践。

(二)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预算绩效管理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要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科学和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可以直接影响到预算绩效管理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直接关系到实施效果。内部控制的关键点是控制风险点,即预算绩效管理要结合单位的内部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要先找到单位的风险点,才能作出有针对性的绩效指标评级体系,保证这一体系的有效性。首先,在项目决策时,项目的目标设置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决策方式可视情况结合采用集体议事、专家论证、技术辅助三种方式。当遇到重大的经济事项时,要进行集体决策,并建立专业科学的立项评审机制。其次,在项目的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地方政府采购制度,完善合同管理,对预算管理的实施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实时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将不相容的职务分离,保证内部控制的效果。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绩效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本单位内部控制的要求,将考核指标详细化、科学化,定期对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管理,重视预算产出对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三)实现有效的预算绩效风险控制

社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不断发展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一定要充分贴合人民的需求,顺应社会变化,控制单位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首先,单位要建立预算执行追踪制度。财务管理部门必须依照该制度,实时跟进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总结和分析,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其次,建立执行通报制度。在管理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总结预算执行进度以及项目绩效情况,从而保证绩效管理体系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最后,发现风险,及时解决。一旦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与绩效目标偏离的情况,就要及时采取相关对策,对相关执行过程或者预算进行调整,调整时必须严格遵循预算调整程序,保证项目良好进行。

(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工作过程中,也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将信息技术结合到预算绩效工作中来。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紧跟时代潮流,树立新思想,并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管理。其次,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并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目标,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对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评估。最后,做好信息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工作,让全体员工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并且能够灵活应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高效和高质量管理。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做好内控工作,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让全体员工都有相关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也要注意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方式,给予足够的重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行政管理工作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论行政自由裁量的“解释性控权”
米其林行政主厨的GENTLEL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