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研读教材文本,挖掘文中人文内涵
——《梅兰芳学艺》教材解读

2020-11-26覃庆田

读与写 2020年36期
关键词:学艺梅兰芳自然段

覃庆田

(广西柳州市柳江区基隆开发区小学 广西 柳州 545116)

《梅兰芳学艺》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梅兰芳小时候学艺时,师傅说他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共有四句话,每一句话都要细细推敲。第一句写梅兰芳没有泄气。第二句写他怎样练眼神。第三句写他坚持苦练,双眼变得灵活起来。第四句写别人对他眼睛的评价:他的眼睛变得会说话了。也就是这样的线索:有信心——有方法——有毅力——有结果。第三自然段略写梅兰芳终于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课文的写作特色是正反对比,前后映衬,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课文开头就写师傅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这是从反面提示的事实。但梅兰芳没气馁,有决心、有毅力,并用科学的方法来训练自己的眼神,这是正面的描写。一反一正,形成鲜明的对比。前面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材料,这是师傅下的断言,似乎是说他在这方面无所作为了。但结尾说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1]。这一前一后,对照分明,映衬有致,生动地说明了梅兰芳的成功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要学会生字,背诵课文,最重要的是还要用梅兰芳勤学苦练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激励学生不轻言放弃的顽强精神,并能逐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品质。

1.挖掘文本,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点说明文本在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在新课程改革进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脱离文本,追求课堂“繁华景象”的情况。实践证明了这样的教学,能为学生留下的“真正的知识”并不多。面对这一种情况,我们要如何使教学更加和谐,使师生在“教”与“学”之中能收获更多呢。我们认为加深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首先对文本进行研读,从不同角度与文本进行对话:

1.1 关注词语。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这是事情的起因;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勤学苦练,眼睛变得会说话了,这是事情的经过;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这是事情的结果。这里有几个词语非常重要:勤学苦练、世界闻名”。它们起到了提纲擎领的作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抓住了课文的脉络。

1.2 抓住细节。幼年的梅兰芳眼睛近视,眼珠子转动不灵活。而眼睛对艺术表演非常重要,于是梅兰芳开始苦练眼神。梅兰芳苦练眼神,是课文的重点,文中有这样一处细节:“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里用到了几个词语“注视”“紧盯”,说明她看的非常专注认真,他看的东西也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运动的物体,她是在通过这种方式锻炼眼神。经过长期的刻苦的训练,他的双眼终于灵动传神了[2]。这说明任何事只要有决心,有恒心,肯苦练,就能弥补先天不足,练出过硬本领。

1.3 还原情境。课文对梅兰芳苦练眼神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他内容写得比较简洁,师傅开始对梅兰芳的评价和人们后来对梅兰芳的夸奖,只是作了简要介绍。如果能抓住文本的简要处,还原当时的情境,对梅兰芳执著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就有更深的感悟。“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终于”一词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所以作者运用“终于”一词,表现梅兰芳能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是来之不易的。同时我们关注到文本中的训练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梅兰芳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超越文本,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2.1 拓展研究,力图超越。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拘泥于文本这个例子,还要对其进行拓展研究,力图超越文本,真正激发语文课堂的活力。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立足文本,紧扣文本拓展探究。

由于先天原因,梅兰芳小时候学艺时被师傅断言为“不是学艺的料子”,至于他学艺遇到什么困难课文没有讲,在此我们挖掘文本缝隙,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梅兰芳小时候学艺会碰到什么困难?让学生想象他学艺遇到的种种困难,并通过练习说话,感受梅兰芳学艺之苦,侧面烘托梅兰芳的勤学苦练,从而升华主题。

2.2 坐标定位,覆盖全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共三句话。第一句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承接了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又引出了第三自然段。教学设计时我们以“勤学苦练”为中心,以梅兰芳的成才历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和段落深入研读文本。

“勤学苦练”是全文的中心词,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概括抽象,难以有真切体验。我们从“注视”、“紧盯”入手,抓住了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接着,引发到“常常”一词,用角色互换的方法,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物感情,从而产生“苦”与“累”的真切体验,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形象便在其头脑中鲜活、丰满起来。

2.3 定评探究,深度理解。第二句是本段的重点,也是全文的精要所在。具体讲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练眼神的。第二句是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说是重点,因为这句话直接、具体地写出了梅兰芳的勤学苦练。说它难点,因为要通过这句话,让学生理解梅兰芳勤学苦练之“勤”、之“苦”。“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句话非常能体现梅兰芳的勤学苦练。因为他练眼神看的是鸽子,而且还是空中飞翔的鸽子,所以才要紧盯,正因为要紧盯,所以会很累。教学中,需要通过教师语言描述,再现水底游动鱼儿的难以看清,从而感受梅兰芳注视鱼儿的累。句前再加上一个“常常”,更是充分体现了梅兰芳练眼神之“勤”。因为“常常”要练,所以,不仅仅是“累”,更是一件“苦”事了。教学中,需要描述再现情境,需要补充资料介绍,引导学生切实感受梅兰芳练眼神之苦。

3.回归文本,帮助学生练好基本功

语文阅读教学要扣紧文本,在语文教学中也要时刻牢记文本学习。语文教材本身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文本内容,因此有非常高的学习价值,教师要深入挖掘。

梅兰芳的故事就是为了教会学生刻苦努力,下苦功夫[3]。班内的学生,了解戏剧的不多,会唱京剧的可能没有,所以,对于京剧大师梅兰芳一定也很陌生。所以,课前,应引导学生去读一读《拓展阅读》上的相关文章。课文中有一些词语,如:“没有神儿”,学生较难读准儿化韵,“不是唱戏的料子”比较口语化,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让学生弄明白,先天不足,通过后天的努力是可以弥补的。

有效的教学来源于立足文本的深入研读,实施于超越文本的远见卓识,收效于回归文本的目标指向。孔子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斯霞老师说:“教学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们如果追求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

猜你喜欢

学艺梅兰芳自然段
梅兰芳评传
小熊学艺
秋天
母鸡学艺
郑人学艺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美丽的秋天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名旦梅兰芳
学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