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浅谈

2020-11-26崔时俊

读与写 2020年36期
关键词:现代诗诗歌微课

崔时俊

(安徽省六安市城北第二小学 安徽 六安 237000)

如何教会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及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成为我教学中思考的重难点。为此,我翻阅了大量教师用书,潜心钻研,用心捕捉教学中的点滴启发,积累有效经验,化解了这一难点,成功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殿堂。现在我以《繁星·七一》为例,总结我教学现代诗的成果。

1.轻叩心扉

1.1 老师当堂范读。点开“音乐播放”,一段舒缓而悠扬的乐曲如山中清澈的小溪,轻轻从每个学生耳边流过,带孩子们走进安宁。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当我用清新、温暖的声音,把这些文字变成更为直观的听觉感受时,学生变得更加的宁静了,惊异的眼神、惊喜的目光汇聚在了一起,教室里每一位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倾听着如此真实又不一般的声音。我的范读结束,教室里停了好几秒钟没有反应。突然“啪啪啪”又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故作不解,采访了同学们的感受。“您读得真好听。”“这首诗被您读得好温暖啊!”“短短的五行,我好像觉得有好多内容啊!”在学生的赞许中,我听到了大家的收获。

在音乐中听、读诗歌,激活了学生的艺术细胞。音律和谐的现代诗,像是一首优美的歌曲,一个个文字,如同一个个神奇的精灵,带领听者走尽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高低起伏的音调,或急或缓的音长,撞击着大脑中的每一个细胞。利用我朗诵方面特长当堂范读,给学生听觉上的冲击力,激发了学生朗读诗歌的欲望。

1.2 配乐诵读。趁热打铁,我继续播放背景音乐,让同学们自己去读。在音乐的感染下,每一个孩子都变成了小诗人,睁大了眼睛,挺直了腰杆,捧起了书包,像模像样地读起来。

反复朗读,是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读中可以体味诗的语言,配上音乐朗读,让学生觉得读书变得生动有趣,津津有味。理解诗的篇章结构和表现方法,领会诗的意境,便在读中悄无声息获得。

诗读熟了,我又打开了班班通里的“录音机”,邀请愿意展示的同学,走上来朗诵并录音。几个信心十足的小家伙兴冲冲地拿起麦克风,认真地诵读起来。录完了,将同学们的配乐诗朗诵播放出来,大家仔细聆听后,给予了评价和指导。

1.3 举办“诗歌诵读会”。课后,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举办的“诗歌诵读会”,许多同学积极地参与了活动。有篇幅极短的小诗,有深情款款的长诗;有声情并茂地诵读,有别出心裁地诗配舞。我将这次的活动全程录像,在班级群里播放,让家长们观看。家长们的肯定,老师的鼓励,孩子们对现代诗的喜爱与日俱增,学习的兴趣大增。

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孩子们无限的潜能。我告诉自己,只要我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用心培养,小小年纪的他们,总会给我们许多惊喜。

2.循序渐进登高峰

2.1 制作PPT,体会作者情感。诗是语言凝练而充满想象力作品。怎样引导学生透过简短的文字,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呢?我借助图片,搭建起阶梯桥。

课堂上,我让学生说说“朗读这首诗后,你眼前的图画有哪些?”“明月”、“花园”、“藤萝”、“母亲”这些画面是字面上的,学生可以脱口而出。而隐藏在字面后的画面,怎样体会呢?我抓住了“记忆”来挖掘。

“‘永不漫灭的回忆’是什么意思?”

“对谁的回忆?”

“还有哪些回忆?”

三个问题的启发,打开了学生的情感大门,再让学生透过字面去想象“隐藏的画面”,一幅幅美好的图片就源源而来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利用多媒体“搜索图片”的功能,立刻找到这些图片,课堂上制作成PPT。有儿时和母亲席地而坐的图片,有母亲喂饭的图片,有抱着母亲的图片。这些饱含着温情的图片,很丰富,很感人。“母爱”的主题,作者的情感,在这些美丽的画面里不言而喻。学生看到由自己参与制作的PPT出现在大屏幕上,成就感很强。

2.2 播放微课,产生情感共鸣。从感受文字美到感受文字背后的图画美,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去深入体会诗歌情感,我让这些图片动了起来。第二节课,我将学生们集思广益收集的这些图片配上文字、语音介绍,做成了微课——

皓月当空,月光静静地洒在小院中,树影婆娑,树叶“沙沙”作响。院中搭起一架藤萝,一阵风吹过藤叶若水波在湖中起伏。风拂过藤架,拂过一位面带笑容的母亲手掌,在手掌上那一团蒲扇徘徊又掠过一位小女孩娇嫩的脸庞,那张可爱的小脸紧紧贴在母亲的双膝上。母亲轻轻摩挲着女孩的头发,微笑荡漾在母女的脸上,也久久地荡漾在读者的心中。这时响起冰心的一段自述:童年的生活是我记忆深处最美的回忆。无论多久,母亲那手掌的温度一直存留在我的心中。

这一段微课,那么温情,那么怀旧,使观众脑海那些和自己母亲的美好记忆一一唤出。许多学生看着看着,就入了神,沉浸在微课那温馨的回忆中。

2.3 鼓励写作,收获意外惊喜。接着,我引导学生拿起笔,写一写自己和妈妈之间的难忘场面,用一个个片段组合起对母爱的感念。

视频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文字在学生笔下倾泻而出,一篇篇洋溢着真情实感的散文片段,呈现在作文纸上——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柔情,心中的情亲;看到了诗中的情感,在学生心里产生了共鸣。

学生感受到诗歌结构的简洁,语言的凝练,情感的丰富后,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写诗,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整齐的语句表述出来。可以仿写,以《母爱》为题,把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写出来;也可以充分利用儿童丰富而大胆的想象力,以《星空》为题,去构思,去组织语言,天马行空,写出自己心中的宇宙太空。

“嫦娥的七巧板/挂在夜空中/时而拼成白玉盘/时而拼成镰刀船/她就坐在上面/怀抱玉兔/与星星畅谈”这是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篇。我将这些优秀作业,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皖西日报》,起名为《星空遐想》。很快,这组诗发表在了《皖西日报》上,孩子们学诗、写诗的热情,空前高涨,写作水平也飞速提高。

3.一石激起千层浪

3.1 深入了解。为了开拓学生眼界,我和学生一起做了许多书本以外知识的拓展,引申。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诗歌特点以及每个人不同的性格、情感历程,对于我们深入学习现代诗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我和同学们一起搜索他们的资料,做成资料卡片,用于课上交流;做成“名人名家”的手抄报,帖子学校的宣传栏里,供全校同学阅读。

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诗歌的时代背景有了主动的探索,对于诗歌蕴含的情感有了深刻的感受,对于以后遇到的类似的诗歌,有了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3.2 广泛阅读。通过一首诗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窥一斑而想知全豹”。除了课文中的这一篇诗歌,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品读的诗篇,我们可以去阅读,去自学。“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诗歌的修行绝不能止于课堂上。课后,我鼓励学生去大量阅读,不管学生能够读懂多少,理解多少,只要翻开书去读了,受益都是匪浅的。

在同学们阅读完这些诗歌之后,我们又举办了“快乐阅读—我在诗中畅游”演讲比赛。小选手们自信地站在讲台上,神采飞扬,抒发着自己品读诗歌的收获,对诗歌的喜爱。

为化解诗歌教学的难点,我不懈地探索、尝试,我将教学与活动相结合,在朗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提升,在写作中创新,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锻炼,写作水平大幅度提高,阅读课外的兴趣更加浓厚。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教学的深邃海洋里,我愿成为乐于探索的小鱼,跳跃出最美的弧线;在教育的广阔天空中,我会幻化成勇敢的雄鹰,飞翔过最高的山峰。

猜你喜欢

现代诗诗歌微课
诗歌不除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仿写有模子,习作有样子——探究小学语文四年级现代诗教学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破解现代诗的路径:我们试读几首好诗
诗歌岛·八面来风
“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评选暨作品大联展”评选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