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

2020-11-26肖美玲

读与写 2020年36期
关键词:小品友谊法治

肖美玲

(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江苏 泗洪 223900)

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学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对于初中的教学来说,这种变化更为明显。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将核心素养融合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的目标

教学计划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有助于教师沿着正确的方向教授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核心素养和课时,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发挥出教学的实际效果,有效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让友谊之树长青》这一课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采用科学的方法将教学的重点整理出来,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规划:首先让学生了解友谊的概念,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友谊的理解,其次,通过课堂教学或者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交友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友谊的美好,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详细阐述一下友谊这一主题,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友谊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友谊,帮助学生建立互帮互助的同学关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友谊的意义。

2.利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等意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意义十分深远。它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媒介,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依据。而道德教育又是教育的核心内容,能够让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在教学《法律为我们护航》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扶不扶》这个小品,通过这种方式,引入教学的内容。这个小品主要讲的是:郝建在骑自行车追尾之后,路上遇到老太太摔倒,郝建好心上前搀扶,却被老太太误认为是肇事者,最终,在民警的帮助下,澄清了事实。在看完小品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小品体现了社会中的什么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法律是道德的文字表现形式,道德是法律的内心体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个小品看似简短。但是,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小品的内容,形成自己的道德准则,提高法律意识和自身的素养。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要具备较强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价值观念的指引,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的现象,作为教学的资料,提高学生的素质。将生活场景应用到教学过程之中,能够将复杂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社会,提升了学生思想境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结合生活,安排作业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讲解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他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深化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法律观念,提高道德品质。教材中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的事件融合其中,丰富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作业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合理安排课后任务,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例如,在教学《爱在家人间》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安排课后任务:首先,让学生对家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让学生仔细观察家庭成员的语言以及行为,了解家人之间传递爱的方式。最后,明确自己的定位,写一篇关于亲情的论文。通过完成这项作业,学生能够逐步深化自己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某一方面,它不仅包含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包含了学生的能力和品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后,要结合生活安排课后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完成教学的任务,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小品友谊法治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以城为“媒”话友谊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临宋人小品》
美好的友谊
风记得我们的友谊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友谊之路
(小品)《加班饭》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