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互联网+创新开放教育教学活动设计

2020-11-25陈彭兰

科教导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开放教育活动设计互联网

陈彭兰

摘 要 “互联网+”意味着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是超越于原有的远程教育之上的O2O,即“线下服务+线上补充”。文章以心理学课程设计为例,阐释了运用互联网创新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互联网 开放教育 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12.047

Abstract "Internet +" means the continuous update of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the constant change of educational styles. It is an O2O model beyond the original distance education, namely "offline service + online supplement". Taking psychology course desig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using Internet to innovate teaching design.

Keywords the Internet; open education; activity design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推动了中国整个产业网络化的进程。“互联网+教育”是超越于原有的远程教育之上的另一种意义的O2O,即“线下服务+线上补充”。教师如何做好由单纯的教学向负有教学、引导、督促的综合职能转型,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关键。如何通过“互联网+”创新开放教育的教学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以《心理学基础教程》第十一章《气质》的教学设计为例,提出自己的设想。

1“互联网+”对心理学教学方法提出新要求

心理学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束缚了教师发挥教学潜能和学生思维的发展。“互联网+”引入的辅助教学手段能够给心理教育创设动态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能够把教师"教"的模式转变为教师的“导教”的模式,形成个性化教学模式。

(1)教学设计创新要秉承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中国古代教育家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见解。在网络教学设计中,要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要摒弃固有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思想,积极主动秉承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即“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温故知新,学思并重”的教学思想。

(2)教学设计创新要由理论型向实践型转变。在教师能掌控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心理学的纯粹的理论知识传授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最好的学习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真切感受,尤其是对一些有实际操作性的课程。因此,在《心理学基础教程》中,完成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型,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3)教学设计创新要配备一支专业的IT教学队伍。网络技术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是教学活动能否完全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关键。加强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互联网时代学校管理中要探讨的重要课题,互联网带来的新理念与新方式要求教师加强学习,使网络技术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每个学校都面临的迫切问题。对学校网络技术人员进行与教学活动设计相关的程序或网页设计培训是当务之急,使教学设计作品达到开放教育教学的各项要求。

2 《气质》章节教学活动设计创新方案初探

《气质》为《心理学基础教程》的第十一章,主要内容为气质的学说、气质的类型和气质的测量三种方法和气质在教育中的运用,学习目标为学生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气质类型及其行为表现,了解气质测量的方法,能够运用气质原理分析他人气质类型,并能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因此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辅,以实践应用为主,必须运用大量的案例进行研讨和教学。在互联网运用之前,只能用理论去解释抽象的理论,有了互联网后可以把很多现代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来。

教学活动设计创新之一:運用视频进行气质类型的教学。

冗长且照本宣科的讲解,势必会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厌弃。特别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汁、抑郁汁四种气质类型的理论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将生活及影视视频人物片段的引入,让学生在极短时间内对本节内容心中有数。例如将《红楼梦》电视剧中林黛玉相关视频剪辑成教学片,让学生通过对林黛玉的言谈举止了解抑郁质气质类型人的内向、好思考、多心等表现。将《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相关片段剪辑成教学片,让学生通过张飞的行为判断其气质特征,让学生先分析,然后逐步引出胆汁质类型的特征。同时,运用视频等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将知识点制作成课件放在教学平台上,让学生随时随地学。同时还能够给心理学教学创设动态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利用生动的声象背景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娱乐形式中,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能够把教师"教"的模式转变为教师的“导教”的模式,形成个别化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设计创新之二:在线案例分析互动。

心理学是一门集各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涉及人的生理结构、生理机能、学习认知、思维反应等多维空间活动。纯粹的理论学习是无法真正学好心理学的。因此,通过程序设计部门的协作,将案例设计成动画模式,让学生将分析的结果上传到教育平台,平台将学生的分析结果汇总后,通过准确率判断学生课程内容掌握情况。在《气质》类型教学时,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例如:案例分析。

地点:某剧场门口。

时间:演出开始十分钟后。

人物:查票员和四位迟到的观众。

情节:剧场规定演出开始后十分钟不准入场,四位迟到者面对查票者的同一说明由表现各不相同。

第一位:大吵大嚷,怒发冲冠。

第二位:软硬兼施,找机会溜进去。

第三位;不吵不嚷,虽然遗憾但还是理解剧院的做法,并自我安慰“好戏都在后头”。

第四位:垂头丧气,委屈万分,认为自己总是很倒霉。

请判断四位观众分别属于哪一种气质类型。

将此案例以课堂作业形式给学生布置下去,让学生做完后将答案上传到开放教育课程平台。学生案例分析的结果会通过后台数据汇集到教师的手机上,平台会自动识别和分析不同选项的数量,老师能够根据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情况,在课后录制正确的解题视频,供学生进行参考,通过这种方式,即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又通过网络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自主解析中主动学习,从而对知识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知识的再记忆。

教学活动设计创新之三:引入“UGC” 的学习理念。

所谓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是在WEB2.0的时候提出的概念,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的意思,用户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原创内容分享到网站上。好的文章会读者心灵的触碰,好的教学也会促发学生对知识的共鸣或思考。学生添加的批注、参考资料等更是需要沉淀UGC知识的最终落脚点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之中,而学习感悟正是知识在学生体验中或体验后的感性加理性认识。引入“UGC”内容沉淀的学习理念,在教学网页上开设学习交流论坛,每名学生可以将个人的学习心得或其他经典内容上传到论坛上,让学生学习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给予的辅导材料和自己的学习笔记外,其他的学生的优秀学习笔记也能得以借鉴和学习,甚至可以是多人协同的一份笔记。

通过在学习论坛中对每个学生学习感悟的展示,可以营造学习讨论的氛围,也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点把握的程度,从而在“在线案例初探”中融入学生未掌握的内容,让学生更客观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引入互联网+教育”的P2P互动方式,包括实时在线讨论、测试成绩PK、学习方法交流等,在实际互动版块设计时,可根据课程自身特点进行调整或增设。

教学活动设计创新之四:在线进行问卷测试教学。

现实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气质类型,对其进行鉴别和归类对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有的测量方法有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和测验法等。其中问卷测验法是最为广泛的应用方法之一,但传统的纸质问卷成本高,结果统计汇总难度大。将气质类型调查测试问卷设计制作成网页和手机APP,学生通过用户名登录后,再线进行自我测试,也可通过手机发送给好友进行测试,学生在电脑和手机上以对一系列标准化的问题作出回答,上传到网络平台后,数据库根据问题的回答分析出气质类型,网络平台将测试结果传到教师手机,教师根据学生或邀请人的气质类型分析其适合从事的工作或日常社会交往注意事项。学生通过手机APP反复的测试练习掌握在线测试的方法和结果运用。

教学活动设计创新之五:课后作业在线考核。

将作业在线考核作为课程考核评定的一个部分,既能提高学生互联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对学习进行综合评价。作业在线考核的方式,可以根据课程性质或培养目标等指标进行确定,也可由学生根据自身喜好或专业学习诉求来自行选择。例如,可设置“案例分析型”、“理论问答型”、“是非判定型”等。“案例分析型”,即展示一个案例,根据案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理论问答型”,即传统教学中的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是非判定题”,即题目给出一个结论,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定该结论是正确或错误。由教师将《气质》章节知识点以选择题、填空题、案例分析题形式编成在线考核作业。学生课后凭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答题页面,限时完成作业,做完后进行提交,网络平台自动计算出成绩,每章节给学生三次考核机会,以最高得分计算。通过网上在线即时考核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

3 运用互联网对教师教学设计活动进行评估

评估作为对教师教学考核的主要手段,其目的不是单纯的评价教学活动设计的好或不好,不是上級对下级的考核,而是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补和共创。

(1)从点击率评价教学活动。对教师上传到开放教育平台的心理学《气质》章节的内容,通过汇总学生的点击率来判断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推断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2)从互动活跃度评价教学活动。通过开放教学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以及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情况,互动度高说明教学设计内容有吸引力,学生的主动参与度高,互动度低说明课程设计的针对性不强,学校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课程教师,并提出改进意见。

(3)从在线考核结果评价教学活动。在课程教学中在网络平台上专门设置一个课程评价栏目,设计教学考核问卷,制作成电脑版和手机版,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情况进行在线评价,由网络后台进行评价结果数据汇总后,反馈给学校考核部门和教师本人,作为对教学活动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著.大数据时代.盛扬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2] 李亿豪.互联网+创新2.0下互联网经济发展新形态.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4.

[3] 王竹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困局与出路——兼论网络教育模式的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4.2.

猜你喜欢

开放教育活动设计互联网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互联网+”背景下的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程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