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国际课程建设探究
2020-11-25郑影
郑影
摘 要 大学国际化是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而国际化课程作为大学国际化发展的核心环节,越来越受到大学重视。各高校正全力开展国际化课程建设,但建设水平因对其内涵理解的不同、师资力量差异及建设方式各异也参差不齐,文章通过对财经类“双一流”高校特别是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已建国际课程进行充分研究,并与中南大承担国际化授课教师进行会谈,对有出国留学经历学生及学校留学生开展问阅调查,结合本校现有国际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探索,提出新时代国际化课程可以从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授课方式、课堂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出符合新时代中国发展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国际课程 国际化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12.030
Abstract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build "double first-clas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s the core link of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curriculum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doing their best to develop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but the construction level is also uneven due to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its connotation, teacher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especially the established international courses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and talk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eaching teachers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in our university. It proposes that the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eaching staff, teaching methods and classroom contents can be carried out in the new era, so as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talents meeting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China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courses; international talents
0 引言
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并要求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大学国际化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主要路径受到国家各部委和各高校的高度重视。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提出《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凸显了教育对外开放在我国教育事业和全面开放新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高校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更加重视国际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国际化发展的发展方向及目标,同时给予较大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深入学校国际化发展。
在众多国际化指标中,课程国际化举足轻重,它既显示了学校的师资国际化水平,同时也是培养具备全球化未来化眼光、拥有国际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人才的核心环节,是学校国际化迅速发展的助推器。
1 课程国际化建设内涵及发展
国际化课程随着国际化发展趋势、程度和方式的变化呈现不一样的内涵。西方学者程莫里斯 哈拉雷( Maurice Harari)认为,课程国际化不仅包括外语训练和国际区域研究学科的发展过程,而且还包括将全球眼界引人一般学科的“学科普遍化”过程。沈艳(2020)认为国际化课程是指用外语授课(不仅限于英语),课程内容、理念以及授课形式与国际接轨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能参与和解决全球问题的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的课程。“课程国际化”内涵虽然没有统一界定,但引入国际先进知识进课堂的这以观念获得基本认同。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世界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对中国发展的理念、文化、技术、实践、经验也越来越感兴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学者们已强调吸入“先进”的同时,也应注重传播“精髓”。笔者认为课程国际化是一个多维度、宽层次的体系,它包括了课程国际化建设目标、内容、教授方式、社会反馈等多种因素,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理念、科技、知识,并融合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元素,培养具有国际态度、国际意识,适应具备在国际社会领域的活动能力的国际型人才。
2 新时代财经类高校国际化课程建设路径方式
(1)系统性、体系化开展国际化课程建设。在全球化进程发展之快的今天,国际化发展应已融入学校中长期规划里、战略方案中,学科建设里、学校氛围中各个领域里,特别是财经类学科运用是全球通用法则和贸易规划,国际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化课程建设目标应以国家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制定国家急需且有学校特色的国际化专业,培养具有浓烈爱国情怀、精湛专业知识、敏锐国际意识和灵活国际活能力的国际型人才。现阶段国际化课程建设不应再以教师个人申报为主的单打独斗,应是学校根据自身优势有计划成体系建设,且能分步骤在专业课堂试点实施。在建设国际化专业同时,全面提高中国学生英文水平,使学生有能力听得懂、跟得上国际化课堂,缩短国际化课堂师生磨合时间,尽快相互适应。国际化课程建设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并有可能一直在建设中,在建设过程中解决问题,在建设中开展评估,在建设中实施,同时要保证“数”“质”并舉。
(2)全方位、多渠道挖掘国际化师资。教师作为国际化课程主体,是国际化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核心,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及授课能力直接关系到国际化课程建设的质量。“双一流”大学一直都非常重视师资国际化培养,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2005年开始就每年财政拨款100万用于资助本校教师出国留学,至今十五年不间断,至目前为止,本校通过国家留基金委管理委员会、学校资助或国外友好高校资助等各类项目出国留学三个月以上的教师比例占总教师人数的50%,但真正承担了国际化课程也就是全英文授课课程的教师不到10%,大量国际化课程有课无师。国际化师资的匮乏也是中国各类大学的通症,在国际化评估排名靠前的厦门大学也存在国际化师资不足情况,真正愿意且有能力从事国际化课程教学远达不到国际化课程的需求量。因此在不断发掘国内师资潜能的同时,国外师资力量也应是我们国际化课程建设的着力点。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近三年数据统计,每年有40余名国(境)外教师来校教授专业课,其中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自2019年始,每年派出近10名教师来校为我校与罗马一大的联合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授专业课程。另外,每年有二百多位国(境)外著名学者受邀来校讲学。这些国外师资队伍已成为中南大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有益补充。如能进一步的计划、协调、整合中外教师授课形式,国(境)外教师将成为本校国际化课程发展的强大推动者。
(3)探索多样性的国际化授课形式。传统式课堂教授仍是我国大学主要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但随着国际化不断深入,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发展,传统授课形式已无法满足国际化课堂需求,正如中南大归国留学生的反馈的意见,希望授课形式能从纯理论课堂转换为理论课与实践课、讨论课相结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让学生有更多时间与机会参与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亲自体会理论学习运用于实际的过程。随着网络教育的兴起,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时,网络教学克服地域局限成为疫情期间的主要授课方式无疑解决了全球学生大量缺课问题,也将成为国际化课程授课的一种新型模式。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空中课堂,邀请国外相关专业教师就某类专项为学生讲授一节课,可以是理论理解,也可以是案例分析。如有条件和资源,还可以每学期开展超地域的学生专题讨论,利用网络,连线两个或几个不同国家相同课程的学生就某一论题进行讨论,这种跨越时空的研讨定能为学生营造国际化课程氛围,增强其国际交流意识和能力。
(4)注入新时代国际化课程内容。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化课程侧重于引入,将国外先进的理念、知识和技术引入课堂。新时代国际化课堂同样重视引入,但更重要的是与中国的理念、知识进行融合,使之更适应我国教育理念、价值观,学习精髓,融入于现代,改进于未来。另一方面,新时代国际课堂不只是引入,还有输出。在中国高速发展的21世纪,在离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近的今天,我们也应该从容地将我们的理论、制度、文化、道路的介绍给留学生。正如中南大交换生所希望的,可以选修更多的关于“中国”的课程。“双一流”高校国际化课程建设内容除专业课程外,代表中国特色的、学校特色的课程也应纳入其中,且不仅只是粗线条的文化介绍,还应包括中国当前政治形势、经济发展和外交战略等,如“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倡仪”“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专项课程,让更多的国际学生能理解、读懂中国璀璨历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念、方法和效果,使他们发自内心的热爱中国,能成为搭建中国与世界的纽带。
国际化课程建设是一个过程建设,随着全球化深入和科技的日新月异而将注入新的元素。世界关于国际化课程研究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国际化课程新的内涵、建设方式等。国际化课程的建设决不仅只是在课堂教授国际化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给学生国际化知识的习得方式和思考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发展。文章针对财经类高校国际教育发展现状和目前所呈现的科技手段及调研所取得的信息而进行总结归纳提出新时代国际课程建设的建议,推动现代国际化课程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HARARI M AURICE.Inte rnationaliza tion of the Curriculum[A].CH ARLES KLASEK ,LLINOIS CARBONDALEL.In Bridges to the Future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izing Higher Education[C] Association of Inter national Education Administ rator s,1992.52-79.
[2] 沈艳.全球化前景下高校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24):5-7.
[3] 袁本涛,潘一林.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清华大学的案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9):23-28.
[4] 孔令帅,方蓉.模块化模式在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中的应用——以英国利物浦霍普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9(8):111-116.
[5] Jane Knight.Internationalization Remodeled:Definition,Approaches,anRationales[J].Journal of Studies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