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梯级”模式探索

2020-11-25吴洪美李璐崔晨秋

科教导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梯级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吴洪美 李璐 崔晨秋

摘 要 以培养未来大国工匠为己任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教育,这既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推进内涵式建设的需要,也是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四级“梯级”模式,为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职业素养教育 梯级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12.004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duty of cultivating future great nation craftsman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voc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with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as the core, which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implementing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connotative construction, but also the need of satisfy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Whil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skill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mode of integrating artisan spirit into vocational literacy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Aiming a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vocational literacy education in technical colle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four-level "echelon" mode of integrating artisan spirit into vocational literacy education, which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cultivating artisan spirit and improving vocational literacy of students in technical colleges.

Keywords artisan spiri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 echelon mode

當前,我国正处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未来大国工匠的重任,大国工匠需要“德技并重”,高职院校既要重视学生的技能的培训也要重视其职业素质的养成。学生职业生涯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需要以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前提。因此,融入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教育既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个人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

1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表现。工匠精神具体体现在开展职业活动时的匠艺、匠心、匠德三个方面。匠艺是指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技术技能;匠心是指追求极致、开拓创新的职业追求;匠德是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品德。[1]职业素养有四个层次,职业技能、习惯、意识和道德,职业素养可分为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两部分。根据“素质冰山理论”显性职业素养是冰山以上的部分,它主要指从业者所掌握的职业技能。隐性职业素养是冰山以下的部分,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2]可见,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中一种高层次的品质要求,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高职院校要以工匠精神为主线来组织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兼顾学生隐性和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丰富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准职业人。

2   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近年来,对高职院校学生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对学生“职业素养”上。2018年9月“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联盟”成立。2019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职业院校须将职业素养课程列为必修课。唐山工业职业学院2017年被选为北京修证公益基金会“职业素养教育进职业院校工程”公益教学点,部分教师参加了职业素养师资培训班,在学前教育系展开了职业素养课程试点,共计3800名学生完成线上和线下课程取得结业证书,此外还面向全院开设了职业素养选修课程。通过对该校进行案例分析可知,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目前还在起步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1)职业素养教育侧重点偏离。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过于强调显性职业素养而轻视隐性职业素养,学校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偏离。这就导致一方面学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部分学校将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上面,忽视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等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而这些确是用人单位选人的首要考虑因素;另一方面学校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场变迁能力不够强,直接导致学生就业后的离职率高,职业生涯概念模糊。

(2)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一是缺乏专业职业素养课程的设置,职业素养教育未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有些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课程仅仅是开设了一门通识选修课程,课程实施对象覆盖面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选到课;职业素养教育未融入相关的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二是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内容脱离实际,无视社会、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从概念出发,不符合社会和时代要求,不能满足学生的可持續发展的诉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失当,大多采取照本宣科的办法,忽视了课堂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职业素养教育师资体系薄弱。首先,学校职业素养教育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有些院校的职业素养教师由思政教师经过短暂的培训后兼任,兼职教师缺乏社会学、企业文化等专项知识和相应的企业工作经验,对企业岗位要求和工作流程不了解;其次,部分任课教师缺乏在日常教学中贯彻职业素养教育的意识,将第一课堂应灌输的职业素养教育,比如下课后实验设备及时归位等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依托第二课堂去完成;再次,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经验不足,缺乏培训经验,不能形成良好的授课体系。[3]

3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梯级”模式的构建

3.1第一级:基础学习—在教学中培养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教育要突出课堂主渠道作用。首先,学校根据学生的年级层次和个性差异,在大一到大三年级按照“培养合格大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预备职业人—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准职业人”[4]的顺序分阶段设置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并纳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体系,开展职业素质项目化教育。产学研结合,寻求校企人才培养的契合点,实现课堂与最新职业、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的对接,根据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开发生产实际教学案例,调整课程结构,[5]全面打造专业“金课”;选定既定的通识课程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打造通识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再次,教师要运用工作过程导向、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要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能力,积极参与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模拟仿真实训软件等。最后,学校要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1+证书”制度,[5]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

3.2  第二级:活动拓展—在校园活动中塑造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教育要重“传技”更重“育人”,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一,推进专业技能提升工程。以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完善“课赛融通”机制,创建专业技能培育团队,打造不同阶段不同侧重点的相互补充的技能交流和展示平台,[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二,推进建设品牌社团。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推进创建精品社团、品牌社团、专业化社团等,进实施社团“十百千”项目,加大对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扶持力度,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协作超越性、阳光心态和人际交往能力。第三,推进各类专题教育活动。学校为主导有计划和周期性的根据传统节日、重大事件提出活动的主题,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和素养。

3.3  第三级:理论研究—在校园文化中浸润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要优化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板块内容,结合地区实际,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元素以及优秀的产业、行业、企业和职业文化进校园、班级,形成系统研究弘扬工匠精神、提高职业素养的长效机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力量。邀请“大国工匠”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求学、求艺技艺技能经验,诠释敬业、精业、奉献的工匠精神。其次,加强班级建设。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利用企业资源弘扬工匠文化,如开设校企联合培养的“订单班”,班级冠名和管理制度、模式和企业对接,树立学生的“准职业人”意识;加强班团一体化建设,增强班组织的凝聚力和运行效率,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班级责任感等,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相互渗透融合,形成育人软环境。

3.4  第四级:创新服务—在社会服务中锻造职业素养

学校要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搭建职业素养教育育人平台,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个性化培养,为学生创造接触、体验、融入社会的机会。学校与企业和相关机构合作建立创新创业、技术研发基地,支持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创新创业等实践,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学校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社区见习、支教支农、爱心公益、社会调研等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磨炼学生的“工匠精神”。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一般项目“基于‘梯级模式的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RS-2020-7037),主持人吴洪美

参考文献

[1] 刘晶.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9.10:103-108.

[2] 黄棣.工匠精神视角下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20:6-27.

[3] 陈晓.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J].职教通训,2019.9:14-15.

[4] 张阳.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8:15-16.

[5]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 号)[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975893.htm.2015-07-27.

猜你喜欢

梯级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阅读梯级与阅读教学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特种设备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安全使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浅议自动扶梯梯与自动人行道梯级缺失保护
传送带知识的“梯级”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