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与身份

2020-11-25刘欢欢

银幕内外 2020年4期
关键词:身份构建语言

摘要:随着人们对语言和身份的深入研究,我们对语言和身份的认识逐渐增强,语言选择与身份构建之间的辩证关系日渐明显。语言作为言语交流的媒介,存在于各种社会现象之中,与构建社会关系密切相关,而身份的认同来自于个体在一个或多个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语言所带来的身份识别属性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身份构建对语言的选择也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身份;构建

一、对语言选择与身份的认识

语言追根究底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从其诞生发展到现在,语言作为思维表达的工具、沟通交流的媒介、社会身份的标志,它反应着社会的存在与变迁、文明的出现与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建立与改变。语言无处不在,它既能够传递语言信息,也能传递非语言信息,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说话者的言语行为往往能够反映其一定的社会信息。所以说语言与社会身份密切相关,通过识别一个人的语言是认识一个人的基本方法,因为“语言是人们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与之相存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内在的联系”(Spolsy,2000:136)。语言,狭义来讲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文字或话语,根据多模态话语分析来看,语言远远不止如此。本文主要针对狭义的语言展开分析,对话语语言进行再分类,可以从语种和语言风格来划分:语种指的是不同的国家所使用的不同的语言,国际有通用语言(目前是英语),每个国家有属于自己的官方语言,在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属于自己不同的方言(例如中国少数名族的语言,非洲土著名族语言);语言风格则是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和社会关系或身份选择适当的语体,例如,胡壮麟(2013)在其《语言学教程》中提到:五度区分是问题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据此可以将文体划分为五个度量层级,即庄重(frozen)、正式(formal)、商洽(consultative)、随和(casual)以及亲昵(intimate)。笔者认为语体划分同样可以适用于此种划分。

身份是存在于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使个体有别与其他个体的一个因素,是可视的也是不可视。通常来讲,证明人们身份的有效凭证是可视的身份证,每一个合格的公民都具有自己的身份证明,使用身份证作为凭证,每个人的身份都是独一无二、永不变化的存在。而通过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建立的处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身份是一种可变的、不可视的身份,一个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身份,这些随着各种社会关系而出现的身份中有些是稳定的,具有“持续性”,或称之为“稳定性”,有些则随着社会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增加而增加,消失而消失,具有“不稳定性”。我们无法将所有的社会身份确定为“持续性”还是“非持续性”,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各种不同身份的确立应该被看做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构建形成的”(Swann,2004)。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能够通过说话方式和语言风格来判断说话人的身份,同样,一个人的社会身份对选择特定的语言种类和风格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者的关系时辩证的,同时语言选择和身份构建呈双向动态。

二、语言选择与身份重建

社会身份具有“不稳定性”,选择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身份。语言选择反应社会身份,身份是在语言选择的过程中构建的,语言是一个个体或者群体的标志,同时发言的个体为构造新的身份或者巩固现有的身份也可以通过选择一定的语言得以实现。关于语种的选择,Wardhaugh认为语码的选择反应出一个人希望自己怎样出现在别人面前和对于别人怎样看待你的确有重要的因果关系。例如,2006年3月《重庆邮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标题为不满国人讲英语,希拉克愤然离场。作为最了解中国的西方国家元首,时任法国总理希拉克将“语言爱国”深入己心,当时法国商界领袖人物埃塞在欧盟峰会上台发言使用英语时,希拉克不满在国际会议欧盟峰会上国人不讲法语而拂袖离场。虽然英语被认作是所有成员国的商务语言,但在英语、法语和德语被定为所有成员国的工作语言的背景下,作为法国总理的希拉里没有方法忍受国人在欧盟会议上将英语而不讲法语。从这则新闻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希拉里企图通过语言选择来维护民族身份的意图,希拉里希望一个讲法语的发言人能够在国际会议上呈现一个骄傲自信的法国代表,维护一个自信强大的法国身份。但从演讲人埃塞的角度出发,他企图通过语言的选择重建自己的身份,不是作为一个法国人,而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商人,埃塞通过选择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发言,目的在于打造自己国际化的形象,为拓展国际化的业务重建身份,两者对于语言的选择反应着对不同身份的构建。

从语言风格的选择角度来看,在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中,我们需要变换语言的风格重建不同的身份使语体和语境相适宜。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做PPT展示,课堂PPT的讲解在一般情况下是教师的授课行为,老师的授课是严肃的、全面的、專业的,当学生站在讲台上会无意识的学习老师课上的授课行为,表现出作为老师应该具备的状态,重建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身份,以期得到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肯定。根据五度区分的量级来看,平时我们和老师相处选择的语言风格应当属于“亲昵”和“随和”或者处于两者之间,当学生站在讲台上时,为重建自己“教师”的身份,语言的风格会向“庄重”和“正式”靠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身份的构建和语言风格的选择没有明确的因和果,可以说指互为因果,两者的关系时辩证的。

综合以上两种分析,身份的重建源自于社会身份的不稳定性,随着新出现的社会关系建立新的社会身份,但原来的社会身份不会随着新的身份的出现而消失:埃塞即便是给自己重构一个国际化的身份,他的法国公民的身份仍旧存在;做展示的学生即便是重构了一个“教师”的身份,其学生的身份也不会消失。所以说身份的重建不是拆除原有的建立新的,而是可以保持原有的身份构建另一个,但这并不表示身份重建情况不包括前者。身份重建源自社会身份的不稳定性,就是表示社会身份有所变化,通常表现在数量上有三种情况:增加,减少或者新旧抵消。

三、语言选择与身份进阶

社会身份具有“不稳定性”,亦具有“稳定性”,指的是在一个不随时间,社会环境而改变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社会身份,例如亲属关系和师生关系。在一个稳定的社会关系中,社会身份在属性上没有改变,但在“质”上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些抽象变化会形象地表现在语言的选择上。

从亲属关系中选择一种常见的关系---母女关系。母女关系作为一种血缘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具有强大的“稳定性”,但从“质”的角度來看,它又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少年,成年到青年,这一段期间女儿经历着懂事---叛逆---懂事,母女之间的关系从亲密到紧张再到亲密,提现到语言上为:第一阶段从无知到懂事,母女之间的对话应该是“亲昵”语言居多,作为家长要教导孩子,所以也会伴随着一些较为严肃的语言;第二阶段从懂事过渡到叛逆期,这一时期的冲突语言或者教导性的严肃语言较多;第三阶段是懂事时期,这一阶段女儿相比第一个懂事阶段处于成熟时期,“亲昵”语言和“随和”语言占据主要部分。从语言选择反应亲疏关系来看,同一个母女关系中亲疏关系也在变换着,同一身份的构建在不同的时间段里经历着阶段性的变化,所以说动态总是永恒的。语言和身份相互映射,语言的变换总是社会身份(懂事的女儿和叛逆的女儿)的映射,反之亦然。

四、结论

本文从社会身份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方面论述了语言选择和身份构建的关系,语言选择与身份构建没有明显的条件和结果关系,其辩证的互为条件和因果是与生俱来的。语言本身是定义身份的最重要因素,一个人的行为会把各种类型不同的身份意识加以整合、演绎并表现出来,只有语言才能在社会的不断变革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中唤起一种连续感(李茹,46),构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完整的身份,而一个话语者的身份往往在他选择的语言中得到表达,无论这个身份是话语者有意构建的还是无意展示的。

参考文献:

[1] Swann, J et al.A Dictionary of Sociolinguistics[A].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4.

[2] Wardhaugh, R.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3rd edition[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Blackwell PublishersLtd, 2000.

[3] Spolsy.B Sociolinguistics[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 李茹.在语言选择中构建社会身份[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作者简介:刘欢欢(1996—),女,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

猜你喜欢

身份构建语言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我有我语言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