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院校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改革探究

2020-11-25郑梦琛

银幕内外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郑梦琛

摘要:教育部提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艺术类本科高校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出强能力、精才艺、善应用的高素质人才成为艺术类院校努力深耕的方向。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以安徽艺术学院为例,从教学方法、教师团队、校企合作三个维度对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艺术学院 新闻采访写作 教学改革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教育和新闻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传媒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艺术类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必修课程,如何把新闻采写课程与融媒体时代的技术相结合,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下,融合专业教师团队,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与智慧发展,提升教学效果。

一、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传统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重理论,强调以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应用型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艺术类院校新闻采访写作教学改革要打破以“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契合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教学和实践相补充,打破常规,让学生在课内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

1.课内实践,打破常规

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结合课程内容,打破原有按照书本章节顺序进行传授的模式,对新闻采写课程所有章节内容进行分解和重建。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专题教学以及分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不同类型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视频,分析总结新闻发布会流程。让学生根据某一新闻事件,按照一线媒体的工作流程,进行独立策划,扮演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的角色,设计问题,模拟发布会现场,并完成新闻稿的写作,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点评。在采访技巧的教学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情景模拟训练。提前给学生一个社会热点题目,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搜集背景资料,确定新闻选题,拟定采访提纲,完成采访任务,提交总结报告。新闻采写课程的改革需要把热点的社会问题作为案例贯穿课程,引导学生用新闻专业的视角客观地分析热点新闻事件。

2.课外锻炼,以赛促学

新闻采写课程除日常课堂教学之外,需要打通课内向课外延申的实践教学模式,搭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外平台。学院成立大学生通讯社,组建学生记者团队,为学生提供单反相机、摄像机、电脑等器材和指导老师,从软硬件方面充分准备,供学生进行校内采访和实践写作,让学生融入真实的环境进行专业的训练。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能力缺口,起到教学和实践相互补充的作用。

为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新闻播音系建立新媒体实训中心,创立AHUAC博闻雅音公众号,发布学院及各系部的文学、艺术相关作品。AHUAC博闻雅音公众号的推送内容采用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传播手段,全方位锻炼学生专业素养,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

此外,我院与共青团安徽省宣传部青少年新媒体中心、新安晚报社共同举办“瞭望者”大学生记者节。鼓励学生积极参赛,从收到的消息、通讯、评论、摄影作品、新媒体等作品中,评选出优秀的校园先锋媒体、校园十佳记者、文字类作品、图片类作品、新媒体作品,并颁发奖项。这种多层次实践平台的设计,以赛促学的方式,让学生在专业的实践锻炼中获得成就感。

二、融合专业教师团队

《新闻采访与写作》这门课程开设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第二学期,同学期开设的课程包括《新闻播音》和《摄影摄像基础》,这两门课程的部分內容与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有重叠之处。在课程设计及教学安排环节,在学生掌握了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技巧之后,在《摄影摄像基础》的实践课程中,组织学生扮演出境记者,模拟新闻现场的采访环节。分组观摩之后,利用课堂时间讨论采访提纲及现场采访的不足之处,提交心得体会。在学生完成不同类型的新闻写作基础课程之后,选出作业中优秀的新闻稿件,利用学校多媒体演播室,安排学生在《新闻播音》实践课堂上,用自己写作的新闻稿进行播报练习,发挥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查漏补缺,提升专业素养。

艺术类院校新闻采写教学改革需要把握自身资源优势,实现专业教师团队的融合。《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播音》、《摄影摄像基础》这三门课程的老师可以在课程设计、教学安排环节沟通协作,不仅锻炼学生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也培养学生适应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导、摄录、节目制作的基本能力,以及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专业教师团队的融合,把新闻采访写作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培养采编播写一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为培养适应区域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院与安徽演艺集团、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新媒体集团、“网易安徽”开展“产学研”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协同育人。学校从合作企业聘请业界人士,举办讲座、走进课堂,与学生分享来自业界的新闻故事,增强学生对新闻采写课程的了解和认知。带领学生走进新闻一线,参观工作环境、了解新闻采写环节、观摩新闻播报过程、进行互动交流,通过社会实践平台为学生们提供生动的实践课堂。新型“产学研”战略合作模式,摆脱了师资力量和硬件条件的限制,既能加强“双能”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又能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必修课程,艺术类院校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改革绝非一学期的课堂教学能够达成。《新闻采访与写作》需要把课程建设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和课程体系中,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融合教师团队,建立校企合作,把着眼点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上,促进新媒体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才能完成既定的培养目标,培养出强能力、精才艺、善应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冲.独立学院“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实践教学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6(01).

[2] 侯晓辉.“全媒体”语境下新闻实务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以精品视频课《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建设实践为例 [J].今传媒,2017(11).

[3] 杨艳芳.《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应用型改革研究初探 ——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7(11).

[4] 张湛苹、赵立群.全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J].读与写杂志,2019(12).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