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2020-11-25姚海萍周丽肖乃文

时代人物 2020年20期
关键词:淮剧融合农业

姚海萍 周丽 肖乃文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传统的农村文化和乡风文明离我们越来越远,对农村风貌的新奇和寻找记忆中的“乡愁”成了很多人内心的向往,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在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破解农业发展困境,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享社会资源及文明成果的重要驱动力。

关键字:农村;乡村振兴;农旅融合

在當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破解农业发展困境,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享社会资源及文明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我国农旅融合起步稍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建湖地区的资源优势

建湖县地处江苏沿海中部,原是古淮夷地的一部分。全境平畴沃野,沟河纵横、圩区棋布,长堤环绕、绿树掩映、有水乡“西湖”之美称。受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的农业和水产养殖业是建湖县的支柱产业,据2016年的人口普查统计,建湖县约有34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8%,足可见农旅融合发展对于建湖县的整体发展、全面小康的重要性。2017年建湖县被列入江淮生态经济区,这就意味着本地区农业、农村的绿色健康发展被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物产丰富 建湖的传统物产种类丰富,有“稻麦柴蒲藕”“鱼蟹鳖贝虾”,素称“饭稻羹鱼”之乡。近年来,随着建湖青虾、建湖大米、九龙口大闸蟹、九龙口冲浪鱼等名特优农产品的推广,建湖着力打造稻虾综合种养、藕田综合种养、有机林果、绿色蔬菜、特色水产等一系列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极大地拓展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空间。

湿地景观。九龙口湿地是我国保存较为完好的潟湖型原生态湿地,因九条自然河流呈辐射状汇聚湖中小岛,形成“九龙戏珠”的奇特景观而得名。九龙口资源丰富,现保存着3000多公顷原生态湿地植被,有66种野生鸟类,137种野生植物,36种水产品,被誉为天然的“聚宝盆”、“金银滩”,是建湖乃至盐城地区的一大特色景观。

淮杂之乡。建湖是淮剧、杂技的主要发源地,是国内公认的“淮剧之乡”、“杂技之乡”。依托丰富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建湖的文艺工作者打造了一大批淮剧、杂技精品节目,如杂技剧《小桥·流水·人家》,淮剧《平贵别窑》《过关》《浪淘沙》等,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亟待更大的文化市场。

红色文化。建湖是红色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陆秀夫故居、乔冠华故居、建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新四军苏中印刷所旧址、华中鲁艺烈士陵园等,具有很大的农旅融合多元发展的探索空间。

虽然建湖有着很强的资源优势,但不可否认,建湖在农旅融合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小的劣势:发展基础薄弱,农村开发时间相对滞后,产业融合层次较低;建湖地处苏北,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府扶持力度虽大,但资金投入略显不足;对照“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发展要素,配套功能设施不够完善;管理能力也相对薄弱,产业融合缺乏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二、建湖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探索

当前农旅融合探索出的模式花样繁多,如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旅游模式、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农家乐旅游模式、回归自然旅游模式等,但要如何选择发展方式,更多地还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产业结构等地域特征来选择。

(一)坚持规划引领,明晰发展方向

针对建湖不同村镇的风土人情、产业布局,深入挖掘各乡镇区位优势,整合生态农业、水产养殖业、现代园区等各项资源优势,在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设计规划。同时,按照项目分布相互映衬,内部功能相互补充的原则,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结合镇区特色,重点做好淮杂文化、湿地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特色的文化分区,避免旅游项目过度重复,以专项规划的完善提升总体规划的品质,争取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二)坚持品牌推介,打造精品线路

创塑旅游品牌,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加大包装策划、整合提升、宣传推介等方面工作力度,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旅游品牌。

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积极推动农业特色园区向生态涵养、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高水平开发一批兼具“土、野、俗、古、洋”味的乡村旅游项目,并选择一些有底蕴、有特色、有产业的村庄进行重点打造,植入旅游元素,配套旅游功能,形成建湖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抓紧推进在建的杂技传承基地和规划建设的淮剧小镇,挖掘建湖淮杂文化、红色文化、湿地文化等独有性、稀缺性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发掘提炼其旅游价值,让游客在建湖真切感受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三)重视教育培训,引导农民参与

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绝对主角和直接受益者。当前,建湖农村地区的人口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为主,青壮年劳力不足。农村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小农意识较强、市场意识薄弱,对农旅融合的发展知之甚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此外,他们也缺乏适应农旅融合发展的专业能力,只能从事相对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

因此,应通过相应的宣传引导以及教育培训,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其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参与到乡村旅游的规划、建设以及农旅融合项目开发当中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可以积极培养带头人,组建农村合作社,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优惠措施,以点带面,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作为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物,农旅融合是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游览消费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但是,农旅融合不是简单地给二者做加法,而是要通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整合优势产业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创优品牌形象,推动农业从生产走向生态、生活功能的拓展,从而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建立现代化的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猜你喜欢

淮剧融合农业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淮剧还好吧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刚柔并济
浅谈推进淮剧进校园常态化
破次元
融椅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