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

2020-11-25纪成凤

时代人物 2020年20期
关键词:历史地位

纪成凤

摘要: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联将士在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过程中凝结出来的。它虽然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但超越时空,历久弥新,在中国革命精神乃至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东北抗联精神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體体现、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特殊形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示。

关键词: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精神;历史地位

东北抗日联军作为抗日最早、坚持时间最久、条件最艰苦的一支英雄队伍,在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战争过程中,不仅创造出无数次胜利的光辉战绩,还凝结出了影响深远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是抗联队伍与东北民众在长期的险恶环境中进行对敌斗争而逐步孕育、形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它尽管产生于抗日战争年代,但东北抗联精神是无数抗联将士在长达十四年艰苦决绝的、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残酷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东北抗联精神的形成对于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加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东北抗联精神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带领东北民众首先举起了抗日的大旗,领导人民进行局部抗战。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开始进行全面抗战,经过长达14年的顽强战斗,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反日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令人动容的篇章之一。以打响抗战第一枪的东北爱国人士为起点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斗力和影响力都迅速提高,从而形成了全国爱国人士纷纷举起抗日大旗,形成了共同抗日的良好局面,各界爱国人士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联将士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抗战精神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抗日游击队等人民抗日武装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而东北抗联精神正是在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战过程中凝结起来的,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特殊形态

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形态的革命精神。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凝结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精神中都始终贯穿着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改革创新等基本内容。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产生的中国革命精神的特殊形态,有其独特性——东北抗联精神产生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作为抗日的东北战场,东北抗日联军率先抵御外敌入侵,在经常听不到党的指示的情况下,仍然浴血抗战长达十四年之久。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所产生的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特殊篇章;但也与同一时期产生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一样,也有其共性——它们都是革命时期,不同的革命形势与任务和人民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相结合的产物。

(三)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示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深深地植入到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每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考验时,中华民族精神就会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暴行,迅速激起了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北民众的强烈反抗。无数抗联将士和爱国人士揭竿而起,奋勇抗敌,在十四年极端艰苦的斗争过程中,东北抗联将士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杨靖宇将军孤身奋战,誓死不降;赵尚志受伤被俘,大义凛然;赵一曼受尽酷刑,血洒大地;八名女战士誓死不当俘虏,毅然手挽手走进乌斯浑河……东北抗联将士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之所以能够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就是因为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血液里流淌,他们胸怀民族自强信念,英勇抗争,百折不挠,以勇敢的精神和气概,坚定了东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抗日必胜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3] 李秉刚著.辽宁人民抗日斗争简史[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4] 刘贵田等著.中共满洲省委史研究[M].辽宁:沈阳出版社,2011.

[5] 朱珠璇、岳思平著.东北抗日联军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6]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4

猜你喜欢

历史地位
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历史地位的正确认识
民国时期二胡音乐研究
江西豫章书院的历史地位、现状与开发前景
中央苏区医学教育历史地位探析
管道升画作的艺术探索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汉代音乐的艺术特征及历史地位
张载对宋明理学的历史贡献
《三字经》在蒙教中的地位与文化蕴含管窥
第一个政党性的国际工人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