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建新随笔两则

2020-11-25胡建新

青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忧患安逸力量

胡建新

宽容比苛责更有力量

一天晚上,有位老禅师在禅院里散步,发现墙角放着一张椅子,心想:一定是有人不遵守寺规,偷偷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一边想着,一边搬开椅子,蹲在原处观察。果然,不一会儿有个小和尚翻墙而入,在黑暗中踩着禅师的背脊下到了院子里。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猛然发觉踩的不是椅子,而是师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但出乎意料的是,禅师不但没有厉声斥责他,反而平和地说:“夜深太凉,快去多穿点衣服。”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后告诉了师兄师弟。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偷偷翻墙出去了。

这个故事足以让我们明白,宽容具有看似柔软实则刚劲、看似迁就实则执着的独特力量。老禅师的宽容,无声无息而又不费力气地唤起了小和尚的幡然醒悟,彰显的不仅是仁爱和善良的人格,更是体贴和宽容的力量。

什么是宽容?查《辞海》,解释只有简简单单五个字:“宽恕能容人”,可以说字字如海,深广莫测。查典籍,“宽容”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天下》:“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如果用形象的语言加以解释,宽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是得理让人、捐弃前嫌,是相笑泯仇、以德报怨,是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宽容产生的道德上的振动,比责罚产生的要强烈得多。”荷兰著名作家斯宾诺莎说:“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这些世纪名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宽容做出了极好的阐释。

其实,人生一世,几乎都会遇到别人对自己的宽容,也会遇到他人对自己的苛责。回想一下,究竟是宽容给自己感化的力量大,还是苛责让自己屈从的力量大?如果作为学生的你做了错事,你是喜欢老师和颜悦色地对你循循善诱,还是怒目圆睁地对你严加训斥?你是感化于老师的宽容而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还是屈服于老师的苛责而被迫无奈地敷衍错误?如果作为部下的你有了失误,你是喜欢上司心平气和地批评教育,还是喜欢他不问缘由地横加指责?你是因为上司的宽容而加倍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失误,还是由于他的苛责而与他离心离德,甚或对工作越发漫不经心而消极应付?我相信,答案不言自明。

宽容是温和而长久的,它虽然没有狂风骤雨般令人震撼的力量,但却容易让人在和风细雨的滋润下得到心灵的感化;它虽然没有苛责那样具有咄咄逼人的威力,但更容易让人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苛责是凶猛而短暂的,它虽然如雷霆万钧般迅疾猛烈,但往往只能让人慑于一时而不能服于长久,只能令人被迫就范而不能让人心悦诚服。靠苛责施威,纵然一时平息了事态、驯服了当事人,也终究会像被强行掐灭的导火索一样,稍遇火星便会被立刻点爆。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我如此宽容,难道我不知道以桃报李?你对我如此苛责,难道我不晓得以牙还牙?

宽容是一个人品格、性情的空间,这个空间愈大,愈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愈能包容各种不同性格和脾性的人在里面纵横捭阖、遂意驰骋;而苛责则是一个人情感、心绪的阀门,阀门愈小则内压愈大,拧得愈紧则爆裂的概率愈大,其危险性、危害性自然不言而喻。宽容是真功夫、长功夫、慢功夫,需要久久为功、长期修炼,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而苛责是意气用事、疾风迅雨,仅凭一时之怒、一念之狠就可完成。有些人可以一下子学会仇恨和苛责,却一辈子也学不会友善和宽容。而真正的友善和宽容,是连苛责乃至仇恨也是可以善待和宽恕的。这就使宽容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不过,宽容不是无缘由的退让,也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更不是无厘头的懦弱。宽容的目的在于以一种温和、友善和让人更易接受的方式去责罚过错、弘扬正道。宽容的过程,实质上是点拨人的心智、净化人的心灵的过程。人都有逆反心理,体现在对宽容和苛责的反应上,就是常常对宽容会有一种正面回应——你越是温和我越是心存不安,你越是不计较我越是自感羞愧;对苛责则会有一种强烈反弹——你越是斥责我越是不买你的账,你越是粗暴我越是不吃你这一套。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宽容比苛责更有力量。

还要重复一个老得掉牙却历久弥新的故事——东风和西风比赛,看谁能把行人的外衣刮掉。西风劲吹,寒气逼人,可风刮得越大,行人把外衣裹得越紧。东风习习而吹,暖气渐至,行人越来越感到温暖如春,终于脱去了外衣。看,这就是东风(宽容)比西风(苛责)更有力量的“硬核”之证。

忧患比安逸更有力量

有两则关于狼的故事,读起来颇为耐人寻味。

一则是:有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就得了冠军,并且打破了世界纪录。蜂拥而至的记者抢着问他:“你是如何取得好成绩的?”他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我身后有一只狼。”记者疑惑不解,他解释道:“三年前,我开始在宁静的崇山峻岭间练长跑,可练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进步。一天清晨,我在跑步途中忽然听见狼的叫声,紧张得要命,于是拼命地跑啊跑,结果跑出了好成绩。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狼的叫声是教练故意模仿出来的。从那以后,我每次训练时都想象有一只狼在后面,今天比赛也同样。我终于成功了。”

一则是: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涅利英自然保护区里,生长着成群的鹿和狼。狼要吃鹿,人们为了保护鹿群,动手杀掉或赶走了所有的狼。鹿群不受威胁,享尽太平,一时数量猛增。然而,由于鹿的運动量减少,体态笨拙,体质衰弱,若干年后便大量死亡。于是,人们只好又把狼“请”回山林,鹿群重现生机。

在安宁平和的环境中一直成绩平平,感觉有狼跟在后面便本能似的快步疾跑而创造了世界纪录;享尽太平之时惨遭厄运,面临生存危机之时反倒充满生机。上述两则“趣闻轶事”,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个物竞天择的规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往往比安逸更有力量。

或许有人会说,有安逸的生活或工作环境,干什么都有很好的条件,发挥出来的力量自然比条件不好的大,获得成功的希望也就会更大。事实并非如此,有时恰恰相反。

忧患,是人们基于陷入困境抑或即将发生种种不利情况所引起的一种自我情感警示,蕴含着对自身生存困境和各种不利因素的深刻思考和审视。安全来源于忧患,事业起始于忧患,力量强劲于忧患。而安逸,则是一个人在生活或精神上的舒适享受,它容易使人一头钻进安乐的世界里而难以自拔。在悠闲、安逸的享受中,耗去的不仅仅是精力和时间,还有更宝贵的精神和意志。人一旦意志消沉、精神懈怠,那么除了享乐,什么也提不起劲来,更谈不上有什么发奋努力的力量了。

忧患可以使人保持清醒、奋发向上。想到自己随时有落后的危险,看到可能被淘汰出局甚至被扼杀前途命运的危机,就能够时刻保持振聋发聩的清醒和冷静,就能够产生如临深渊的警惕和谨慎,就能够迸发执戟前驱的勇气和力量。相反,如果享乐于物质上的安逸,就没有精神上的振奋;如果满足于今天的安逸,就没有明天的长进。丧失了精神上的振奋和明天的长进,就等于扼杀了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而忧患,恰恰可以拯救精神和明天。

忧患可以使人激发潜能、超越极限。人有忧患,就会随时记得自己身后始终有一只狼甚至一群狼,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从而激发创造力和内驱力。为了摆脱危险和失败,必须竭尽全力、破釜沉舟,一个劲地猛跑、猛跑、再猛跑,朝着安全的绿岛快步疾飞,向着胜利的终点昂首挺进。倘若稍存麻痹、稍有懈怠,就可能落入狼口、步入绝境,濒临失败之危和死亡之险。很多时候,将冠军送上领奖台的,既不是他的教练和同事,也不是他的亲人和朋友,而是他的对手和敌人。

忧患可以激励斗志、激流勇进。当今时代,竞争无处不在。很大程度上,忧患意识也是一种防范意识和竞争意识。时时防范自己的落后和对手的超越,就会树立敢于竞争、勇于成功的勇敢精神。俗话说得好: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对手,伟大的成功来自伟大的对手。对手越强大,值得学习的东西越多。竞争越激烈,精神越不敢懈怠。一旦在竞争中把对手之所以强大的东西都研究透了、掌握住了,就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和特点,融会贯通、奋起直追,这样超越对手的机会也就越来越近了。

苏轼曰:“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欧阳修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张问陶说:“人从虎豹丛中健,天在峰峦缺处明。”这些名人名言,从各自的角度阐精发微,共同表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恰好印证了“忧患比安逸更有力量”这个值得牢牢记取的道理。事实正是这样,忧患能使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自警自励而不敢有所懈怠,最终战胜忧患与危险,走向人生的辉煌。而安逸、安乐则像一把杀人的软刀子,它会使人在舒舒服服、不知不觉中混沌、丧失警惕,欣欣然陶醉其中而将精神和意志消磨殆尽,最终落入衰败乃至消亡的境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忧患与安逸岂止是生活状态、精神境界和力量大小的对比,更是进退去留、兴衰荣辱乃至生死存亡的较量。明白了这个道理,当然就明白该作如何选择了。

责任编辑:张元

猜你喜欢

忧患安逸力量
三星堆古人的“安逸”生活
画里有话
哲理漫画
青春1919:心怀忧患、担当奋斗的湖南青年
忧患、悲悯、历史沧桑感——我读杨强诗词
董子健: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