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2020-11-25刘艳军王艳华
谭 颖 刘艳军 王艳华 林 琳
(沈阳市儿童医院检验科,辽宁 沈阳 110000)
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是儿童常见的一类呼吸道感染病症。据研究报道[1],目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患病率在不断上升,其临床症状较轻,如头痛、咽痛、发热、咳嗽等一般的呼吸道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加重,患儿极易出现脑膜脑炎、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早期检测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理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有快速血清学检验(rapid serological test,RST)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microbial rapid detection,MRD)两种检测方式,RST是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式,但难以获得患儿的第2份血清标本,且其抗体结果容易受患儿年龄及免疫系统的影响,而MRD并不受免疫系统的影响,因此MRD检测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采用[2]。此次研究旨在探究RST与MRD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由沈阳市儿童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选取85例进行相关研究。其中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43例;年龄2~12岁,平均(6.76±1.35)岁;2~5岁21例,6~9岁34例,10~12岁30例;病程4~21 d,平均(9.95±2.12)d;病程≤7 d 36例,病程>7 d 49例。此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3]中相关诊断标准;②所有患儿均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③X线显示间质性肺炎改变、支气管肺炎改变;④患儿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内容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①非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患儿;②伴有免疫功能障碍者;③正在使用抗凝药物者;④伴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者;⑤患儿依从性差,难以配合研究者等。
1.3 方法 全部患儿均给予RST和MRD。
1.3.1 RST 早晨空腹抽取全部患儿静脉血3~5 mL,静置30 min后,转速设置为3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五分类血球仪及配套试剂检测,主要进行血清中肺炎支原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步骤进行操作。肺炎支原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1∶160为阳性。
1.3.2 MRD 收集患儿痰液装入无菌痰液盒中,使用医用无菌棉签在患儿口腔及咽喉处采集咽拭子标本,将收集的痰液标本及咽拭子标本置入鉴定培养基。将鉴定培养基放入恒温(37 ℃)培养箱中,进行24 h培养,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变化。所用试剂均选自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培养基颜色由红转黄为阳性。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患儿的阳性检出率。②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阳性检出率。③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不同病程患儿的阳性检出率。
1.5 统计学方法 上述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及率(%)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及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对患儿阳性检出率的比较 RST对患儿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MR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对患儿阳性检出率的比较[n(%)]
2.2 两种检测方法对不同年龄段患儿阳性检出率的比较 随着年龄的增长,RST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而MRD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ST对10~12岁患儿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MR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测方法不同年龄段阳性检出率的比较[n(%)]
2.3 两种检测方法对不同病程患儿阳性检出率的比较 两种检测方法对病程≤7 d患儿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T对病程>7 d患儿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MR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ST对病程>7 d患儿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病程<7 d患儿,而MRD对病程>7 d患儿的阳性检出率低于病程<7 d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测方法对不同病程患儿阳性检出率的比较[n(%)]
3 讨 论
肺炎支原体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经飞沫传播,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RST和MRD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4]。MRD是通过将收集的微生物标本放置于适合其生长繁殖的培养基中,提供充足的蛋白和糖分,同时抑制其他生物的生长,分解的糖类导致培养基中pH值下降,从而改变培养基颜色。汤丽娟[5]研究表明,MRD方法容易操作,且对检验要求不高,但其容易受到其他微生物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RST方法是近几年临床最常用的检测支原体抗体的检测方法,能够使固相硝酸纤维素膜上的肺炎支原体抗原直接对被检测血清内肺炎支原体抗体产生反应,准确性较高[6]。此次研究中,分别给予患儿两种检测方法后发现,RS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MRD检测,表明RST可有效排除外部干扰,有效提高对患儿的阳性检出率。赵丽秦和武一鸣[7]以及冯静等[8]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趋于成熟,血清检测相对准确性越高,而免疫系统是否发育成熟对于MRD没有影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饮食逐渐丰富,口腔残留物会对咽拭子标本形成影响。此次研究中,分别给予患儿两种检测方法后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RST对不同年龄段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而MRD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5。而RST对10~12岁患儿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MRD,P<0.05。冯志山等[9]的报道称,肺炎支原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一般在发病7 d左右才会出现,且随病程的延长逐渐趋于高峰。此次研究中,两种检测方法对病程≤7 d患儿的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RST对病程>7 d患儿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MRD,P<0.05;且RST对病程>7 d患儿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病程≤7 d患儿,P<0.05,而MRD对病程>7 d患儿的阳性检出率低于病程≤7 d患儿,P<0.05,以上研究结果与孙兰芳等[10]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RST和MRD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均有显著的诊断价值,针对不同情况两种检测方法各有利弊,因此,在临床检测中,可以根据患儿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