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0-11-25陈强支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1期
关键词:蛛网膜瘤体下腔

陈强支

(罗山县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河南 信阳 464200)

颅内动脉瘤主要表现为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好发于脑底动脉环分叉处和其主要分支,可发于任何年龄段,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2]。颅内动脉瘤早期多无症状,破裂出血后会造成头痛、呕吐、脑血管痉挛等,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在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中居第3位。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是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3]。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是一种无创诊疗方法,空间分辨率高,应用范围广,在多种血管性疾病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4-5]。本研究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MSCTA进行诊断,旨在为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罗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手术证实为颅内动脉瘤者62例、非颅内动脉瘤者38例。100例患者中男37例,女63例;年龄32~65岁,平均(50.89±7.76)岁。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包括颈内动脉瘤17例,大脑前动脉瘤13例,前交通动脉瘤12例,后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大脑后动脉瘤4例,椎基底动脉瘤3例;瘤体直径<5 mm者32例,5~<15 mm者20例,15~20 mm者10例。排除对造影剂不耐受者、心肺功能等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本研究获得罗山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及造影协议书。

1.2 检查方法入选对象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与MSCTA检查。采用HM30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Philip公司)和Sedingle技术进行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以右侧股动脉为途径进行单侧椎动脉及双侧颈内动脉造影。以5 mL·s-1的速度于颈内动脉处注射造影剂,以3 mL·s-1的速度于椎动脉处注射造影剂,之后对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的正、侧及斜位进行摄影。采用Sensation多排螺旋CT成像系统(德国西门子公司),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层厚为25 mm,扫描速度0.5 s·w-1。先进行头颈部的早期扫描,之后以4 mL·s-1的速度对肘静脉进行碘造影剂高压注射,剂量为2.0 mL·kg-1,9~60 s后进行360°旋转扫描,将扫描所获得的信息传入至计算机进行三维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等后处理,并利用Dyn Eva灌注软件分析数据,得到时间-密度曲线。由2名或以上专业医生进行双盲阅片诊断,意见统一为最终结果,意见不一则进行全科会诊后确定。

1.3 观察指标图像显示效果、瘤体直径及诊断结果。评估诊断价值的指标包括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显示效果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未显示率、显示不佳率、显示清晰率分别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SCTA与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效果比较[n(%)]

2.2 两种方法测定的瘤体直径比较MSCTA和DSA检查所测的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诊断价值MSCTA与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MSCTA和DSA检查所测的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 比较

表3 MSCTA与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血管病变,动脉瘤破裂会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血管痉挛、脑水肿、脑积水等多种病理改变,死亡风险高达40%[6-7]。临床上尽早对颅内动脉瘤进行诊断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改善患者预后。

因颅内动脉瘤的位置较为特殊,影像学检查为主要检查、诊断方法,以明确动脉瘤大小、位置,以便于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DSA是用来诊治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DSA是一种新型X线成像系统,对比度和分辨率高。采集图像后能够经计算机处理去除肌肉、骨骼、软组织等显影,得到单纯的血管图像,利于血管病变的定位,能反映出病变程度及范围[8-9]。但DSA检查需进行动脉穿刺、插管等操作,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会引起神经性并发症,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临床多不将其作为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技术。本研究结果显示,MSCTA在颅内动脉瘤位置分布检查中显示清晰率与DSA相当,两种检查方法所测的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无明显差异,MSCTA与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基本相当。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MSCTA可替代DSA进行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检查。MSCTA被认为是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该技术将CT的增强扫描与快速、大范围薄层技术相结合,通过高质量的后处理技术清晰显示所检查的血管情况,不仅可显示血管壁、血管腔外和腔内病变,还能实现小血管小分支精细显像和大范围血管成像,反映出血管病变处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利于确定病变的位置、形态等[10]。MSCTA甚至可实现运动器官的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能够为动脉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指导[11]。梁琰等[12]研究发现,MSCTA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略高于DSA,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明了MSCTA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MSCTA作为无创性检查,临床操作简便,患者适应性高,适用范围较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MSCTA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图像质量好,诊断准确性高,能够补充DSA检查的不足,可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猜你喜欢

蛛网膜瘤体下腔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Nd:YAG激光在孕期妊娠性牙龈瘤治疗中的应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基于DANTE预脉冲SPACE MR序列定量评价蛛网膜颗粒
超高频超声与高频超声诊断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