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父母冲突与网络欺凌:道德脱离的中介作用

2020-11-2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高职生冲突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与国贸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近年来,随着即时通讯和网络社群的兴起,校园中的网络欺凌屡见不鲜,日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网络欺凌通常被定义为一个群体或个人,故意使用互联网不断地向无法自我保护的受害者实施侵略性的伤害行为。以往研究报告了较高的网络欺凌检出率,刘丽琼2014年对海南初中生的调查中,25.47%初中生自我报告有网络欺凌他人经历;马嘉琪等在2020年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显示65%的大学生实施过至少一次网络欺凌行为。网络欺凌受害者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降低自尊、甚至会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目前,网络欺凌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议题。

鉴于其较高的发生率及严重的后果,学者一直关注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家庭作为个人成长的基石,是影响青少年行为的根本原因之一。其中,父母之间的互动对青少年与社会他人互动有着显著影响。父母的情感温暖与青少年人际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父母冲突与子女攻击行为、行为问题、社交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网络欺凌作为一种的攻击行为,也会受到父母冲突的影响。因而本研究假设父母冲突和网络欺凌显著正相关。

道德脱离是人们在个人道德原则和实际行为之间起缓冲作用的机制。道德脱离不仅试图使暴力行为或违背既定社会和个人道德的行为合理化,而且将攻击性行为理解为追求和实现个人目标的合理途径。通过这种机制,违法者可以重新评估自己的犯罪活动,以减少负面情绪反应(即内疚),并保护他们的自我意识完整性。

道德脱离是网络欺凌行为的核心机制,其作为一种道德认知倾向会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研究显示,拒绝的教养方式正向预测青少年道德脱离,父母冲突正向预测初中生道德脱离。由此本研究假设道德脱离在父母冲突对网络欺凌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考察父母冲突对高职生网络欺凌的直接效应;二是检验道德脱离在高职生父母冲突和网络欺凌之间是否具有中介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855名18~22岁高职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628名,男生229名;平均年龄19.70岁(SD=1.69)。

1.2 工具

1.2.1 《网络欺凌量表》网络欺凌问卷分量表

采用Erdur和Kavsut(2007)编制、Zhou等人(2013)修订的《网络欺凌量表(Cyberbullying Inventory)》中文版的网络欺凌分量表。共18题。采用7点记分,1表示“从未有过”,7表示“5次以上”,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经历的网络欺凌次数越多。该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10。

1.2.2 《道德脱离问卷》

采用 Bandura等(1996)编制,王兴超、杨继平(2010)修订的《道德脱离问卷》中文版。该问卷共26个题目,采用7点记分,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7分表示“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道德脱离水平越高。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70,分半信度为0.800。

1.2.3 《儿童知觉父母冲突问卷》

采用池丽萍(2003)修订的《儿童知觉父母冲突量表》(Grych&Fincham,1994),后续被广泛用于测量初中生、大学生对父母冲突的知觉。修订后的量表共有36个题目,由6个维度组成,采用7点记分,1分表示“非常不符合”,7分表示“非常符合”。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79,分半信度为0.865。该量表亦具有良好的效度指标。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

2 结果

2.1 共同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来判别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未旋转的因子分析结果共提取出13个提取出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最大因子方差解释率为34.94%(小于40%)。故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父母冲突、道德脱离与网络欺凌之间的相关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父母冲突与道德脱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8,p<0.01);道德脱离与网络欺凌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p<0.01);父母冲突与网络欺凌存在显著正相关(r=0.37,p<0.01)。

表1:主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及描述性统计(N=855)

表2:道德脱离中介作用的回归分析

表3:总效应、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分解表

2.3 道德脱离在父母冲突与网络欺凌间的中介效应

进一步探究道德脱离在父母冲突和网络欺凌之间的中介效应。首先将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依据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抽取5000个Bootstrap样本),采用Hayes编制的SPSS 宏 (PROCESS is written by Andrew F.Hayes,http://www.afhayes.com),并在控制参与者性别和年龄的基础上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在控制性别、年龄的条件下对道德脱离在父母冲突和网络欺凌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父母冲突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欺凌( =0.38,p<0.001),父母冲突正向预测道德脱离( =0.64,p<0.001)。当用父母冲突和道德脱离预测网络欺凌时,父母冲突对网络欺凌的正向预测作用仍然显著( =0.11,p<0.001),道德脱离对网络欺凌的正向预测作用仍然显著( =0.36,p<0.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见表3),父母冲突不仅能够直接预测网络欺凌,而且能够通过道德脱离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欺凌。该直接效应(0.11)和中介效应(0.23)分别占总效应(0.34)的32.35%和67.65%。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父母冲突能显著预测高职生网络欺凌,道德脱离能显著正向预测高职生网络欺凌,这与父母冲突与其他行为问题的关系相一致。首先,高父母冲突家庭中的会改变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将自己的攻击行为合理化,进而增多网络欺凌行为。其次,高冲突家庭中的父母也会因精力不足和情绪衰竭而减少对子女的教育行为。而且子女也会为了宣泄在冲突家庭中的愤怒、恐惧情绪而将攻击行为转移到网络上。父母冲突还会通过加剧子女情绪不安全感,增加子女的网络欺凌行为。高父母冲突会还会导致子女低自尊,夸大他人的敌意,而产生网络欺凌行为。因此,父母冲突会增加子女网络欺凌行为的可能性。

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的结果显示,道德脱离在父母冲突和网络欺凌中起中介作用。一方面父母冲突正向预测高职生道德脱离,高冲突家庭会减少父母教育子女的精力,也会使子女将网络欺凌行为合理化。另一方面,道德脱离是高职生预测网络欺凌的有效因素,道德脱离会导致个体的道德自我调节功能失效,减轻个人因网络欺凌他人而产生的负罪感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因此道德脱离在父母冲突和网络欺凌之间起中介作用。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高职生冲突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
关于运动攻击行为的理论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