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2020-11-25
(广东开放大学 广东·广州 510091)
0 前言
高职校园文化是以培养和造就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弘扬育人精神为目的的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构建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文化作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学生充分利用体育知识去传播文化,创造文化的实践平台,通过结合体育运动的自身特点开展多姿多彩的群体活动,弘扬体育精神,充分发挥高职校园体育的文化载体作用,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足球教学工作,推进校园足球的普及、深化足球教学改革、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竞赛、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任务作为本年度的工作重点,随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指南》和《校园足球运动等级标准》指导校园足球的文件即将定稿,校园足球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随着高职校园足球的有序推进和蓬勃开展,校园足球文化的氛围日渐浓厚,促使参与者陶冶了情操,增进了友谊和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良好作风;同时磨练了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品,培养了顽强拼精神。因此,研究高职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不仅能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而且亦能深化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使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帮助他们提升职业工作岗位能力,满足企业招聘对于高职学生愈益提高的综合素质要求。
目前对高职校园足球文化研究集中于制度文化系统、精神文化系统、物质文化系统等理论性研究,倾向于校园足球制度文化系统,期望通过具体研究,科学设计规划校园足球的推广与发展。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目标就是为本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端技能人才,这些人才离开学校后也多数在当地就业。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式都会显现着本地一些特色,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不同省份,不同地域的高职校园足球的开展和建设方面也会存在差异。广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东省省会、南派足球的发源地,在经济、人文、国家政策支持、接近港澳台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故此,本文选定对广州市行政管理区域的高职校园足球文化构建进行研究,以期研究结果能为珠三角、大湾区内的高职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提供依据与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参加2019年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组)的教练员、运动员、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以调查其所在院校校园足球文化构建过程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以2019年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组)全省总决赛为例,广东省高职院校参赛情况如下,见于表1。
表1:广东省高职院校参赛情况统计表
如表1所示,在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体育局的支持下,校园足球项目作为唯一有专项资金投入的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在广东省高职院校中的开展仍在稳步推进中,几乎一半院校派出代表队参加此次比赛,其中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派队参加的是专业乙B组的比赛。
参赛高职院校(丙组)队伍统计(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乙B组,为更准确的实施本研究,故不再统计上述2所学校数据),见表2。
表2:2019年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组)全省总决赛高职组参赛队伍统计
如表2所示,36支队伍中,民办院校代表队6支,占百分比为17%,公办院校代表队30支,占百分比83%,由于联赛分为A组和B组,在A组中,仅有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民办高校。
参赛高职院校(丙组)所在行政区域情况,见表2。
表3:2019年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组)全省总决赛高职参赛队伍院校所在行政区域统计
如表3所示,参赛队伍院校所在行政区域为广州、深圳、佛山,共计32支,占百分比89%,其中,参赛队伍院校所在行政区域为广州,共计26所,占百分比72%。
在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广州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南派足球发祥地,校园足球计划正在有序的推广中,大学作为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阵地,依据足球运动项目的发展规律,结合自身学习特点,努力营造和谐的足球文化氛围,有效促进了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广东开放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近5年来有关高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书刊、论文、书籍等理论成果,为该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文章研究的需要,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征求高职校园足球领域有关专家的意见后,设计调查问卷。向高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领域中的参与者,包括校园管理者、体育教师、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以获取相关指标数据,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
对校园足球文化建设领域参与者的调查结果:共发放了问卷200份,回收191份,有效率100%,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职学校的学生管理者、体育教师、在校学生,方法为发放纸质问卷或电子问卷,然后请他们填答调查问卷题目。
表4: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如表4所示,在问卷调查中,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91分问卷,回收率为95.5%。
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判法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向 11位高职校园足球教学、训练专家发出效度检验表,请专家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逐条进行检验。结果见表5。
表5:问卷内容效度专家鉴定表
由此可以认定,该问卷的设计基本达到体育科研标准化的要求,调查问卷的拟测属性与课题研究的实际调查结果较为一致,该问卷具有可靠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问卷的信度检验: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可信度,所有的问卷均采用匿名方式填写,所有的问卷通过再测验法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时间间隔为两周。回收后的信度检验结果为R1(专家问卷)=0.81,P<0.01;证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体育统计学相关资料,Microsoft Excel 2007等软件对调查的有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制作相应的效果图示。
1.2.4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高职校园足球的蓬勃开展,必须建立在完备和完善的场地设施条件、层次分明和条理清晰的足球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严谨严格的条规制度基础之上,缺一不可。
2.1 高职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中物质文化系统建设领域的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6-1:高职院校足球场地设施满意度统计
如表6-1所示,在高职院校足球场地实施的调查中,仅有36.6%的问卷调查对象认为学院的硬件设施能基本满足教学和训练的需要。
表6-2:高职院校足球课程满意度统计
如表6-2所示,53.4%的问卷调查对象认为现行开展的体育课程,无法满足在校学生对于参与课程的需要。
表6-3:高职院校足球赛事满意度统计
如表6-3所示,38.7%的问卷调查对象认为现行开展的校内足球赛事,无法满足在校学生对于足球赛事的需求。
表6-4:高职院校足球经费和保险统计
如表6-3所示,46.1%的问卷调查对象认为现行开展的校内足球活动,不能够提供给在校学生充足的经费和个人保险保障。
2.2 高职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中制度文化系统建设领域的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7-1:高职院校校园足球规章制度的统计
如表7-1所示,仅有25.7%的问卷调查者认为所在学校具备校园足球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
表7-2:高职院校校园足球传统赛制和赛事的统计
如表7-2所示,50%以上的问卷调查对象认为所在学校的不存在传统完备的级别联赛
2.3 高职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中精神文化系统建设领域的调查结果,见下表
如表8-1所示,78.5%的问卷调查对象认为参与校园足球,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身体健康指数。
表8-2:高职院校校园足球对于专业学习的影响的统计
如表8-2所示,63.4%的问卷调查对象认为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有助于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
表8-3:高职院校校园足球对于和谐人际关系影响的统计
如表8-3所示,53.4%的问卷调查对象认为参加校园足球活动,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高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系统中的调查显示,即使在经济较为发达,足球运动开展较为普及的广州市,校园足球的场地实施和其硬件配套,依然是无法满足在校学生的巨大需求。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在专业技能学习上的侧重,导致学校体育课程不断弱化,课时一再压缩,因此,更加无法积极有效的开展校园足球课程和赛事活动。
(2)高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在制度文化系统的调查显示,高校校园足球普遍缺乏专项规章制度和传统传承,反映出高职体育的开展困境,要根据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学校经费的投入情况,才能临时作出规划和调整,同时,校园足球活动的相关领导及部门没有制度意识,只是一厢情愿,随意性太强。
(3)高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在精神文化系统的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对于校园足球的价值认同比较高,在个人身体健康、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都给出了肯定的认同。校园足球作为团队集体项目,在学生精神意识、攻坚克难的优秀意志品质培养方面还是有巨大优势的。
3.2 建议
广州市高职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过程是高职院校校园足球的缩影,高职校园足球文化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所涉及的三个领域,都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校园的场地实施及其硬件配套方面,要加大投入,在校园体育层面,要和国家保持一致,关注度和经费有所倾斜。同时,在校园足球规章制度方面,要向本科院校和专业院校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同时,不断拓展校园足球对于在校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理想人格的塑造,使其更加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期完成国家给予校园足球光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