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材再建构”在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11-25邱少垒
邱少垒
(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第三中学 河北 广宗 054600)
与初中的其他学科不同,物理学科的理论性非常强,致使学生在物理学习期间,不能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点,影响了学生物理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制约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所以,为了可以更进一步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观念,合理的应用“学材再建构”,依照物理教材,科学的进行设计,确保学生可以更加系统的掌握物理知识以及概念,能够更加有脉络的进行学习,科学的应用,以便可以从根本上对学生物理水平进行提高。
1.“学材再建构”简述
所谓的“学材再建构”,其主要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积极倡导“重组教材内容,实施单元教学”的思想。在实际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期间,通过对“学材再建构”思想的应用,不仅要侧重对物理课本以及教学参考资料进行应用,同时还应该将物理课本作为参照,能够将课程标准作为基准,保证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能够对教学资料以及资源进行重新组合。简而言之,在具体的教学期间,教师不能单单的根据教材编写体系进行教学,而是学都要自己设计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的意图,科学对教材进行重构,然后依照构建后的内容进行教学[1]。在对教材进行重新建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材与实际情况合理结合,严格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着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原则,保证既能够不断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又可以保证中下等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知识点,全面促进学生水平以及能力的提升。此外,对“学材再建构”进行合理的应用,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以及掌握某一知识的具体来源,对学生构建知识的体系以及框架非常有利,也能够宝帮助学生长久记忆且灵活运用知识点,避免学生零散记忆,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2.“学材再建构”在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2.1 教师独立构建,科学创设物理教学情境。严格意义上来讲,“学材再建构”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能力作为主要依据,合理对教学经验以及理念进行综合。所以,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设计期间,教师需要在明确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和研究,自主对学材进行重构,保证可以从根本上对教学的质量以及水平进行提升。同时,在设计期间,教师应用“学材再建构”,应该结合教材,适当的对内容进行优化,科学对物理知识顺序进行调整,有针对性的进行情境创设,确保学生的物理逻辑思维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2]。比如:教师在进行“运动和力”知识讲解期间,需要对惯性以及摩擦等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行充分考虑,依照学生的具体实践经验,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其中,惯性概念与“运动和力”知识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是学生学习力学的关键和基础。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公交车刹车以及启动时的反应,然后思考以及探索这一背景下的物理知识,然后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学生可以将惯性概念与“运动和力”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提升自身学习效率。
2.2 师生共同构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在“学材再建构”中,师生共同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通过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互动,可以相互启动,共同影响,对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有很大益处。并且,通过不断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可以将各个部分的知识点有效整合,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架构,充分利用物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拓宽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保证学生的物理认知以及水平可以得到全面提高[3]。比如:在对“光的折射”进行讲解期间,学生经常会将其与反射混淆在一起。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当的引入相关问题,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光的发射内容进行回忆,让学生说出其规律,明确二者之间的不同,加深学生的印象。
结束语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才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知识框架,才可以从整体的角度对学生水平以及能力进行提升。所以,为了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以及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材再建构”进行合理的应用,逐步对教学理念进行应用,提升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的良好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