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0-11-25倪亚军
倪亚军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中学 江苏 苏州 215111)
1.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1.1 学生普遍缺乏兴趣。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将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化发展,学生被动的接受体育项目练习,枯燥沉闷的体育教学很难激发起学生的体育练习兴趣,缺乏积极主动开展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很难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2 缺乏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在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通常采用边教边练的形式,整个课堂时间安排的比较满,同时体育老师也忽视了互动的重要性,师生间缺乏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也未能有自我消化的时间,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和练习中缺乏互动性,因此很难实现个性化发展。
2.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
2.1 尊重学生个性。中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作为中学体育老师要加大对学生的挂住,深度挖掘学生的个体特征,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从而使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实现符合学生实际的个性化发展。
2.2 关注个体差异。由于学生生活环境、教育方式、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面对体育教学时体现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练习效果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初中体育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个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个性特征,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2.3 拓展引导方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加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生能够及时有效的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进而促使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个性化教学,用更加丰富和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和练习中。
3.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具体策略
3.1 制定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学目标。在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需要体育老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导位置,充分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尊重并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制定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学目标,从而实现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比如初中开展“三步上篮”这个篮球知识内容的教学时,体育老师可以制定阶梯性的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和满足感。老师可以制定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目标:掌握三步上篮的技术动作,姿势标准;中级目标:提高上篮命中率达到40%;高级目标:在有障碍的场地中能够准确完成三步上篮技术动作,并能够保证高命中率。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制定不通的学习目标,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定位完成既定目标,树立起自身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刺激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使学生积极的向着更高层级的目标努力。
3.2 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整合课堂资源,充分发挥出中学体育多样性、趣味性、协助性的特点,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同时也能够实现趣味教学和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个性发展。比如开展“足球”教学时,体育老师可以首先在热身阶段借助音乐资源激发起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老师可以选取节奏感强流行度高的音乐,比如《小苹果》,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热身运动中,避免了运动损伤的产生。其次在开展足球教学时,老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播放实际比赛视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在游戏中完成足球传球、射门的练习。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3.3 制定个性化教学评价。在体育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体育老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评价,比如基础层目标的学生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体育学习的满足感,而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则以科学指导类的评价为主,侧重于学生能力和潜能的挖掘,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体育项目的挑战性。体育老师也可以采取学生互评、自评的方式优化教学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学会取长补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的完成体育学习和练习。
总结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个性化评价,做到因人而异、因学而异,使学生能够在因材施教中真正完成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实现全面的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