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疏导的初中学困生焦虑心理化解探究
2020-11-25潘焕文
潘焕文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径心中学 广东 兴宁 530000)
引言
面对这种学困生,老师不应该嫌弃他们,反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照顾,因材施教,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些初中生由于心理障碍问题作祟,导致他们不能融入班集体,不会正常跟同学老师互动,经常对于自己的学习状态持着悲观态度,作为老师应该想想办法,根据他们遇到的难题,制定对应的策略来帮助他们克服,让他们感受到爱。本文通过研究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对应的讨论关于通过心理疏导如何缓解学困生的焦虑现象。
1.消除学困生的戒备心理来进行疏导
学困生大多数是因为自己的成绩不够好,学习上的成果不够显著,慢慢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了自卑感,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接收消息也不打开心扉。因为大多数成绩差的同学都会受到老师或者是同学的嫌弃,所以自然而然这些学困生就对学习包括所有身边的老师同学产生隔阂有戒备感。所以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这些学生的戒备感,让他们感受到每个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成绩的好坏来判定一个学生的好坏,要建立起和这些学生之前的情感,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举措。
例如:在老师上课提问同学解答问题的时候,很多老师都只是提问那些成绩好的,因为他们能快速回答出来,不浪费时间,也能给学生很好的解答。但是这样做是不对的,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不应该只提问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对于这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也应该主动提问,回答不完美的时候老师要常指导,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老师是没有歧视他们的,是关心他们的学习的,这样才能慢慢消除他们的戒备感,让他们不再那么封闭自己,慢慢地才能对学习更有积极性。
2.从学习自信心方面进行疏导
很多学困生他们发现自己在做题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了,那些知识都记不起来了,好像也融入不到同学当中了,他们讨论的话题自己都不懂了,然后就慢慢地也不想学了。不想学的原因,除了上面所说到的类似于“破罐子破摔”的行为以外,还有他们的自卑心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觉得有些丢人,满满的自卑感和焦虑感充斥着他们的心灵。所以老师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原因,然后给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让他们正确面对自己,让他们了解自己是很优秀的,只要认真都是可以做到的,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每一次讲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老师应该将班里的学困生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聊一聊,最好是没有外人的地方,因为如果旁边有人的话,学生会不好意思表达,这个时候老师就要询问一下上课内容哪些地方能听懂,老师要学会通过学生会的内容,然后给他们表扬,给他们进行鼓励,等他回答出来问题之后,要给予肯定,并且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告诉他,其实他是很棒的,老师讲的都能听懂,只要多加指导,学习完全没有问题,要让他们提高自信心,不要再有很深的自卑感,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
3.多关注学困生的状态
学困生作为学校和老师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作为老师应该多多给予学困生关注。学困生大多都是有自卑感和焦虑感,他们由于自己在学习上的不用心导致融入不进学习的圈子,慢慢地对于学习失去了兴趣,积极性遭到了打击,而且容易自暴自弃。所以作为老师,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的时候都应该与这些同学多多交流沟通,逐渐地培养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上的时候,要多多与学困生进行互动,时常地叫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如果回答的不够完美,那也不要指责,不能浇灭他们的回答问题的念头,老师要通过适当的指导来帮助他们理解课上课所讲的主要内容。上课的时候,可以请一些学困生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老师要多加鼓励和肯定,不正确的观点要指正出来加以完善。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让学生知道自己也是受老师关注的,不是被遗弃的那一类学生,这样才能给他们的心灵给予保护,才能让他们更加喜欢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认识到学困生是学校和老师面临的难题之一,学困生所有的具有自卑感和焦虑感,对学习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这种特点,都是需要老师和学校通过心理疏导,慢慢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对学习重新拾起兴趣。通过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有对他们不离不弃,多多给予关注和指导,多做心理疏导,等等这些途径,让他们在学习道路上看到阳光,收获更丰富的学习果实,同时老师和学校也会得到很好的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