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之花同样精彩

2020-11-25李福容

读与写 2020年11期
关键词:留守老师孩子

李福容

(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校 重庆 北碚 400700)

一年前,我班从澄江小学转来一名男生,经熟人介绍就读于我班。开学报名时由婆婆领着,我好奇地问:“他的父母呢?”“在广州打工。”哦,一个留守儿童。由于还有很多的孩子等着报名,我没再追问。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让孩子们拿出铅笔描刚才学的生字。孩子们都打开笔盒,拿出铅笔悄悄地写着,我也巡视着。“呜、呜、呜……。”一阵阵哭泣声打破了教室的宁静。我惊愕的抬起头,他——昨天才来的正用双手捂住眼睛大声地哭泣着。我快速地走到他面前,轻轻地问道:“孩子,怎么哪?”他边哭边说:“我的铅笔没削。”我摸着他的头说:“孩子,别着急,赶快去削吧,不过,今后下课别忘了做好课前准备。”于是,我又开始指导其他孩子写字。“哇、哇、哇……”又一阵哭声响彻教室,今天怎么啦?孩子们都喜欢哭啦!我再一次抬起头,还是他在哭。有的孩子看着他偷偷地笑了。我没好气地问道:“又为啥哭?”“老师,我把书擦了一个洞。”这也值得哭,我摇了摇头,对他说“不管它,继续写。”我还没移开脚步,又听到一阵嚎啕大哭,并伴有阵阵脚使劲蹬地的声音。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眼睛使使地盯住他。他边哭边说:“这个字我不会写。”还没等我弯下腰,她的同桌立即在草稿纸上把这个字写给他看了。这是下课铃响了,一位同他一道转来的小女孩跑了过来,说:“老师,他原来和我一个班,每天都要哭十几次,我们老师都不理他。”我笑了笑,说:“他刚来,过段时间会好的。”第二节课是数学课,刚一下课,金老师就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对我说:“才来的那个易文俊,一节课哭了两次,先哭是不晓得格式,然后写错了也哭。这还不算,写作业时叽叽咕咕,闹得我课都上不清净。”

利用课间,我通过电话和他的婆婆进行了交谈:孩子出生半年,父母就双双到广州打工。出去六年了,回来过两次,平时也很少往家里打电话,由婆婆一手带大。作为一位留守的孩子,毕竟他离开父母的关注已不是一面两年了,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肯定在性格上和行为上或多或少有些问题,性格要么内向,行为要么随意。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从正面去引导,纠正他们那种偏激的认识。

吃完午饭,我把他请到办公室,让他坐在我面前的凳子上。我双手搭在他的肩上,轻轻地说:“孩子,你是一个男子汉,男儿有泪不轻弹。你已经不是幼儿园的小孩子了,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哭是无能的表现。聪明孩子遇到问题他知道想办法解决。”他只顾玩自己的手,根本不理会我。我用手抬起她的下巴说:“孩子,别人跟你说话,你要用眼睛看着他,这是礼貌,懂吗?”他还是不理睬,还把脸扭到一边。我抽出另一只手去拨他往右看的脸部。没想到他头一扬。扯着嗓门吼道:“我从来不和别人玩!”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这是典型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如何让这些留守之花在人生最美丽的季节如期开放,我们的班主任不再是过去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者,而应当是把家长、心理辅导者、朋友等多重身份扮演好。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而那些留守家庭的孩子最缺的就是家长的关爱了,更需要教师关注他们说活的点滴,耐心一些,富有爱心。我告诉自己:现在站在面前的是自己的孩子,应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教给孩子一些起码的与人相处的知识。我和颜悦色地说:“孩子,你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呀,世界这么大,肯定有许多人呀。你不和别人接触怎么可能呢……”经过循循善诱,他的态度有所好转。我趁机和他约定:两周之内改掉和人说话吼,眼睛不看别人的坏习惯,做到了就奖励一个笑脸。他欣然同意了。每天放学前,我都要向同学了解他是否改正了愚人交往的不良习惯,斌估计是和他沟通。两周下来,他真的变了。可是他好哭的毛病越演越烈,好几次弄的老师无法上课,而且一连几天回家的作业是一样没做。我找到他妈妈的电话,晚上,我拨通了其母的手机,把孩子的情况告诉了他,和他一道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希望他们回来一人照顾孩子,给予孩子一份爱。其母仔电话里哭诉道:“我也没法呀,其父肝癌,无法上班,治病要钱,一家人等着去养……”瘦弱的身躯却要担起这份重任,我当即把她加为QQ好友,每周把孩子的情况告诉她,要求她无论多忙,每周和孩子通一次电话,了解、关心孩子的情况。

留守的孤独,无处倾诉的悲哀,我一下子体会到了孩子内心的那份孤寂。其实孩子哭吼、自言自语只是一种宣泄,引起别人注意。于是我把孩子的座位调到离老师不远的地方,同时利用下课时间给他心理疏导,让他意识到不能用哭来解决问题。通过和他聊天,我了解他想上一所好大学,将来找一个好的工作,让妈妈不再这么操劳。他还和我约定:只要他有哭的兆头,老师就用眼神暗示他。一个月下来,他课堂上真的没怎么哭了。于是我在班上表扬了他,还买了一个蛋糕送给他作为奖励。这天,他上课特别专心,积极发言,就连下课也静静地坐在位置上看书做作业,我又对他大加赞赏。他在学习上的劲头越来越大,家长、同学、老师都说他和刚到这个班判若两个人。并且两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都考了99分的好成绩。

反思:孟母为教育孩子不惜三迁其居,造就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鲜活的例子,证明家长是未成年子女的守护神。说是守护神是因为父母在给了孩子无尽的关爱的同时,也尽其所能地为孩子生命的航行指引方向。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我们不少同学的父母成为了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一员,尤其有一些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这也就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来自双亲的关怀少了,来自双亲的教育引导督促少了。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纵观留守者,之所以是孤独的,因为他缺少关爱;之所以寂寞,是因为缺少朋友;之所以犯错跌出,是因为心灵没有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教官这些留守之花的园丁们,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扮演好我们的角色,让他们在青青时节如期绽放!当然孩子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结果,同时它也是教育的依据,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智力潜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进行转化工作时我们要注意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个性及兴趣入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利用他们的好胜心,调动他们的才能和积极性。关于留守者的神话与传说,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时代现象,因此也希望社会有识之士来共同关注这个传说,这个神话,别把他们遗忘在时代的角落。让我们用爱心为他们构建起温暖的小巢,为他们遮风挡雨,让他们开得更加娇艳,更加姹紫嫣红!

猜你喜欢

留守老师孩子
农民工法律问题的研究
情暖“留守” 追梦同行
在城市“留守”的孩子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