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预学研究
2020-11-25吐逊古丽吾甫
吐逊古丽·吾甫
(新疆焉耆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新疆 焉耆 841100)
在创建初中语文课堂之际,语文教师应高度融合“让学引思”理念。在正式开始课堂之时,便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预学能力。有效的预学,可助力学生提前感知文本,进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准,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夯实基础。在教学初中语文内容时,教师应指引学生塑成预学习惯,并慢慢培养预学能力,促使学生在预学过程中能保持清晰的思维,并善于应用预学技巧,高效掌握文本主旨及内涵。在“让学引思”理念指导下,可帮助学生在预学过程中收获更多学习体验,为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蓄积能量。
1.立足预学,领会文本大意
在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古诗文内容占比逐年增加。令学生多学习古诗文内容,有利于高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学生在语言积累方面收获更理想的成果。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古诗文教学是一大难点,需要学生保持耐心,反复品读。为此,教师在为学生安排古诗文预学任务之际,应为学生指明预习方向,为学生提供预习基本框架及预习导向。结合具体的古诗文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预习主题,指引学生独立完成预习任务。值得注意的一点,教师应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并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积极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思维,令学生从多角度发现古诗文的奥妙[1]。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领会文本大意,即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在古诗文学习中,这一点对学习极为重要。学生只有清晰地掌握了古诗文主题与大致脉络,才能进一步为后续精细化阅读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归园田居》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明确这首诗的主题,初步感受作者情感。很多学生在预习“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句诗词时,都能感受到诗人宁静淡泊、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对于一首古诗的学习而言,可能是一首言情诗人、言志诗,也可能是咏物诗,具体讲了什么内容,彰显了怎样的情感基调以及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状况,都需要学生在预习中加以把握,这是教师设计预学任务的初衷,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要点。
2.通过预学,展开多元讨论
指引学生预习时,教师需合理选取预学形式,为预学形式增加多元性。充分结合“让学引思”理念,在预学中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学生尝试多样化预学方法。除了令学生常规了解文本之外,教师还可以指示学生分小组进行预习。通过小组合作预习,便于学生间相互交流想法,助力学生深入分析文本,进而实现高效的预习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的为学生创设一些多角度讨论问题,促使学生通过预习探索问题,进而练就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如果要想彻底了解文本,就需要感悟作者情感,从作者及作品创作时代入手,了解作者生活情境,才能与作者感同身受[2]。为此,教师在为学生布置预学任务时,就应从这个角度入手。例如,在学习李商隐《夜雨寄北》时,若想令学生对文本有深入感知,那么就要进一步感受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整个诗篇的创作环境。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核心单位共同探讨作者经历、创作背景,在了解作者情感及背景的基础上,熟悉文本内容,最终了解文本主题及创作意图。一般来说,学习方向清晰的预习任务,会为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为学生日后需学习文本打下基础。
3.高效预学,丰富知识结构
高效的预学,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文本,又能促使学生清晰掌握文本主旨。为此,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及预习任务时,应清晰地为学生提供预学方向与预学重点,以便能为学生的预学带来便利,促使学生在预学过程中丰富知识框架,令自身语文知识越来越饱满。随着学生年纪增长,脑海中的语文知识也会日益丰富。基于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预学之际,便要注重横向、竖向联系新旧知识。例如,每当学习一个新题材的诗篇时,便可以下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搜索曾经学过与之相像的作品,进而帮助学生巩固以往所学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令学生知识体系愈加丰富[3]。例如,在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教师就可以指引学生在预学之际,将本首诗与自己曾学过的课内外古诗文相连接。在对照比较基础上,重新建构对这首诗篇的认知。例如,在预学之际有的学生就会将“天涯若比邻”与“西出阳关无故人”相比较,又如“天下谁人不识君”与“四海一家皆兄弟”。不同的诗人,在创作诗篇时,所展现的情感皆有差异。通过预习实践,学生能将各种类别相仿的诗篇放在一起比较,进而品味不同诗人的诗风、诗情与诗中意境,最终基于预学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优良的预学习惯,并且逐步提高预学能力,确保学生在预学时能保持清晰头脑及强大的思维能力。注重践行“让学引思”理念,帮助学生在预学中获取更多学习经验,为学生学科素养训练保驾护航,促使学生可独自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难题,进一步适应高难度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