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高效阅读的实践探索

2020-11-25卢银华

读与写 2020年25期
关键词:重难点读书课文

卢银华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青云分校 安徽 亳州 23600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与学生的成长关系密切。试想:如果没有语言的感悟与积累,孩子脑中一片空白,孩子们如何去表达?因此,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我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些初浅探索和实践,现将体验描述于后与大家共勉:

1.在阅读时,培养他们对课程本身的兴趣,让学生有始有终地入情入境

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读书活动的前提,是内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读中积累、体会、领悟,读中受到启发、产生联想、解决问题、吸取力量。如何培养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兴趣呢?

在学习一篇课文前,可以借助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来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读书。将一些有关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课文转变成一些生动的、负有戏剧性的影视形象储备在孩子的脑中。像学《武松打虎》文章时,我充满激情的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剧《水浒传》吗?”学生立即活跃起来,这时就让学生们尽尽兴,待有约一半多的学生欲言又止时,就给制止,然后就一起唱主题歌《好汉歌》,让孩子初步领略《水浒传》的主题,给他们介绍文章的写作特色。最后就让孩子自读,找出你觉得写得最好的句、段体会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摹仿文中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在脑中再现文中的形象。如在学《清明上河图》、《翠鸟》、《曼谷小象》等,就运用了这种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对文章内容印象深刻,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语言和情感,将语言、情感与表象建立了联系。

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按故事情节编演课本剧、演示等,如《詹天佑》、《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等,让学生读中悟、演中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让语言与形象相互转换,从而学会表达。

在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时,指导学生想象词语所表达的意境:如“急匆匆”、“蹑手蹑脚”可指导学生表演。“张冠李戴”、“雪中送炭”可让学生体会文中的相关语句。“五彩洒金”、“翠色欲流”等,可让学生想象它们的形象。尽量让静止的文字转换成生动的形象,让文章内容“活”起来。

2.在读书的过程中注重方法指导

2.1 引导学生把握重难点及要求,指导按照课本提示的方法进行学习。在学习一组课文前,先引导学生从“导读”、“预习”、“阅读提示”、“阅读向导”、“课后思考练习”中把握住每一组课文及每一篇课文训练重难点及要求,寻找学习的思路方法。在学习每一组课文时,在第一讲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围绕该组课文的训练目标,要求及重难点按照提示的方法进行有效读书。学完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积累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二篇讲读课文就可稍加指导就能完成。阅读课文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运用方法进行自读,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在学“读进去,想开去”这一组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在导读中“读通——读懂——理解——想开——交流”的学习程序。在学习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按照程序进行学习。

2.2 分层要求,分层指导。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学生哪一环节有困难,就对哪一环节进行指导,让学生进行踏实的训练。不仅让好的学生吃得饱,又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了以前欠缺的东西。对优先达标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更深的训练,或让他们阅读课一些课外读物,给他们加餐。

2.3 引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课文的一般学习方法。不同类型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古诗,就要先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的处境和心境等,再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悟情。在理解时,提醒学生要结合注释,有时还要运用工具书。

学习写事的文章,要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它是写事的文章,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然后再让学生抓住主要段落去体会,去感悟,去品味,去联想。

写人的文章,要先让学生读全文,感知文中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再让学生去感受人物的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长文章,就先要让学生抓住筋脉,再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品读,领会。散文,像《匆匆》这样的课文,就必须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感悟,去朗读……

通过一段引导学生归纳、交流、积累、运用读书方法,我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都积累一套好的学习方法,也为学生们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我的阅读教学更有效、更实效、更高效!

猜你喜欢

重难点读书课文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