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传统节日文化

2020-11-25梁黎明

读与写 2020年25期
关键词:重阳节春联王维

梁黎明

(广东省徐闻县徐城镇第三小学 广东 湛江 524100)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新一辈人必须要学习、传承、发扬。语文教学材料中蕴含着文化信息,肩负着传递文化的沉重责任。教师必须设计出有效方法,完成这一使命。从节日文化的角度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渗透。

1.利用教材中的信息渗透传统节日文化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各类文章,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其中不乏有部分作品带有传统节日文化的信息,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深入挖掘文章内涵,与学生一同展开深入的探究。比如,六年级下册中的《北京的春节》,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我国地域辽阔,民族文化丰富,不同地区过春节的习俗有所不同,师生在解读课文的同时,可以说一说本地过春节还有哪些不一样的习俗,这些习俗分别代表了什么,自己还知道哪些其它地区的春节习俗,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比如,在我国闽南地区,过春节时会在房门两侧放置两根贴红纸的甘蔗,这是因为该地区的方言中,“蔗”字与“佳”字的发音相近,这一习俗正是为了寓意“进入佳境”。而在云南地区,过春节贴的春联是用红纸剪出来的各式图案,与传统春联不同,人们会拿着这样的春联唱《祝年歌》,这体现出了云南地区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也表达出了他们对新一年的憧憬[1]。在师生共同分享有关春节的节日习俗后,学生们深深感受到了我国文化的丰富性及多样性,相信在下一个春节到来时,他们会对风俗习惯格外关注,民族文化意识油然而生。

2.立足教材向外延伸

教学过程中,在利用教材资料的同时,教师也要补充丰富的课外资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之日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浓浓情感,并未就节日进行过多的介绍。当代小学生知道端午节,植树节,中秋节,甚至熟悉国外的圣诞节、万圣节,但对于传统节日重阳节却知之甚少,以至于他们对于王维为什么会在重阳节如此思念亲人不能理解。基于此,教师搜集有关重阳节以及王维的背景资料,向学生们介绍:重阳节是民间传统节日,古代人们认为重阳节是吉祥的日子,会在这一天登高、祈福、祭拜祖先,在头上插茱萸,出游赏菊。本诗的作者王维,少年时便离家,去到了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而在外漂泊的他经常接触上层社会的生活,了解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世态的炎凉,在九月九日这一天,达官贵人们纷纷召开家宴,王维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在十七岁就创作出了这样一首千古绝唱[2]。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了解到,重阳节本就是祭祖、团圆的日子,作者之身漂泊在外,必定会产生思乡情感,对本诗的理解更进一步了。最后教师为学生播放歌曲《九月九的酒》,让学生在浓浓的氛围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既突破了难点,也渗透了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使他们从对国外节日的盲目崇拜,到对本国传统节日的深深好奇,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归属感。

3.开展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

想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仅仅依赖教材中的有限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应该设计丰富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对文化的理解由浅及深,对节日文化的感悟不断加重。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下针对某一传统节日搜集资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视频,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详细的介绍节日的由来、习俗以及相关的文学作品等[3]。比如,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介绍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拜月,玩花灯的习俗,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视频,背诵与“月”字有关的古诗。以这样的形式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量。另外,还可以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利用活动展开对学生的集中教育。比如在清明节前夕,教师召开“不忘初心,缅怀先烈”的活动,与学生一同清扫烈士墓,瞻仰革命先烈,牢记历史使命。在活动中,学生对传统节日所具有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资源,同时搜集丰富的课外资源,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传统节日。通过活动,增强教育的实践性,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未来,我们还需将弘扬中华文化作为使命,继续行动,培养文化接班人。

猜你喜欢

重阳节春联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新春联
重阳节
新春联
重阳节为什么称为“重九”
重阳节
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