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配置状况分析①
——以镇江市X 养老公寓为例

2020-11-25徐凯玲张超慧

市场周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服务行业镇江市公寓

徐凯玲,张超慧

一、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21 世纪全球最重大的发展趋势之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老龄化速度也在迅速攀升。 镇江市的老龄化趋势也十分严峻。 据了解,截至2016 年底,镇江市60 周岁以上老年户籍人口已达68.37 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5.1%。自2012 年至2016 年,镇江市老年人口增速进一步加快,共增加11.86 万人,平均每年有近3 万人跨入老年人行列。 据联合国确定的老龄化社会标准,镇江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高度的老龄化不仅为镇江市政府带来巨大的养老压力,同时也催生出众多养老机构。 据不完全统计,镇江市共有八十多家养老机构。 众多养老机构的产生一方面有效缓解了养老问题,但另一方面,养老机构自身存在的人员配置不科学、结构不合理以及流动性大等问题,也对镇江市的养老问题带来了一定影响。 本文选取镇江市X 养老公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其内部护理员工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性别结构失衡及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并从政府、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三个角度出发提出解决措施,为促进镇江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合理化配置提供新思路。

二、 镇江市X 养老公寓员工配置存在的问题

(一)护理员工年龄结构不合理

通过对X 养老公寓的调查中发现,X 养老公寓的护理员工平均年龄在45 岁以上,大多集中在50 到60 岁的区间内。对于他们来说,自己本身就是需要被照顾的群体,但现今却需要作为护理员工照顾与他们年龄相仿的老年人。 而X 养老公寓收住对象包含自理、半护、特护三种人员,在无形之中加大了这些护理员工的工作量。 再加上X 养老公寓本身护理员工缺乏,每一位护理员工平均要照顾4~5 位老人,其中还包含一些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这对于他们来说工作量无疑是巨大的。 因为缺乏青壮年护理员工,所以在X 养老公寓内“老人”照顾“更老的老人”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既对这些护理员工自身身体素质提出了挑战,也对养老机构居住老人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假如,在此过程中,因为护理员工年龄过大、身体状况原因而出现相关问题,这不仅是对护理员工的威胁,也是对养老机构居住群体及养老机构自身的威胁。

(二)护理员工性别结构不合理

X 养老公寓除了护理员工年龄结构不合理以外,其性别结构也存在一定问题。 养老公寓里的护理员工大多是女性,男性护理员工较少。 可事实上,从X 养老公寓里收住的对象来看,男性收住对象不占少数。 女性护理员工在对收住对象进行照顾时,难免会出现不方便的情况。 再考虑到X 养老公寓里面收住对象还有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对这些老人进行翻身、洗漱及必要的身体活动时,女性护理员工会因为其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例如力气太小等),而无法对收住对象进行很好的服务。 如果男性护理员工的数量增加,那么这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减轻女性护理员工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护理对象的隐私等问题也能很好的被保护。

(三)护理员工学历素质低、专业程度不高

X 养老公寓网上资料显示,护理员工大概有30%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90%以上持有专业护工资格证书。 但是,在对相关护理员工进行护理知识询问时发现,大多数护理员工对于一些基础的护理知识并不了解。 对医疗护理知识了解多的员工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学历素质高的人群也大致集中在中高层的管理者,而一些基础的护理员工却并不清楚,其学历素质并不是很高。 在实际生活中,中高层管理人员并不经常接触被护理的老人,对于他们身体状况出现变化最直观的发现者为基础的护理员工,所以他们更应该配备基础的护理、医疗知识,懂得在危急情况下如何施救,专业程度应当提高。 如此,方能保障被护理老人的生命安全。

(四)护理员工缺乏责任感、无工作激情

在走访过程中发现,X 养老公寓个别护理员工责任心缺乏,无明显工作激情。 在对被护理老人照顾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老人舒适度的问题。 例如在对老人进行喂饭的过程中,某些护理人员动作粗暴,并未在意到老年人自身咀嚼功能下降的问题。 对于这些居住在养老公寓的老年人来说,或许他们本身就有“被家人抛弃”的孤独感,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护理员工也不注意照顾到老人的心情,很有可能会造成对这些老人的精神伤害,也会大大降低这些老年人的幸福感。

三、 人员配置出现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青壮年对养老服务行业的认识偏差

对于很多青壮年来说,老年护理行业有其自身的缺点。例如工作量大、护理工作有时脏乱及护理员工社会认可度低等特点。 虽然镇江市曾出台过例如《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但还是很难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加入这个行业。 并且,男性较于女性,会认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是没有职业追求的一种表现。 这些对养老服务行业的传统认知,大大限制了青壮年特别是男性青壮年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养老服务行业人员的年龄、性别结构失衡。

(二)传统养老服务行业薪资水平不高,职业发展前景渺茫

对于有完备知识体系、学历较高的人员,比起在养老机构从事养老服务行业,他们更加偏向于在医院从事医疗卫生方面相关的工作。 首先,传统养老服务行业的薪资水平总体不高,民办养老机构这方面的情况良好,而公办养老机构这方面的问题则较为突出。 社会养老压力与日俱增,养老机构薪资水平却无法与之同步,在此情况下,高素质人才必然会选择远离养老服务行业。 其次,养老服务行业的基层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前景渺茫,对于他们来说,职业日后上升空间狭窄,无法与他们的需求形成正比。 所以,素质较高的人员会不自觉地选择远离养老服务行业。

(三)养老机构科技运用率低,智能化发展不足

其实像食物药品的运输、护理老人的身体监测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机器操作来实现,但由于我国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所投入的高新技术较少,智能化发展严重不足,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基础护理任务仍然需要护理人员完成,无形中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最终致使养老服务行业出现人才缺口。

四、 建议及对策

(一)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整体薪资水平

对于一些养老机构,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福利措施,比如让这些养老机构享受床位补贴、运营补贴等。 降低养老机构的经营成本,增加民营企业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缓解社会的养老压力。 而对于护理员工,可以给予他们生活津贴、医疗保险补助等措施,大大提高基层护理员工对养老服务岗位的工作积极性,吸引更多的青壮年加入养老服务行业。

(二)制定相应的人才吸引条例

政府可以与高校合作,设立一些面向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加大养老服务专业的人才输出。 高考填报志愿中,各地区都有师范定向招生的政策。 同样,政府可以借鉴这一举措,与高校合作,开展“养老服务专业定向招生”,给予考生报考此专业的优惠福利,等高校学生学成以后,分配到各大养老机构从事养老服务方面的相关工作。 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养老行业高素质人才稀缺等问题,填补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的缺口;另一方面也能有效解决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

(三)加大政企合作,推动养老服务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对于一些面向“养老服务”的制造企业,政府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条例,通过减少税收等措施,鼓励企业生产发展一些智慧养老服务产品的开发,例如专门检测老年人身体状况的智慧电子产品或是一些可以提供基础服务的机器人等。 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减轻护理员工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保障养老机构收住老人的生命安全。

(四)与机构外部的社会公益组织合作,设立一些志愿护理员岗位

社会上有很多的公益组织,高校里也有很多志愿服务群体。 养老机构可以加大与这些组织的合作力度,与这些公益组织进行有效沟通,在机构内部设立一些志愿护理员岗位,由志愿者担任。 这样,一方面能有效减少养老机构的人力成本,有效缓解养老机构的运行压力;另一方面也能让更多的社会公益组织更加注意到养老服务这个行业,为后期的养老服务人才的吸收提供基础。

(五)加大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养老机构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人员开展医疗、护理方面的讲座,受众对象为护理人员,提高他们的基础医疗护理知识的储备量。 而面对那些年龄较高、接受能力较差的护理员工,则主要注重实际,即在突发情况下实施救助的具体措施。

(六)适当提高护理员工福利待遇

在保证员工基本薪酬待遇的同时,养老机构也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提高福利待遇。 例如每年年终,养老机构可举行年终总结晚会。 选出各个层次“最佳员工奖”“最佳优胜奖”等具体奖项。 获奖的评判标准可以设定为老年人的满意度、工作质量等。 员工根据所获奖项的不同,来获取数量不等的奖励金。 争取各个层次的员工都能获得相应奖项,以资鼓励。在年终福利外,在节假日期间,养老机构也可举办不同形式的内部联谊活动。 带动护理员工与被护理老人之间进行良性沟通交流,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活跃养老机构内部气氛,增强机构整体活力。

(七)提高责任感,积极参与专业技能培训

护理员工要有社会责任感,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及同理心。 面对日渐衰退的老年人,护理员工难免会受其影响出现消极情绪。 这也就需要他们积极进行自我心理疏导,调整自身心态,提升自己的工作激情。 在具体护理的操作过程中,护理员工也要注重培养自己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积极接受养老机构提供的培训机会,配备基础的护理急救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摆脱原始的体力活动,为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服务行业镇江市公寓
镇江市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艺林雅苑
数字公寓
我国金融贸易服务行业发展现状探析
信息通信技术在服务行业的实际性运用
“营改增”对中小型服务行业的影响
寻临界 破相交
爱情公寓搞笑表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