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素养角度谈小学美术绘画教学
2020-11-25丁虹
丁 虹
(江苏省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2017定向班,江苏南京 210000)
引言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图像有一定的观察和模仿兴趣。美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认识与绘画能力,使其发挥个性思维去感受美术的艺术美,并获得一定的表现能力、审美能力与艺术欣赏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可基于审美素养的视角,科学优化绘画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审美兴趣与绘画渴望,着重发展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一、增加绘画实践,培养审美素养
绘画教学属于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进行,不仅是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呈现在画纸上的体现,还是他们审美观念与能力的真实体现。在审美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适当增加绘画实践的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绘画机会,使他们将学习到的绘画技巧充分展现出来;或带领学生临摹一些经典的艺术佳作,使其在绘画过程中感知作品的美,有助于他们极力表现个人的审美能力[1]。
在实施《手提袋》教学时,教师先拿出一个手提袋,询问: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学生知道是手提袋,在作用方面看法较多。教师讲述:关于手提袋有两种说法,手提袋首先要牢固、能装东西,实用第一;手提袋是生活的装饰品,要漂亮、让大家喜欢,美观第一。设疑:你们的意见是什么?组织学生展开辩论,使其知道手提袋的两个制作要点分别是实用和美观。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出示各种款式和材质的手提袋,如纸类、布类和其他类手提袋等,带领学生分析手提袋的构成、材质和题材,让他们讨论制作方法。随后播放视频《简单手提袋制作》,将大量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指导他们运用画、剪、贴等方法设计和制作手提袋,同时注重巧妙的创意。
这样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手提袋的理论知识,适当增加绘画实践的比重,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增强趣味性与可操作性,使其在实践中了解到生活用品要制作得美丽和有情趣。
二、关注自然之美,促使美感流淌
小学美术绘画主要描绘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而且在自然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美术知识的学习也广泛存在于生活的多个领域。要想在审美素养视角下高效开展小学美术绘画教学,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引入一些生活化素材,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为他们绘画技巧的学习与审美能力的提升带来更多资源。所以,小学美术教师须要求学生描绘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促使其美感自然流淌,增强审美效果。
在《动物面具》教学中,动物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师可在课件中出示老虎、狮子、兔子、马、猴子、鸡、猪等动物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动物的面部特征与表情,面部特征有三角形、椭圆形、方形、圆形;表情特征有怒、凶、愁、笑、哭等,让其画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头像,包括五官,并涂上相应的颜色。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瓜果蔬菜、废旧包装纸盒等材料加工动物头像,注意要点:巧妙利用材料,用变形、夸张的手法突出动物面部特征,留出眼睛的位置,运用剪、挖、拼接、贴、画、卷折等手段进行装饰,装上松紧带。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戴上动物面具,让他们在小组内根据课前准备的童话故事表演动物儿歌或故事。
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动物资源辅助教学,让学生画出别具特色的动物头像,指导他们制作出个性的动物面具,使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艺术美,且愿意动手表现与表达。
三、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参与需求
为在审美素养视角下顺利实施小学美术绘画教学,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与人格,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2]。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绘画教学环节,应当创设丰富多彩的审美情境,通过语言、图片、视频、动画、音乐等形式,提升审美情境的感染力,增强对学生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的冲击,使其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到绘画中,满足他们的实际绘画需求,并推动其审美素养的形成。
在《我设计的动漫形象》教学实践中,教师先在课件中出示一组生活物品上的卡通形象,如:凳子上的唐老鸭、靠垫上的米老鼠、衣服上的小猪佩奇和海绵宝宝、食品包装袋上的熊大熊二等。之后教师讲述“人们经常会选择卡通形象来装饰、美化公园、商店、幼儿园等公共场所”,以此在课堂上营造动漫情境,让学生谈谈卡通形象的装饰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变化与感受。接着,教师播放动画《唐老鸭与米老鼠》中的精彩片段,结合米老鼠揭示动漫形象的设计方法和原理,即寻找原型、保留特征、提炼变形、形象拟人和主观色彩,让学生了解设计动漫形象的基本方法。之后,教师以铅笔为原型,要求学生尝试设计动漫形象,当他们完成绘画作品后进行简要点评,并完善形象。
如此,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与播放视频,创设生动形象的动漫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绘画设计中,培养他们对卡通形象的审美情趣,使其体验卡通设计带来的乐趣。
四、营造审美氛围,实现自由想象
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不过面对教师时容易产生紧张情绪,特别是在美术知识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他们自己的绘画水平难以展现出来,影响了审美素养的培养[3]。在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审美素养视角为导向,营造愉悦、宽松的审美氛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教学,使布置的绘画任务贴近他们的绘画水平与实际生活,使其心情变得愉悦,以固有的绘画主题为依托进行自由想象,借此锻炼自身的想象能力、创造意识、审美能力。
以《我设计的服饰》教学为例,教师先播放视频《环保时装秀》,组织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有关服装知识,包括功能、发展史等,并在课件中出示山顶洞人服饰、《簪花仕女图》、清代服饰、马甲、儿童服装等图片,带领他们欣赏,启发学生:你们想设计什么样的服装?使其自由交流。接着,教师设问:如何才能设计一套美丽又与众不同的服装?在课件中出示一组服装设计图,带领学生分析服装样式、颜色、材料和花纹;然后展示由生活中废旧材料制作的环保时装图,明确服装设计要素:样式新颖独特、颜色鲜艳,添加自己喜欢的装饰或花纹,运用独特材料。随后教师组织学生绘画,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其运用废旧材料大胆设计服装,绘制花纹和装饰。
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各个时代不同样式的服装图片,营造愉悦的审美氛围,使其懂得在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并通过学习服装艺术,增强他们对时尚的理解。
五、引导明辨是非,促进学生理解
能够明辨是非,从小学生的发展来看,对他们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从美术教学视角来说,通常可以产生良好的美育教育效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生往往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这会在无形中对他们产生影响。对此,在审美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教师须高度重视示范教学,要让学生直接看到自己的绘画过程,使其在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的同时,辨别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美,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审美观念。
在开展《漂亮的灯》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欣赏唐墓壁画及莫高窟初唐220 窟北壁东侧菩萨点灯图,通过画作中所描绘的侍女捧持烛台和菩萨点灯的造型加深印象,让他们熟悉中国古代灯盏的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接着,教师亲自示范扎灯手艺,指导学生模仿学习。教师告诉学生先绘制好灯纸上的图案,需要注意的是图案要有一定的寓意,可以是花、水、火、云等纹样,也可以是“福”“乐”“喜”“吉”等字符;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扎灯,按照搭骨架—蒙罩纸—围花边—贴图案的步骤,分组合作轧制一个灯;最后师生一起将制作好的灯悬挂起来进行展示,增添节日气息,同时各组同学介绍本组在扎制过程中的想法与经验,互相欣赏和比较作品在造型上的独特之处。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亲自演示扎灯的技艺和方法,引领学生利用手中现有的材料,创作新颖、美观、实用的彩灯作品,促使他们充分体验彩灯所蕴含的艺术美、文化美与民俗美。
六、推行乐教模式,拓展创造能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是他们比较喜欢有趣的事物。在审美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推行乐教模式,通过开展同绘画主题相关的或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使他们乐于绘画。小学美术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可以唱一首与绘画主题有关的歌曲、跳一段有关的舞蹈、诵读一首相关的古诗,或进行游戏,让学生从中收获快乐,发展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在开展《我的动物朋友》的教学时,本课将“动物朋友”题材范围定性为“家畜”,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师可先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如小狗、小猫、金鱼、乌龟、小猪、牛和羊等,使其初步认识到家畜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接着,教师讲述人类驯养家畜的历史及这些动物的本领,组织学生进行“猜测—表演”的游戏,具体操作如下:在课件中出示某一动物身体的一小部分特征,让他们抢答动物的名称,并模仿其叫声、神态和动作,使其他同学都能猜出是什么动物。通过比较引领学生深入观察动物的各个部位,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家畜的特征。之后,要求学生为自己的动物朋友画一幅肖像,强调画面构图合理,以及适当夸张动物的特征。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游戏提升绘画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深入认识动物的特征,并表现在绘画作品中,以此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及热爱生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倾向。
结语
总之,在审美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要引领学生感性地观察、理性地获得审美体验,巧妙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提升绘画教学的吸引力,极力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与创新意识,使其在绘画中学会发现美、寻找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以上是笔者暑期实践活动中的听见所思,也是笔者美术教学路上的追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