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电影教学法初探①

2020-11-25周婧李延林

现代英语 2020年2期
关键词:听力语言英语

周婧 李延林

一、引言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各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尝试新教学模式,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原则,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作为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重要平台,一味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将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一方面许多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薄弱,容易对听力练习感到焦虑甚至畏惧,久而久之,直接影响其英语听力水平提高,甚至会让其因为听力练习所遭受到的挫败感对学习英语丧失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四六级考试逐渐加大听力测试比重和难度,使得视听说教学过程中愈发重视“听”而忽略“说”,从而导致学生听说能力不能均衡齐步发展,最终形成“哑巴式英语”。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大学英语教师试图将更有趣的教学材料融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的教学过程中,以新颖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全面发展。英语电影以其地道的语言、生动的场景、有趣的情节,近年来逐渐成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受欢迎的辅助教学材料之一。

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学现状及问题

英语听说能力一直是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短板。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所受到的英语教育的重点是放在单词、语法以及答题技巧训练上,造成很多学生英语笔试能力强,实际运用能力弱的情况。甚至有些地区高考不需要考听力,导致英语听说能力没能得到有效培养。即使大学之前有听说训练,也因为内容形式比较简单,与实际交流的听说难度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然而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英语交流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英语听说能力愈发受到英语教育者的关注。为提升大学生整体听说水平,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也愈发受到重视。通常情况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会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旨在通过创造英语视听说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沉浸式地听英语、说英语、感受英语,通过多方位地刺激感官来达到最佳英语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提升。较之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视听说课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并为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供一个良好平台。

尽管视听说课本身存在一定优势,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视听说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情况下,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只是简单从书本中选取某些听力材料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完成书上对应练习,视听说课变成了单一的听力课。一些英语听力能力较弱的学生因为听不懂而觉得视听说课索然无味;而对于听力水平略高的学生,也很难坚持长时间的听力练习,导致整体学习效率不高。久而久之,学生往往对视听说课不报兴趣,上课走神开小差问题也愈发普遍。其次,视听说课堂上仍普遍以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很少有主动表达来练习口语的契机。教材上虽然设计了供学生讨论的话题,却因为脱离学生生活,难以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教师也大多只是要求学生模仿句子的语音语调,缺乏针对性口语训练,最终造成“听力”与“口语”练习分离,“听力”练习一边倒的情况。此外,英语交际能力的掌握并非只靠“听”“说”两方面的培养。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们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等的差异,要做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还需要对彼此文化有一定认知,否则容易因为缺乏对异国文化的了解而导致沟通中误解甚至矛盾产生。然而视听说课通常忽略了向学生传输文化知识的环节,难以促成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质的飞跃。最后,视听说课还有一道硬伤,即课时安排过少。众所周知,听说能力的提高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课时过少无法保证学生听说练习量达到要求,因而在视听说教学过程中还须做到能够培养学生主动进行听说练习的兴趣甚至习惯,让学生能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英语,不断提高自身英语运用能力。

三、英文电影教学法的优势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其主要教学方式是以传统听力练习为主,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普遍英语听说能力欠佳,因此对于听说练习容易产生一定程度焦虑感。此外,由于听力练习需要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而学生通常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听力练习时间一长,学生注意力水平就会下降,学习效果也将大打折扣。针对视听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英语电影教学法的优势逐渐凸显。

关于学生在听力练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感,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曾在著名的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基础上提出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其主要观点是,只有在情感过滤较低时,语言输入才能更多地变成语言吸收。英语电影具有形象化、直观化、生动化特点,融语言、美术、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为一体,通过再现真实语言环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营造轻松自然氛围,能让学生在情感过滤程度较低的环境中促进对语言输入和吸收。此外,比起书本上听力材料,英语电影更能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注意力能够更长时间集中在英语学习上。

针对学生语言输出方面,加拿大语言学家Swain提出了著名的语言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其中指出,语言输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所接受的语言知识,还可以检验对所输入的语言知识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口语练习机会,实现高质量语言输出。英语电影以其独特趣味性、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场景,以及多样性话题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与思考,激发学生语言产出动机,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英文电影除了提供丰富语言学习内容外,还蕴含了大量文化信息。虽然东西方文化大相径庭,但是影响文化产生因素是相似的,人们对文化的感受是相通的。英文电影以其生动、广泛、逼真的直观视觉情景,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受不同的社会习俗、风土人情,并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比起书本,电影能够更直接,更全面地传达异国文化信息。

四、电影教学法在视听说课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不少教师已有过课堂上播放英文电影的经验,不难发现,单纯播放影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显著。为充分发挥英文电影教学优势,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须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并设计好一系列以英文电影为材料的教学活动来辅助教学。

(一)观前准备阶段

英文电影,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材料,可以结合视听说课程教学大纲选择相应主题电影。在确定一部影片之前,作为老师要预先观赏筛选,选择语言难度合适,语音语调优美,内容积极正面的电影。考虑到学生对于影片的兴趣高低将直接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因而用来作为辅助教学材料的电影还应该是学生所感兴趣的、愿意看的、符合学生欣赏水平的,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其次,作为语言学习材料,选择电影时还需着重关注其语言输入质量。电影中如果有个别人物对话夹杂地方口音或者语法不够规范并不影响学生学习,相反能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语言特色,丰富语言学习的多样性,但是切记电影整体不规范语言不应过多,否则将本末倒置,影响学生的理解性输入。与此同时要确保电影没有任何色情及反社会,或者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情节或画面。为了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挑选影片时,还需考虑找内容具备一定深度,话题较为新颖的影片,可以让学生进行后续讨论。教师挑选到合适的影片之后,需根据课时安排剪辑成合适的电影片段,播放时长宜控制在20分钟左右,并且要准备好一个有字幕和一个无字幕的版本。

电影放映之前,可以提前将电影片段中出现的难度较大的生词和短语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同时,教师应就电影背景,包括影片类型、主演、文化背景,以及主要故事或情节线进行简要介绍。在介绍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影片大致走向有一个把握,并且能对电影片段情节有所期待,但绝不能透露太多细节,尤其是出乎意料的情节或最终结局,否则将降低学生观影兴趣度。为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可以在播放电影之前有目的性的设定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赏电影,边看边思索。

(二)观看活动阶段

电影放映过程中,如果学生只是简单地进行欣赏而无须完成任何学习任务,可能导致学生将注意力过多放在电影情节而忽视了学习本身,从而致使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有目的、有组织、系统性、针对性的在播放电影时设置听说形式的任务,以便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放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播放无字幕版本,训练学生听力。在播放某个片段之后,可以适当停顿,根据相关内容设置一些听力练习来检验学生听力水平和对电影理解程度。听力练习可以是要求学生听写句子或者单词,如要求记下某个片段台词中出现的所有形容词;可以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复述一段对话或者旁白,如要求对台词进行逐句复述,从而锻炼学生语音识别能力;可以是让学生回答针对某一片段情节或者语言预设的若干问题,如根据对话预测电影情节发展,或者让学生从四个选项中根据理解和推测选择某个不常见表达的对应释义;还可以是让学生在听到某个交际语之后,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恰当的回复。

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上述练习,教师可以重复播放某个片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尤其是语速较快,语言难度较大的片段。必要时,教师可以暂停播放进行解说,让学生不至于因为看不懂而导致学习动机下降。学生在做练习题的时候,如果对答案有疑惑,或者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疑问,教师应该在继续播放前进行讲解,或者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在播放完无字幕版本电影之后,可以再播放一次有字幕版本,因为学生已经知道了电影情节和内容,第二次观看可以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学习上,从而巩固对于某些单词、句式的记忆。

(三)观后拓展训练

电影放映结束之后,影片中的情节、人物、场景及台词会不同程度上给学生留下印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内心对电影的看法,将影片作为促使学生英语交流的媒介,不仅锻炼学生口语,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批判性思维。例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之后,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自由讨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电影最打动人心的情节是什么,或者讨论主人公为什么可以一步步摆脱不幸,走向幸福之路。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电影情节,人物等进行简要点评,或者用自己的话概述影片大意,甚至可以挑选经典片段让学生模仿或者配音。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任务,例如让学生在课堂外反复观看该影片从而强化输入。英文电影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养成每天学英语、听英语、用英语的习惯。教师甚至可以将班上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兴趣小组,在观看影片后,对有争议性的情节或片段进行分小组讨论,之后每两组之间还可以就有争议性的情节进行辩论。甚至每个小组还可以选择感兴趣的电影,以其为蓝本自导自演英语话剧,例如可以模仿电影《疯狂动物城》里不同动物角色,做到活学活用英语。为了鼓励小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定期汇报学习成果,作为平时成绩一部分。

五、结语

英语电影教学法以其趣味性、实用性、知识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减轻对英语听说两方面的焦虑和畏惧。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电影教学材料,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电影教学模式。(通讯作者:李延林)

猜你喜欢

听力语言英语
语言是刀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