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通用工程英语金课建设①
——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
2020-11-25阎瑾
阎 瑾
“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自2016年新工科被正式提出以来,2017年相继形成“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实现了新工科建设从概念到内涵、行动、方向等方面的体系化。新工科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外国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是大学英语公共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工科高校如何将公共英语教学办出特色,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办学模式势在必行。长沙理工大学从2012年开始探索工科学生的ESP英语教学改革,打造通用工程英语金课。
一、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
基于长沙理工大学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长沙理工大学开发了《通用工程英语》课程,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学生授课。本课程以英语为媒介,以涉外工程项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场景和环节为授课主线,通过听力输入的方式讲解相关的生活和工作语言要素,普及专业领域内的语言使用规则和通用法则,结合口语实训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修完本课程之后,学生将熟悉涉外工程项目的国际影响力,了解项目施工的基本流程和行业条款、涉外工程和贸易的相关商法知识等,从而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正确的工程思维方法、工匠精神、分析预测能力和实践创新素养。与此同时,本课程还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报效祖国的情怀。
通用工程英语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课程组对本校推行了3年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进行了调研,综合需求分析、培养目标、课程定位、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研究报告,为构建大学英语“基础课+提高课(ESP课程)”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始探索大学英语从通用英语转向专门用途英语的可操作性。
(二)第二阶段
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课程组按照既定计划编写出版了《实用英语写作》教材,为理工科专业学生开设了《实用英语写作课》,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理念,着眼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特色,有力地贯彻了“改到实处是教材”的精神,对通用英语转向专门用途英语的可操作性进行了初步尝试。《实用英语写作》课运行了4个学期,课程组成员为理工科专业学生共计约4000余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次尝试的成功,更加坚定了课程组加大ESP课程建设的决心,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重“人文性”而轻“工具性”的理念,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第三阶段
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课程组负责人根据学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中提出的“开设包括理工类、人文社科类、设计艺术类三大课程群共计六门ESP课程,确保英语教学三年不断线”的构想,分别派送主讲教师赴黑山中国路桥公司黑山南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营地、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进行工程化实训。与此同时,课程负责人与中国港湾、湖南路桥、重庆外建、青岛建工等工程公司的驻外区域经理保持着密切沟通,就《通用工程英语听说教程》的编写目录和体例进行了反复讨论,形成了明确的编撰思路。2017年9月,《通用工程英语听说教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并投入使用,被立项为长沙理工大学校级规划教材。
(四)第四阶段
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通用工程英语听说》课程全面覆盖了全校理工科专业的二年级学生。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构建教学互动模式,符合本科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受到校内专家和在校学生的一致好评。在2017年11月的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本课程和配套教材得到评估专家白解红教授的高度评价。从2019年开始,我校编写的《通用工程英语读写》教材也开始投入使用,大三年级开始开设1个学分的通用工程英语读写课程。至此,工程英语课程实现了听说读写并驾齐驱,全面覆盖理工科学生的英语学习。
通用工程英语课程内容涵盖了海外施工项目涉及基本环节和流程,所有授课内容均配备了配套音频材料和二维码;课后复习及课前预习均有“三文学堂”数字教学平台的技术支持。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估的有机结合。自开课以来,所有主讲教师的学生测评均有近2%的好评涨幅,超过92.5%的学生课程反馈均表达了对《通用工程英语》的高度认可,从而落实了大学英语课标要求的“听说领先、读写跟进”的教学策略。经过2年多的实际教学后,课程组成员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催生出了多篇高质量的教研教改论文,获得了多个省级教研教改课题立项,孵化并培育出了包括省级教学成果奖、校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竞赛奖在内的多个奖项。
二、课程教学设计与策略
《通用工程英语听说》是一门公共英语基础课,以往二年级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所选文本侧重于人文性知识的传授,常用词汇讲解先行、大量习题跟进的模式进行授课,与学生在初高中时期的英语学习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从而让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鉴于此,课程组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课堂进行了多种设计:
(一)情境教学法
通过图片或视频导入来创建相关话题,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深入了解工程项目的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
在讲解工程项目的意义时,结合国外政要对中国援建工程项目现场考察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中国工程建设的成就和重要性,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此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项目教学法
在讲解工地施工的流程时,将整个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项目,通过学生分组、布置任务、小组自学和讨论、项目实施、小组汇报、总结发言等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增进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四)产出导向教学法
基于“学习中心”“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教学产出任务的常用形式为角色扮演和课堂展示。角色扮演的内容为通过模拟和情景再现,还原工地施工流程;课堂展示的内容为手绘或电脑绘制流程图,然后根据流程图,进行复述。
课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整合图片、视频、案例、文本等多种教学多媒体资源,采用了提问、复述、小组对话等自主互动的组织形式。与此同时,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上传相关音频、视频,提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课外搜集资料,有利于学生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三、课程特色与创新
通用工程英语课程改变了原有的“通用英语”贯穿大学英语教学全过程的现状和大学英语教师固化的“人文知识传授”意识,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工程”素养,满足工科学生海外实训和未来就业的应用能力需求。
本课程的特色为:
(1)教学目标定位明确,学科特色与就业导向相结合。既注重语言服务学科的工具性,又兼顾学科指导语言教学的人文性。
(2)教材研发思路清晰,学科分类与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既侧重大类学科的学科内容,又兼顾专业和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改变了英语教材“人文气息浓厚”的现状。
(3)师资培育路径科学,同行交流与企业实训相结合。课程组师资培育结合了同行交流与企业实训,帮助师生共同提升专业素养。
(4)课后练习形式多样,语言点与知识点相结合。试题难度层次分明,内在逻辑性强,易于操作。
本课程的创新之处为:
(1)教学理念创新
对社会、企业、毕业生、在校学生等自变量大规模需求分析的调研结果表明,涉事各方对现有大学英语课程和教学效果普遍不满,他们迫切需要目前语言学习需求与目标职业需求相结合,希望大幅度提高语言知识与专业内容相结合的课程的比例。需求分析结果还表明,目前的语言教学中,语言的工具性尚未充分挖掘,社会和学生特别强调用语言获取专业知识和从事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基于需求分析结果,本课程组设置出“语言+专业知识”的学科化大学英语课程群。
(2)教学体系创新。本课程依托学生的专业内容,将大学英语教学定位于ESP方向,彰显了语言服务专业、学科的工具性,注重培养学习者用语言获取相关专业知识和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在“听说为先、读写跟进、三年一贯”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本课程开发了“基础+专门用途+专业”的英语教学体系。
(3)教学载体创新。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ESP课程群的实现主要依赖于ESP教材群的研发。《通用工程英语听说教程》《通用工程英语读写教程》主要面向工科学生研发,教材以工程流程为主线,主要介绍国际项目各阶段的语言环境。
(4)配套机制创新。课程组的改革获得了校院两级的支持,构建了“综合遴选、择优推荐、全职受训、定向上课”的教师培训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了师资质量和数量。通过各种方式,探索出一条宽口径、低成本的学科化语言教师的培育路径。
四、课程的实践效果和社会反响
(一)建构的通用工程英语课程体系已经在长沙理工大学铺开,效果优良
本课程的ESP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学科化课程”两大块,前者注重打基础,后者分工科类、人文社科类、艺术类三大课程群。本课程体系已经在我校全面铺开,所有本部大二的英语课程均开设与其学科专业紧密相关的学科化课程。受益对象为本校全体本部学生,学校、老师、学生对此反应良好。
(二)研发的ESP教材已经投入使用,反馈优良
主编的《通用工程英语听说教程》出版一年多,已经被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定为教材;《通用工程英语读写教程》即将投入使用。出版商、使用单位、授课教师、学生等对本系列教材反馈良好。
(三)ESP课程建设的成果得到评估专家、兄弟院校和教师的普遍好评
2017年本科教育审核评估进校专家白解红教授对我校的大学英语改革方案赞不绝口,高度肯定了“通用工程英语”系列教材对长沙理工大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工程化的有力支持。2017年,成都理工大学和东南理工大学就《通用工程英语听说教程》的编撰和使用来我校进行调研,均表示对该教材的浓厚兴趣。
(四)成果已推介到多个城市、多所高校
课程组成员应邀参加“中西部高等学校教学与教材研讨会”,并作“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教材研发”的主题发言。课题组成员被聘为外教社教材教法示范讲师,赴上海、武汉、成都、贵阳、长沙等地参加宣讲、研讨、观摩,被外研社聘请赴天津参加“教学之星”教学比赛观摩学习,被湖南省高校外语发展基地、湖南信息高等专科学校、长沙交通职业学院等单位邀请,参加宣讲、研讨、观摩等,效果优良。
(五)发表的教研教改论文影响较大
课程组共发表教研教改论文共计24篇,其中CSSCI收录3篇,被下载共计3000余次,被引100次左右。其中影响最大的论文《过程体裁教学法在实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下载2173次,被引64次。另外,《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研究》[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被下载110次,被引6次。
五、本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方向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配套教材中试题的难度和题型的设置、教学辅助资源的系统化整理、课堂实训的模式化设计、课后训练的监管以及课程评估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在课程的进一步建设中,课程将持续补充教材的线上材料并进行教材改版,完成配套慕课的录制,继续完善试题库,采取集体备课、外出实训、专家讲座等方式提升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今后,本课程将不断微调课程教学定位,凸显教学内容的工具性;持续打磨教学与专业衔接的精密度,加强课程的内在逻辑性;不断充实行业语料,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专业语料检索平台。同时,进一步争取院校两级的支持力度,确保配套资源的更新;聘请业内专家定期举办讲座,加大授课教师的培训力度;健全学生的成长档案袋,持续收集分析信息,实施教学反思形成教学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