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和人文教育现象

2020-11-25于薇薇

现代英语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学教材大学生

于薇薇

一、从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女性形象

后现代女性主义这一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概念的诞生在当时引发了整个世界上新女性主义的浪潮。这个概念极大地挑战了人们关于阶级、性别以及政治权利平等的观念,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这一理论有了长远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众多优秀的女性更是社会的楷模。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目前为止在217支医疗队中,25633人支援湖北,其中90%以上为女性,名副其实的巾帼英雄,在关键时刻,女性身上的坚毅和勇敢无人能比。在我们的21世纪大学英语的100多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是关于女性人物的描写和刻画。

在第二册第二单元的泰坦尼克上的难题《The Titanic Puzzle》中,作者讲到“进化心理学家们也许会说女士上救生船是一种为繁衍物种而形成的本能:生儿育女,妇女必不可少。如果所有的妇女和为数不多的男子幸存下来,村子可以重新人丁兴旺,但如果所有的男子和为数不多的妇女幸存下来,情况则完全相反,因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妇女比男子更为珍贵。所以进化论才使我们习惯于把给予未来的另一粒种子——儿童的那份保护生命的敬重赋予了他们。”这种逻辑的问题在于它那视妇女低人一等的歧视性做法:即女性最重要的任务是传宗接代。再以第三册第一单元课文《温斯顿丘吉尔——他的另一种生活中》为例,其中对于英国著名首相丘吉尔的妻子的刻画展现出一个温柔体贴的女性形象,这种对于女性的传统观念是文化和环境所赋予的。再如,第一册第三单元课文《不只是一份奖学金中》,主人公是一位88岁高龄的老妇人:奥希欧拉麦卡蒂。她干了70多年的洗衣工,却把自己的微薄收入全部赠给了学校,然后用奖学金来支持贫困的黑人学生。

在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里还有着了一群性格不同于传统女性的角色,比如,在第二册第五单元课文《The Soft Sale》(软式推销)里,主人公女售货员是一位还在大学主修心理学专业的大学实习生。她的注意力没有放在想要推销衣服身上,总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每一位顾客的购物动机。譬如说:她认为有的顾客购买昂贵的衣服是因为跟自己丈夫吵架,以此来报复丈夫,或是因为想要成为取悦男人的性感女郎,这位女推销员的这种做法当然不会得到老板的认可,很快就被老板解雇。这位女大学生特立独行、直言不讳的个性也是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

二、教材中的人文教育

洪堡特是德国教著名的教育学家和语言学家,他曾经这样说过,“只有一个完善的人才能真正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的自我和社会价值,而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育具有这样人性精神的人”。下面本人将从人文教育的角度来探究《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选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本教材100多篇文章的分析研究,发现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十分的丰富,具体如下:

(一)《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选材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编选教材应遵循的“以人为本”特点

《读写教程》选材亮点之一就是非常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十分具有针对性的话题。比如,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文章是《优等生的秘密》,这篇文章对于刚刚入校的大学生就十分的通用,课文详细地介绍了优等生成功的秘密,从而引出: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这一点对刚刚人学,对大学生活毫不知情的大学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再如,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先后推出了《将失败转化成成功》《失败?不是,只是暂时的挫折》《坚持梦想》《大学压力》《狱中学习》《为了生活而读书》。这些文章都是在告诉校园的大学生,正确的成功观,如何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败。这些话题的选编都体现出教材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关心,无一不在体现着传达者“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选材注重知识性和思想性,体现了教材内容的人文精神

该教材在选材时同时还很注意文章的社会文化知识性和人文思想性,强调“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感化。

比如,教材先后以第一册第二单元《谈话运动》,第二册第二单元《他们为什么出类拔萃》《教育方式:东方和西方》,第四册第三单元《如何改变思考角度》《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美国的ABC》《欧洲人心目中的美国》《美国的价值观》,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美国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同时,该本教材的选材还十分注重文章所传递和表达出的一种人文性,鼓励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坚强勇敢、珍视生命、挑战自我、恪守诚信的综合素质,激励大学生成为对国家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能有所贡献的精英人才。教材中有很多类似的案例,介绍世界的名人光辉灿烂的生平事迹。譬如,在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斯蒂夫·旺达:黑暗中的阳光》就讲述了身残志坚的音乐神童斯蒂夫·旺达崎岖的一生,虽然命运多舛,但是他从未放弃对生命和生活的激情和希望,并且还关心周围乃至世界的残疾人,这种博爱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尊重。名人行为榜样的《这就是为什么乔丹会成为乔丹》,《穷人的小修女》则是关于德勒撒修女的一生,她不顾个人的安危,去帮助世界上最需要帮助的人,让无家可归的人能够有尊严的死去。很多孩子们都叫她“妈妈”,因为对于这些孩子们而言,她就是像妈妈一样的人。在第六单元则选取了《斯蒂芬霍金简介》(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未来的发明者》(讲述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如何白手起家、造福人类的故事)以及第四册第一单元《谁是伟人》。这些文章虽所述对象不同,但文中主角真实动人的伟人的生平都给当代大学生很好的启迪作用。

教材选取了《妥协的语言》《避免冲突的简单办法》《早上好,邻居》,告诉我们如何与人和谐相处。而在第二册第八单元的《Unwritten Rules》(无形的规则)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严格遵守相应社会的文化习俗和行为规则,不然这个社会将会陷入混乱无序,通过《The Gratitude We Need》和第四册第二单元《Courtesy:Key to Happier World》则向大学生传递着一种极为重要的价值观——即每个人都应该心存一刻感恩之心,应该注重所处社会中的礼仪规范。而第一册第四单元《好名声》中则向我们传达者另外一个重要的价值观——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自己的名声的,每个人都应当恪守诚信。这些教学案例无一不在为现代的大学生提供着积极向上,正面的人文精神“营养土壤。”

三、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

西方的文化学家宾格勒曾经说过,人类的漫长历史就是“一群伟大文化组成的戏剧”“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观念,自己的情欲,自己的生活、愿望和情感……”丰富与多彩的文化以璀璨的方式书写着漫长的人类历史,与此同时,也会产生文化的差异与疏离。跨文化的教学还存在着林林总总的问题。因为对于大部分的大学英语一线教师而言,语言点知识为重点的教学方法总归相对容易。《大学体验英语》系列教材、《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还有《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是目前普通高等教育三种主流大学英语综合教材。这些文章的内容大多围绕大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场景、社会热点现象或者历史文化故事展开,如“大学生活”“自立成长”“学习策略”“网络利弊”“环境保护”“友谊爱情”等。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些文章中,竟然没有一篇课文涉及中国文化内容的介绍。任何的交流都是双向的,文化的交流也不例外。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是在深厚的本土文化之积淀的基础上对异国文化进行学习、体验、对比与鉴别的过程中完成的。因为,只有通过这种对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对比学习,学习者才能真正理解、接受、包容和正确对待异国文化,进而正确地在不同的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因此,任何人学习外语,如果想成为合格的交流者,西方文化固然是必须学习的内容,更好地理解本族文化,并提高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和学习的内容。

四、启示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在当前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下,英语教学充满了新的挑战,也充满了新的机遇。大学英语老师的责任也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直面挑战,抓住机遇。正如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样,根据教育部、市教委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以及上海市教委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指导意见,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计划的有效运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收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国学各高校要求学院强化主体责任意识,高度重视、提前谋划、早做准备,通过“教师线上教、学生居家学、按时上课、线上互动”,充分利用国家级及其他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认真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达到“内容按要求、方式做调整、质量不降低”的总体要求。这就给广大的大学老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学生同样如此。很多教师可采用线上慕课+线上辅导、线上SPOC+线上辅导、线上录播+线上辅导、线上直播+线上辅导的方式开展线上教学。在这样一种教学环境中应该怎样进行文化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当然这种教学效果还有待长期的讨论和观察。不过,本人认为,鼓励教师根据所开课程线上教学体验及网络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综合使用线上录播(教学课件+解说)+慕课等与教学内容契合的网络教学资源+线上互动+线上辅导的线上教学方式或许会成为不远的未来大学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除此之外,本人始终认为文化教学不容忽视,这应该也是教学大纲将跨文化教学纳入本科教学规划的原因。近年来,许多的高校也纷纷开设跨文化交际的课程,说明文化教学引起了老师和同学们越来越大的关注点。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新兴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充斥着各种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在新形势下,完成深化中国文化认识、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和唤醒中国文化自觉的时代任务刻不容缓。大学英语教材不仅是英语学习的主要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元素的体现有助于学习者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认同中国理念。该文以维护中国文化安全、提升学习者文化敏感性为目标,以双向文化导入教学模式为基础,对《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教材进行了分析,认为教材存在中西方文化元素的比例失衡、中国元素缺失的现象。如果能将此现象进行改进,21世纪大学英语这套教材必将会有更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大学教材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教材精读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