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建构游戏促进幼儿空间能力发展的研究
2020-11-25周曙
周 曙
(浙江省杭州丁兰幼儿园,浙江杭州 310016)
引言
建构游戏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审美、想象力、创造力、空间知觉能力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建构游戏是一种能够提高幼儿空间能力有效的方式。因此,幼儿教师应该熟练运用这一教学方式,以促进幼儿空间能力的发展。
一、幼儿建构游戏中空间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从无意到有意
(一)从幼儿能力层面分析
部分幼儿对自己的建构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幼儿拿起材料漫无目的地搭建起来。当被问起搭建的是什么的时候,他们根本答不上来。而他们在区域活动中之所以喜欢建构区,很大原因是可以随意摆弄各种材料玩具。另外,大班幼儿虽然已经具备排列、组合、拼插等基本技能,但由于幼儿个体发展差异,合作能力较差,缺乏审美意识,导致搭建的内容比较单调,组合也比较零散。这说明幼儿的生活经验存储不足,掌握的建构技能还较低,对空间的认知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建构游戏在一片狼藉中结束,没有完整作品呈现的原因。
(二)从教师的指导层面分析
教师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认为建构游戏是自主自由的过程,这样才能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形成了“放任式”的自主游戏,失去了建构游戏原本应有的教育意义[1]。我们经常能看到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放弃了。所以教师应该在活动前期组织幼儿相互讨论,对幼儿所要搭建的物体进行前期规划和引导,活动中碰到困难时要及时介入。为了丰富幼儿对于空间视觉图像的感知,教师还可以带幼儿查看图书、播放音像资料等,从而提高其建构的兴趣。
(三)从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层面分析
很多教师在建构区会张贴一些区域标识或者和建构相关的图片,其实效果不佳,很多图片都较成人化,对幼儿没有吸引力,更无法令其从中获得启发。通过观察幼儿园建构区里的材料,我们还发现,投放的材料大多以成品为主,半成品以及辅助材料极少,更缺乏具有挑战性的原材料。
二、建构游戏促进幼儿空间能力发展——从现实到虚拟
(一)合理规划,促进空间能力发展
在建构游戏开始前,让幼儿通过互相讨论,多渠道了解生活中的空间关系,通过对物体不同位置、方向所带来的差异研究和探索,理解空间和方位的概念。
案例:在一次建构游戏中,毛毛和希希两人都选择了清水积木,并且商量好要一起搭高架桥。起初,两人决定要在高架桥的周围搭一个游乐园和商场。毛毛说他要把游乐园搭在高架桥的前面,这样一下桥就能去游乐园玩。而希希要在高架桥左边搭建一个商场,商场后面还要搭一个停车场。
从幼儿们的对话中不难看出,他们所要搭建的物体都是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场所,这些都是幼儿宝贵的生活经验。大班幼儿正处于游戏合作阶段,教师在活动前期应适当引导,让幼儿们展开讨论:“从高架桥下来后你想去哪儿?高架桥周围其他的建筑物应该怎样布局?”有的说,高架桥前面就是游乐场,有的说高架桥左边要有个商场,这种讨论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以一个物体为中心,区分前后左右空间方位”的认识。同时,教师引导幼儿对于游乐场和商场离高架桥的距离长短展开讨论,再一次加深其对远近距离的认知。
(二)材料多样性,促进空间能力发展
《幼儿心理学》里说道:“所有奇异刺激的事物,以及所有生动、具象、鲜明的事物,都很容易引发幼儿的注意。”如果教师在观察一段时间后,察觉孩子在构建游戏中的创意增加了,材料的丰富度就会相对下降,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跟随幼儿游戏情况的发展,及时合理地增加新材料。通过各式各样的材料来发展幼儿的空间能力,这是建构活动教育功能的主要体现和价值。可供选择的材料丰富,不仅能调动幼儿的游戏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了发挥的舞台。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盲目地投放大量的材料,而是要有目的、有计划、注重可塑性、注重层次性地丰富材料种类。幼儿的空间能力会伴随材料种类的更迭和难度等级的增加,在游戏中得到渐进式提升。例如,搭建常用构建项目——楼房,早期可以选择大型积木,因为足够稳固且难度较低;接下来更换为废旧材料,略微增加难度(收集的纸板、奶粉罐等);进而更换为操作难度大的易拉罐等材料。经过渐进式的空间训练后,即使幼儿面对一些投放有难度的材料,也能很熟练地进行构建,甚至创新。
(三)同伴互助,获得空间概念
交流沟通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帮助。孩子们在一起游戏的过程也是知识和经验交流的过程。幼儿之间相互带动,是空间概念获得的重要途径[2]。
案例: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正在建构区玩。琳琳跑过去看了一下,提议搭建一个公园,边说边开始用纸杯围成一个大圈。旁边的丽丽说公园中间要搭一个喷泉,喷泉前面要有个大草坪,后面还要搭个滑梯……
大班幼儿已经能有商有量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合理规划所要搭建的事物,而老师需要给孩子们独立探索空间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摸索,缩减个体差异。能力较弱的幼儿在能力较强的幼儿的帮助和带动下获得有关空间方位词的概念,通过同伴的帮助,能够灵活运用空间方位词,并在头脑中形成空间概念。
(四)分享交流,获得空间经验
通过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和认识,利用生活的各个环节虚拟想象出跟自己相关的事物从而投入游戏情境中,并能大胆准确描述作品的结构布局。
案例:游戏结束欣赏作品环节,教师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建构作品“快乐公寓”,并说一说自己搭建公寓里的建筑物的布局。果果介绍道:“我们的公寓楼下有个健身房,中间有一个大型滑梯,滑梯的后面有个弯弯的小桥,桥下面我还搭了个小船……”
通过幼儿对自己作品的介绍,我们发现孩子们都喜欢从离自己较近的空间向较远的空间区域介绍,不难看出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是由近到远的发展模式。幼儿对于空间方向、连续性等特性的理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深。这样的游戏活动既促进了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分享交流,更为将来学习数学空间奠定了基础。
结语
通过对大班幼儿建构游戏与空间能力发展的研究,笔者认识到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在尊重孩子的主体思维基础上,创造幼儿从建构游戏中对空间认知的条件,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将现实生活与虚拟游戏结合,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并将空间认知最终运用于生活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