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隐喻汉译分析

2020-11-25曹丽英

现代英语 2020年2期
关键词:汉译关联译者

曹丽英

一、关联理论概念

关联理论是1986年Sperber和Wilson联合提出的,他们认为语言的交际是从明示到推理的过程,也就是表达意图和揣测意图的过程,完全取决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心理以及双方的认知结构,甚至是双方所处的语言环境。一个人简单直接说出的话会被不同文化背景、语言习惯,推测出不同的结果,这便是语言交际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甚至误解。因此,语言交际的成功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关联性,要求说话人和听话人对双方的认知环境和语言习惯做出共同的假设和推断,这样交际的双方处在一个平衡的认知状态,也就是相关联的状态。这样就能从双方的语言中得到有效的关联信息与最佳的语境效果,成功实现交际。可以说交际关联其实就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也是在熟知对方的语言环境中做出的语言反应,这才是最好的交际结果。

二、关联理论的翻译观

利用关联理论进行语言翻译,是保证翻译效果的最好方式。将关联理论应用到翻译的实践中其实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一个身体力行的人叫作Gutt,他认为翻译是语言动态推理的过程,也是语言关联阐释的过程,将关联理论应用在翻译实践中可以很好地帮助语言需要的双方理解语言表达的意图。翻译与关联理论的关系其实非常简单,翻译本身想要成功满足读者需求最重要的就是抓住读者语言环境和读者的语境需求。这是读者和译文之间关联性的体现。译者要尊重这种关联性,把原文的信息和作者表达的语境结合起来分析,寻找原文语境的最佳关联形成,理解原文的语境效果。考虑原文作者的文化背景和自身文化背景的差异,解除翻译的语言制约,达到全面理解原文的翻译状态。译者将原文的理解认知和自身的认知环境结合起来,将两者之间的表达方式、词语内涵、文化精神和语言逻辑等罗列出来,形成准确的翻译差异认知。译者要探索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和语言环境,结合翻译差异对译文进行翻译,要运用恰当的逻辑表达将原文作者意图准确传递给读者,这样整个翻译就成功了。

总体来说,关联性的理论应用在翻译实践中其实就是给译者的翻译指明了方向,译者根据关联理论的特性寻求自己翻译过程中的实际差异,将这种差异尽可能弱化,将作者的意图准确转述给读者,使翻译和原文的契合度最高,这样才是将关联性理论应用到极致。

三、科技英语中的隐喻认知

隐喻是修辞手段,也是认知活动。科学领域常常需要借助隐喻表达抽象或者深奥的科学概念,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进一步拓展了科技用语的广度。隐喻在科技工作中充当桥梁的作用,借助隐喻的功能人们充分了解了抽象的科学概念。可以说隐喻形式的科技话语让人们对科技生活更加熟悉,无形中加强了神秘科学家和普通公众之间的沟通,也使科技概念的描述更加准确和严谨,所以科技应用中利用隐喻认知功能可以更好地提升科学工作和科学知识普及任务。

隐喻是认知的模式,体现在人们的语言和行为中。科学领域应用隐喻非常普遍。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其实就是让科学的表达更加理性和客观,是将内容放在理智下的表达。大部分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和表达都含有隐喻,比如牛顿的声传播到光传播,进而创造光学理论。所以继声波之后的光波,两者中波的词汇其实都是源于水的波纹这个想象的物体运动。

在科技应用的隐喻中大部分都是通过类比产生。隐喻也是从一个认知的领域到另一个认知的领域层层递进。因为科学很多原理本身相似相同,用一个本身存在的科学概念隐喻新的概念是科学家常用到的手段。其中的文字加工、信息加工借用的都是工业生产中的“加工”一词,而数字神经系统就是借用了解剖学的神经系统。再如医学的心脏移植其实是从农业移植中类比过来的。很显然,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相互沟通的类比关系,这种沟通其实就是隐喻。

不仅科学概念之间存在这种类比隐喻,科学与生活也是一样的,日常生活往往也会成为有形、熟知的关联科学概念,比如很多科学原理的发明者就是以人的名字命名,这也是非常形象的隐喻,还有些科技比如克隆其实就是模仿复制的意思。这些隐喻其实都是利用双向的关联,实现规律的认知,实现抽象概念的体现,让人们认知的联想变得丰富。由此可见,隐喻认知在科学应用中其实就是联想基础和对比植物产生的,这种功能应用更好地将科技概念变得简单化。

四、科技词汇中的隐喻现象

(一)外来词隐喻

按照意义和用途,科技词汇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技术词、半技术词和非技术词。这些词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来语,有些是拉丁语,有些是希腊语等,有些可以直接引用,而有的需要再创造才可以用。目前的科技英语很多隐喻性词汇都是拉丁语,比如医学中的青霉素“penicillin”源于拉丁语的“penis”,这个词本身是解剖学术语,指动物的尾巴。借助“penis”隐喻含义的还有一个常见词汇叫“pencil”,这个词最初是指画家的画笔,从原来意义上引申,因为画笔就像毛茸茸的尾巴。青霉素大量生长时也是毛茸茸的,因此青霉就是“penicillinum”。再如肌肉的英文“muscle”,其实就是从老鼠的拉丁语词“musculus”中借来的,因为肌肉活动就像小老鼠一样自如。期刊杂志的英文“magazine”就是出自阿拉伯语的“仓库”,仔细想想,杂志就像信息的仓库一样。

(二)语义转换的隐喻

生活用语隐喻成科技用语,形成语义转换、人体器官到动植物名称,再到人的称谓等,意义转变后可以表示科技上的形状,如方位、动作、功能等,表达具体的科学概念。比如三明治可以转化为夹层架构,而球可以转化为滚珠,垫子语义转换后就是缓冲器,母亲语义转换后就是母体的含义,像这样类似的语义转换非常多,译者在翻译时也要特别注意。

(三)“字母+名词”以及神话典故的隐喻

“字母+名词”的隐喻非常常见,比如深切河谷“V-valley”、丁字尺“T-square”、O型环“O-ring”等,充分向人们表达事物的特征和属性。还有些科技隐喻是从深化典故或者著名人物中来的,比如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是来自希腊神话,译者用阿波罗驾驶的太阳战车隐喻装载宇航员登月的火箭,生动诠释了航天科技中这个概念。

五、关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隐喻汉译的翻译方法

科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让科技英语在语言翻译材料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科技英语隐喻汉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要想深入了解国外先进科技,将其介绍给国内读者,译者必须有效实践隐喻汉译的方法才能在总体上尽可能将原文有效的译给读者,让国内读者看到准确、客观、严谨的科技资源。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考虑国内国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了解原文作者的表达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及读者的需求,将不同文化的认知差异尽量降到最低。要充分利用隐喻翻译的优势,将语境、文化、文本传达的意义进行合理化,合乎作者、读者的理解。在具体的实践中结合关联理论,将语言交际的误差降到最小,在获得最佳语境的同时得到最优的语境关联。实现理解原文作者意图和传达给读者意图的重要翻译过程,译文的整体符合国人读者的理解和期望,从而促进科技资料的广泛传播。因此,译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隐喻汉译:

(一)直译——保留原文的喻体形象和喻义

虽然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不用,但是综合来看它们的语言思维具有隐喻性,从日常的基本生活经验到客观世界的整体认知,这两种语言之间都具有非常强烈的相似性。不仅如此,这两种语言还有很多相同的概念映射方式,它们会用相同的喻体形象表达事物相同的意义。基于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念,译者在进行这类科技英语翻译时可以直接进行翻译,因为原文本身的喻体形象和意义都可以被汉语读者吸收和消化,而且这样也可以传递两种语言之间的共同之处,因此可以对等翻译。汉译时保留原文中的喻体形象和语义,将原文原汁原味的科技用语翻译给汉语读者,这样就完成了科技英语汉译工作。这种翻译方法最简单,既从源头表达了作者的本来意思,又完全迎合了国人读者的英文阅读期待,让隐喻形象变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共同认知。而且这种翻译方法让两种语言的隐喻形式重叠,译者就可以找到作者的传达效果,形成最理想的关联,翻译后让中文读者的心理产生西方读者的心理阅读效果。

(二)借译——转换原文的喻体完成翻译

在科技英语的翻译过程中,假如原文的喻体形象和意义不能直接转换成汉语的喻体形象和意义,那么译者就要充分利用关联理论的翻译流程对中文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解读,要用同样语境的汉语语体完美替代英语语体,译文的最终呈现结果使读者阅读感受和原文不差上下。这样翻译只要译文足够流畅、意义不变,汉语的读者完全可以接受。比如,翻译“The Nile itself-every life blood of Egypt”,译文“尼罗河——埃及真正的生命线”。译者拿到的是这个句子,在翻译时隐喻“life blood”在这里其实强调的就是尼罗河的重要意义,译者将这个词汇翻译成“生命线”是实现了和汉语读者语境的最佳关联。但是想想如果翻译成生命血液,汉语语言表达就有点牵强。“生命线”是国人熟知的词汇组合,也非常符合重大事物的定位,所以译者这么翻译很好的转换了喻体本身,让汉语读者更加亲切的了解原文。采用这种翻译方式译者不仅让原文的隐喻意义发挥出来,也让中文读者的阅读变得更加容易理解。

(三)意译——舍掉喻体只译语义

科技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译者在翻译时要关注科学的严谨性,更应该考虑文化的影响,将独特文化和英语的隐喻翻译结合起来。译者要充分考虑到汉语文化中可能缺乏原文享用的隐喻,也可能缺乏类似的概念映射,导致科技英语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实现汉译。这时按照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念,译者就要从读者环境认知和文化感受展开翻译,让读者通过自身的阅读累积和科技了解程度主动破译其中作者表达的意思,这时的翻译其实译者只是将喻义的译文关联性体现出来。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联理论结合隐喻汉译在科技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隐喻功能不仅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体化,还让科技新词汇不断产生,更丰富科技知识的内容,更好地为科学工作服务,目前隐喻认知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关于隐喻认知的功能还在不断探索。译者要充分利用结合关联理论的优势对科技英语的汉译语境进行分析,对科技原文的语境进行最佳关联。在达到充分理解原文作者意图的情况下根据译文的内容跨文化翻译,让科技语言成功被读者理解,达到语言交际的目标。同时,译者要注意隐喻汉译的读者反映,按照语境推理对译文的内容进行约束,在充分考虑中西方差异的同时采取合适的翻译方式,将质疑、翻译、意译应用在隐喻翻译最恰当的地方,让喻体形象和读者需求以及语言环境达到完美的融合,实现隐喻汉译在科技英语中的最大功效。

猜你喜欢

汉译关联译者
英美人名的含义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