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分析①

2020-11-25

现代英语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英语教学

陈 昕

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观念意识,积极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工作模式,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机制,在“课程思政”的作用下培养学生良好思想素养与道德素质,从而提升各方面的教育指导水平,为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一、关于“课程思政”的认识

对于“课程思政”而言,是2014年上海市委与市政府所提出的,主要就是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并且深入进行各种课程思政教育理论资源的挖掘,使得课程能够和思政教育的理论相互整合,确保整体的教育工作效果与水平。近年来,我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将课堂教学作为主导形式,并且开始探索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式。在德育课程的情况下,创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导向,以政治认同还有文化自信等作为重点,设计顶层的知识框架体系。目前,在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在教改项目中融入德育内容,不断的探索将思政课程转变成为“课程思政”的方法,重点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致力于将思政教育贯穿到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形成立德树人的良好观念意识,并挖掘各种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提升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功能,并且形成关于课程思政的良好理念。尤其在2016年以后,相关的“课程思政”理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并且融入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可有效提升各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要意义

高校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转变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和体系,不断在英语教学中添加思政教育元素,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改变英语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采用单一的英语教学模式,未能充分意识到英语教育内容中思政教学元素的重要性,没有充分挖掘相关的思政内涵,只能培养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无法有效增强学生的思想素质与道德素养,不能确保教育指导的工作效果。而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可使得教师充分挖掘英语教学中的各种思政教育因素,采用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与道德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与观念意识,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素质,具有重要的教育指导意义。

(二)有助于承担时代使命

大学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可承担起自身的时代使命,将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的教学精神,针对教学内容与模式进行不断改革创新,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使得英语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相互融合。在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融入思政内容,可促使思想文化和英语教学之间的交融,改革英语教育工作现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增强新形势背景之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力度,积极参与到相关的教育活动中,提升整体的教育指导工作水平。除此之外,在大学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和理论,有助于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增强其职业道德素养与思想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教学法的应用措施

在高校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形成正确观念意识,将“课程思政”全面融入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英语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思想素养与道德素质,有效的发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积极作用。具体教学措施为:

(一)教师树立正确“课程思政”观念

一般情况下,教师主观认知对整体教育工作与结果会产生一定指导作用与调节作用,理念创新则属于实践操作与教学指导的内在先导。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观念意识,形成良好的观念认知,全面提升思政能力,并完善英语教学课堂的思政功能。首先,在实际教学方面,英语教师应该形成正确的思政观念意识,积极参与到党内政治生活中,并通过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思政教育观念意识,提升政治觉悟与思政理论水平,充分意识到自身的教育使命,并且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研究活动中,这样才能使其在英语教学中自觉融入相关的思政内容。其次,高校的英语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应该重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思政教育的原则,坚定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自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思政知识,提升政治的敏锐性与鉴别能力。最后,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形成正确的思政观念意识,全面学习有关的思政理论知识与教学知识,将理论内容和教学知识有机整合,从根本上增强各方面的教学指导效果。

(二)丰富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高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思政元素匮乏的现象,思政教育的功能开始弱化,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要求,主要是因为高校英语教学期间,大纲缺乏爱国主义元素、理想信念元素与思政教育元素等,难以有效将思政教育和英语教学相互整合,对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强化教学大纲的改革力度,并积极建设相关教材内容,丰富相关的教学内容,保证思政教学和高校英语知识全面融合。

例如,高校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将思政的理念融入,从源头上凸显出中国元素,在思政知识引领的情况下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教学中;课后习题中设置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探讨题目,尤其在讲解英美传统节目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英文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为学生介绍一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还能使得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知识形成深入理解,预防受到西方思潮的冲击性影响,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并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整体的教育指导工作效果,完善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育指导工作目的。

(三)完善“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

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应该重点健全相关教育工作模式,增强整体的教学指导工作水平。首先,教师应该自觉地增强自身思政素质,重点强调“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熟练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相关理论应用在工作中,在党的领导之下形成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这样才有助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融入,夯实相关教育模式基础,营造出良好的教育工作机制和体系。其次,高校中的英语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在“课程思政”的模式中融入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的培育内容,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与此同时,英语课程中不仅需要将专业性体现出来,还需将思想内容与元素融入其中,赋予一定的理论性。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力度,探索出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应用途径,全面挖掘各种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元素,针对教育方式与方法进行创新,从根本上掌握课程思政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增强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并树立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

例如,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中,尤其是单词内容、句型内容的教学,应该为学生讲解中国股市,遵循英语教学的政治性与价值性,创建出具有批判性的良好课程教学模式,增强整体的教育指导效果。与此同时,高校英语教师还需将中国文化与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融入,积极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在思政内容与英语教学内容相互整合的情况下实现优势互补的目的,协同提升英语教学工作质量,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切实将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促使各方面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实施。

(四)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政策与工作的实施均离不开制度的支持,因此,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也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按照英语教学特点与课程思政的内容,编制较为完善的教育制度,紧紧地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制定完善的领导制度、教学改革制度与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在高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合理采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各方面的教学质量并增强整体的教育指导工作效果。(1)要求制定较为完善的领导制度,要求在实际领导的过程中创建出“课程思政”的领导机构,充分进行英语教师、思政教学与学校的协调管理,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保证在全面领导的情况下形成良好课程思政格局。(2)应该制定完善的教学改革工作制度,要求各个部门合理修订教材,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并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创建出完善的成果应用配套制度。在此过程中,应该按照“课程思政”的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设计,强化课堂监督力度与考核评价力度,有效提升整体的领导与管理效果。(3)制定完善考核评价工作制度。“课程思政”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制定出较为完善的考核评价工作制度,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与思政教育质量等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价,全面提升整体的教育指导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

(五)完善顶层设计模式

高校的英语教学工作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应该合理进行顶层设计,完善相关的工作方案与内容,理清顶层设计的具体思路与目标,重点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应该将立德树人理念全面融入教学体系中,创建出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完善价值体系,并且开设关于“课程思政”的教学项目。在顶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融入爱国主义元素、传统文化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等,重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素养与道德素质,这样在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还能实现德育的工作目的,充分发挥素质教育与德育的积极作用,改善教育现状,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顶层设计工作中,还需结合高校英语教学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进行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编制相应的人才教育与培养工作方案,以立德树人作为目标,设计出课外实践操作、考核评价等课程思政教育机制,有效提升整体的教育指导水平。

(六)构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

思政教学贯穿于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中,应该遵循全过程的育人工作原则,确保可以全方位地开展相关育人工作。在此过程中,应该构建高校英语专业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体系,设置出长效的教育模式与系统,积极探索出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主要渠道,全面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方面的自信,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形成爱国主义精神与良好的人文素养。与此同时,应该结合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内涵、特点等,编制出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指导方案,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工作原则,打破传统教育工作的局限性,在全面增强各方面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情况下,使得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高校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观念意识,将“课程思政”全面融入课堂教学中,端正自身的心态,并转变传统的教育工作模式与理念,有效开展各方面的课程思政教学工作,保证“课程思政”可以全面融入英语教学中,增强各方面的教学工作质量与效果,在学生全面学习英语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提升其专业素养与思想道德品质,促使教育工作的合理实施。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英语教学
浅谈O2O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以混合式英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