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绿生金京郊大地“种”出产业兴百姓富

2020-11-25胡利娟

中国科技财富 2020年8期
关键词:京郊林业站沟村

文/本刊记者 胡利娟

7月24日,走进磨盘柿第一村——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大峪沟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挂满枝条的柿子,而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精致绿化景观、干净整齐的村舍与街道和村民质朴的笑脸。

“随着新的发展理念不断注入,这几年我们村子不但环境大变样,而且柿子产业越做越红火,大家的钱包也越来越鼓。”谈起大峪沟村,张坊镇林业站站长杨东升不无骄傲。

自北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市乡镇林业站作为首都园林绿化在基层的综合管理服务机构,充分发挥组织、专业技术和熟悉林情社情优势,高质量推进乡村的绿化美化,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富民增收,提高村民的“绿色获得感”,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正在京郊农村徐徐铺展。

深耕乡村 森林资源转为绿色资本

京郊的乡村要靠绿色生态展现首都的气质,乡村振兴要从美丽宜居开始。

北京市林业工作总站站长杜建军介绍说,全市基层林业站扎根当地,深耕乡村,引导大家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产业、林下经济,种出产业、种出风景、种出财富。同时,推动林业向休闲观光、文化创意、体验教育等多产品、多功能、多效益提升,促进乡村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资本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张坊镇素有“柿子之乡”的美誉,全国驰名的“磨盘柿”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全镇柿农达4600户,占全镇总户数的61.3%,磨盘柿种植总面积1.9万亩,平均年产鲜柿500万公斤左右,收入达1200万元,是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不仅如此,为了提升大峪沟村的生态景观,实现“以绿引金”,张坊镇林业站还参与绿化荒山4000余亩,其中包括栽植250亩彩叶景观林,不仅使全村的绿色越来越多,还增加了景观效果。

“现在来咱村儿的城里人,不全是来买柿子,好多人专门是来休闲观光。按人家讲话,是来‘呼吸新鲜空气’来的。”大峪沟村村民朱启明如是说。

为了打造别具特色的首都乡村景观,北京对村庄道路绿化、村头公园建设、庭院绿化美化、环村片林建设等都进行了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打造进得去、有得看、留得住的村头片林50余处。目前,全市已创建首都绿色村庄976个,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打造绿化美化亮点村152个,全市12个区共有197个村庄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

杜建军称,全市乡镇林业站紧抓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建设等生态工程,以浅山区生态修复为主战场,助力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建设,自2018年以来已配合实施造林绿化23.2万亩。

如今,通过持续高质量的生态建设,牢牢打下了美丽乡村的生态底色,打造出一幅“村在林中、房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丽图景。

专业培训 人人都是行家里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广大京郊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的素质直接决定了首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方向。

张坊磨盘柿又大又甜,离不开镇林业站对果农持续的“技术输出”。为了保证磨盘柿产业的标准化,林业站除了邀请专家来开展标准化基础知识专题培训外,还组织果农赴外省市进行考察学习。

“把林果专家请到田间地头为村民讲授果树技术和果树管理也已经成为常态。如今,全镇的果农们都成了种植果树的行家里手和乡土专家。”杜建军如是说。

为了让京郊农民具有“一技之长”,北京市基层林业站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就业优惠政策和技能培训政策,以有专业、有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和集体林业工人为目标,加大对林农、果农、花农、蜂农等职业技能培训。

近年来,在北京市林业工作总站的领导下,乡镇林业站还立足生态林林木修剪养护,持续助力实施“林业乡土专家”计划和“金剪子”等多工种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

据统计,北京市每年开展园林绿化技术岗位培训16万人次,其中,开展果农、花农、蜂农等绿色产业技术培训14.3万人次,开展平原生态林技术培训1.7万人次,现有林果乡土专家650人。高素质的农村技术人才,为乡村振兴按下了加速键,有效推动构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京郊乡村人居环境。

杜建军表示,全市163个乡镇林业站,既是首都园林绿化建设体系的最末端,却也是首都生态建设战场的最前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市乡镇林业站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服务基层,让京郊大地的天更蓝、树更绿,农民更富裕。

猜你喜欢

京郊林业站沟村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郝家庄镇白家沟村:旺了产业 富了乡亲 美了乡村
论基层林业站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乡镇林业站在林业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
村里的集体产业应该由谁来“操盘”?——佛坪县银厂沟村尝试“连锁加盟”
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作用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京郊平原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要点探析
京郊观光果园发展现状分析
基层林业站林业发展策略之浅析
别了,半沟子
京郊传统村落旅游营销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