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循环为主体形势下科技金融结合的新趋势

2020-11-25刘彦蕊

中国科技财富 2020年8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融资金融

文/刘彦蕊

从世界产业革命看,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兴起无不源于科技创新,成于金融创新。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紧密结合是社会变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今年,中央提出了“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发展方向,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延续和深化,也将是“十四五”规划制定的重要原则之一。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必须解决我国内需循环不畅问题,形成“产业科技创新内循环”支撑下的良性消费内需循环。我国尚不掌握高端产业链中很多关键“掐脖子”技术,诸多核心技术领域尚未实现自主可控,影响了产业科技创新内循环。要突破卡脖子技术和重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产业发展自主可控,最重要的保障是金融资本的持续融资支持。这对新时期科技金融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科技和金融政策体系也会随这一战略调整进行系统优化。在新形势下,科技金融结合出现了以下四方面新趋势,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

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双向融合日益加深

国家历来重视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需要金融的支持,同时也为金融体系转型升级拓展了空间。在国内循环为主体的形势下,动员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和应用更多高新技术带动金融业升级,两者双向互动将更加明显。从科技创新层面看,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配置,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科技部门非常重视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国家建立健全了科技投融资体系,深化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改革,统筹整合财政科技资金,综合运用科技发展基金、创投资金、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财政资金后补助等多种形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

从金融行业发展看,得益于信息技术快速进步,一系列科技成果应用到金融领域,通过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了金融体系的创新。信息技术深度融入金融业务,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应用、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形成巨大的影响。今年7月,央行设立注册资本20亿元的金融科技公司--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2019年的科技投入占本行业的营业收入均超2%,工、农、中、建四大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均超过百亿元。目前我国的金融科技已经成功从金融信息化的第一阶段发展到互联网金融的第二阶段,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消费金融6大业态发展迅速,部分领域已经逐渐转入由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支撑的第三个阶段,这将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等。金融行业这些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了多元化金融资本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加强

打通内循环的堵点,关键是要加大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和科技企业的间接融资力度,这促使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加速。首先,将进一步推动投贷联动和银保联动模式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业及VC、PE、天使投资机构合作,针对不同企业特点和不同发展阶段,提供现金管理、支付结算、债券发行、并购重组、上市辅导等一揽子金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保险业合作的银保联动模式也将进一步扩大。其次,科技信贷产品将更加丰富。很多地方搭建了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动科技企业应收账款抵押贷款业务发展,扩大动产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订单质押、仓单质押、保单质押、纳税信用贷和萌芽贷等贷款规模。加快建立了促进科技创新的信用增进机制、科技担保和再担保体系,探索设立由政府出资控股的集信用评级与担保为一体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型企业征信中的作用。第三,科技保险服务进一步发展。财政部完善了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保险风险补偿机制。保险机构开展的专利执行保险、侵犯专利权责任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等业务,加大对出口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优势的保障。最后,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各商业银行设立科技分行或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实行单独运营、单独管理、单独核算、单独考核,并在资源配置上给予倾斜。创新科技金融信贷管理体制,构建单独的信用评级体系、授信审批机制、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机制、跨业合作与风险分担机制、创新科技信贷退出机制。培育一批具有资质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加强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

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企业直接融资比继续加大

加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让更多耐心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是实现“产业科技创新内循环”支撑下的良性消费内需循环的重要基础。国家一直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新形势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大,已上市创新型企业再融资和进行市场化并购重组也将不断活跃。根据《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19年回顾与2020年前景展望》报告,2019年我国共约有196支新股融资2465亿元,融资总额较去年增加78%。虽然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2019年全国股权投资总额较上一年有所下降,但科技创新型企业股权融资速度仍不断加快。截止2020年6月初,科创板已经受理企业申请289家,至8月15日上市公司已达150家。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推进加速,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新三板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今年设立精选层,7月精选层首批推出企业共有32家,合计募集资金总额达94.52亿元,将更加有效地促进金融与科技的紧密对接,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政府引导基金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底,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目标规模已超10万亿,中央层面设立了18支引导基金,引导全社会加大对股权投资的投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各地方也进一步加大企业直接融资的支持,引导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基金参与科技企业融资,在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园区和基金小镇,吸引国内外股权投资基金入驻。

创业投资支持下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加速

新的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格局下,需要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供给,这要求科技成果转化提速提质。国家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9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规模已达2.17万亿,占GDP比重为2.19%,专利申请授权已经连续9年位居世界首位,产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科技成果,全国技术交易额达到2.2万亿元。在新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颁布后,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已经消除,科技成果评价和评估体系不断完善,培育了一批专业化科技成果评估人员和机构,有力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尤其是科创板的推出,在创业投资机构支持下,促进我国科技型企业转化应用了一大批高质量科技成果,我国整体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例如,今年7月,创立仅有四年的中科寒武纪科技公司在科创板上市,这家由中科院计算所科技人员创立的公司,集成应用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相关领域大量科技成果,研制出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在元禾原点、国投创业、阿里创投等资本支持下,使我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部分领域处于领跑地位,上市首日开盘大涨288%,市值突破1000亿元。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融资金融
北京市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调查与分析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9月重要融资事件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