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研究
——基于沧州市12村实践的比较分析

2020-11-25刘本琪李满营石传延中共沧州市委党校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35期
关键词:沧州市集体经济样本

刘本琪 李满营 石传延 中共沧州市委党校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求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沧州市出台了《关于支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大力支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5659个村中集体经济组织建成率达98%,2659个村年人均收入达到5万元,669个村年人均收入超过20万元。

一、沧州市农村集体经济主要实现形式

通过对沧州市12个村的实地调查,发现各样本村根据各自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依托自身比较优势,发展了不同实现形式的集体经济。

(一)项目扶持型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扶持,具有条件的村集体可以通过参与政府项目的形式发展集体经济。样本村甲位于大运河沿线,积极参与沧州市重点项目——“大运河沿线绿化工程”,以村党支部领办农业合作社,流转全村3200亩土地种植绿化树种,统一经营管理。按照项目扶持标准,每亩地上级财政补贴1000元,合作社留存200元作为管理费,分配800元给农户,村集体每年收入64万元。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18年在林下间作大豆3000亩,收入173万元;2019年种植矮高粱2600亩,收入238万元。在此基础上,利用上级补贴与林下种植两部分收入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乡村旅游,并在闲置土地上建设厂房向外租赁,拓宽集体经济来源,提高收入稳定性。

(二)农业开发型

村集体以集体土地、农户以自有耕地共同组建合作社,引入社会资本,改造农田水利设施,进行规模化、现代化种植,降低单位种植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还会对农产品进行精细加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样本村乙采取“公司+农户”的运营方式,以集体土地使用权出资、引入社会资本成立合作社,或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或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土地5000亩改造水利设施,引进现代化种植设备,统一种植“鸡跳脚”、“灯笼红”等口感好、营养高的玉米、小麦传统品种,获取高端市场的利润。同时试种水稻,并在稻田养殖河蟹、龙虾、鲤鱼,形成田中有水稻、水中有虾蟹莲藕的立体种养模式,减少了化肥用量、提高了产品品质、打造了绿色品牌。之后对农产品进行精细加工,向产业链后端延伸,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集体经济的收益。在此基础上,筹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增加果蔬采摘、休闲娱乐、饮食服务、康养保健多种功能,初步形成了“水上有稻田、水中有鱼蟹、水旁有花园”的农业乐园。2019年,销售各类产品2720吨,实现营收2218万元,村民户均增收17000元,村里的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三)农业观光型

具有条件的村集体通过打造高科技农业主题公园展示现代化农业种养技术,并将传统文化与园林景观融入其中,兼具观光、科普双功能,吸引游客消费,实现农户与村集体双增收。样本村丙利用紧邻市区的优势,整合历史人文、传统民俗、农耕文化等各方面元素,以龙头企业和村集体为主,利用社会资本、银行融资与家庭农场主自筹资金将村庄建设成多种主体共建共享、产业化经营的田园综合体,将农耕文化、古建文化、文博康养、科技教育及农事体验融入休闲农业中,推进“休闲农业+”模式,通过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并辐射周边村庄。

(四)联合发展型

村集体之间合作共建联合社,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村村联合、抱团发展。样本村丁成功打造了种植瓜果梨桃等经济作物的农业生态园,具有良好的品牌与销售渠道,但该村规模小、位置偏,发展遇到瓶颈。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充分挖掘样本村丁农业生态园的品牌优势,以更高的标准、适度超前的理念,全面规划了以样本村丁为主、涵盖周边6个村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统筹开发农村生态资源、乡村民俗文化,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品牌做大做强。目前,流转土地22000亩,人均增收2000元。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通过对样本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分析,发现沧州市农村集体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一)观念落后

当前,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集体经济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对当前农村发展作用微弱,甚至有个别基层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信心。因此尽管政府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社会各方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仍不高。实际上,当前的农村集体经济同改革开放前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已经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集体化、集约化经济组织形式。

(二)基础薄弱

调查发现,沧州市农村普遍存在“弱统强分”的问题,直接导致了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管理作用弱化,村集体资源有限,集体经济的发展缺乏根基。目前,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主要是交通便利的城边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村庄招商引资难度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形式有限,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难度大。

(三)形式单一

梳理样本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发现部分集体经济组织同质化现象严重,产业特色不明显,缺乏独特优势。沧州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主要围绕农业布局,并且产业层次低、规模小。从调查情况看,样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几乎都是以休闲观光为主,希望能够吸引城市市民周末休闲度假,但是除了个别项目具有较好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以及政策支持之外,大部分项目由于缺乏特色,经营困难,很难收回投资,甚至个别项目数年来无法支付流转土地的费用。

(四)人才匮乏

当前,在收入水平、生活品质、基础设施等方面,农村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使得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远低于城市,作为农村建设中坚力量的青壮年也倾向于到收入水平更高的城市发展。因此在绝大多数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中,管理人员年龄偏老、市场运营能力不足,集体经济不见起色。

(五)政策限制

一是由于过去工业园区发展占用了农村建设用地指标,部分村已无建设用地发展集体经济,导致了不少村出现了有钱、有项目却无地发展的尴尬局面。

二是由于农民自身的局限性造成部分扶持政策未取得预期效果,主要是因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者对相关政策缺乏足够的理解,特别是缺乏对接政府部门的经验,对政策流程研究不透彻,使得部分政策效果大大弱于预期。

三、推动沧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未来,沧州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落实好扶持政策,做好帮扶指导与组织保障,通过明晰产权、村际联合创新其实现形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加大帮扶指导

一是树立先进,通过梳理典型经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二是精准把脉,针对村集体在发展集体经济中遇到的难题进行专业指导,鼓励市县各部门建立一对一入村帮扶制度,帮助各村发掘特色资源,从特色资源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针对特色资源提出具体的发展思路;三是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或提供技术服务。

(二)完善政策扶持

一是优化并落实土地政策,鼓励优先盘活使用空闲、废弃和低效利用的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支持依法自愿有偿退出的宅基地、腾退的其他用途集体建设用地和空闲土地资源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用于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精准扶持,在项目与政策上适度倾斜。

(三)推进产权改革

一是明确村委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鼓励分账管理,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公司治理模式做强集体经济。二是鼓励实行广泛的经济联合,吸引相关利益方成为投资主体,降低运营风险,使集体经济的收益更加持久稳定。

(四)鼓励村际联合

一是通过强弱联合共同发展,往往集体经济发达村的资金、经验正是集体经济薄弱村所欠缺的,因此应发挥强村的资金、经验优势,有效整合资源,共同探索、拓展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二是通过资源融合抱团发展,防止“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淡化各类资源要素的村级属性,实现资源共享,收益共享。

(五)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发挥好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齐抓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县委书记带头联系贫困程度最深的乡镇和村,乡镇党委书记联系集体经济发展难度最大的村,压实村党组织书记直接责任人责任,实行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包村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三级责任制,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做到逢会必讲、下村必看、考核必查、有责必问,形成当干部就要发展集体经济的理念。二是建立选人用人新导向,基层干部更多考虑进取精神与管理能力。三是加强教育培训,重点针对现代青年农民、产业带头人以及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统一思想,开阔视野,提高水平。

猜你喜欢

沧州市集体经济样本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村企共赢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