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对文化自信的助推作用研究*

2020-11-25鲁志美马弟远

体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习练太极太极拳

鲁志美 马弟远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中华民族孕育出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太极拳是集强身体、养心性、缓疾病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体育运动。因动静结合、快慢相间、刚柔并济而远近闻名的太极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杰出代表。以儒家思想、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的太极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深受国内外体育爱好者的喜爱。太极拳逐渐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友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枢纽。太极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也体现出中国优秀文化无懈可击的魅力。

1 太极拳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3]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作为太极文化行为载体的太极拳亦是奥妙无穷。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而且具有防身自卫的实战功能。“天人合一”思想是太极拳中所蕴含的主要哲学思想,太极拳中缓慢、圆活、连绵不断的动作,完美地体现了老子所倡导的“无为而无不为”以及“道法自然”的境界。在太极拳的每个招式中都体现着阴阳协调的和谐理念。

1.1 立身中正的中庸思想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4]这句话出自朱熹的《中庸章句》,清晰地表达了中庸的思想,就是做任何事都要把握一个度,为人处世要宽容平和。中庸的实质就是不多也不少、不大也不小,恰到好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中庸思想一直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大。中国人谦虚内敛的性格,与这一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最为本土、最具民族特色的拳术,从多处均可看出其“不偏不倚”的运动原理。清朝末期著名太极拳理论家陈鑫深刻阐述过太极拳的运动原理,他曾在其著作中要求习练者在练拳时,形、气、神等方面都要做到无过不及、不偏不倚[5]。立身中正的太极拳理念强调在习练过程中身正、气正、意正,不偏不倚,是对意志的磨炼。例如,在太极拳的基础无极桩中,首先要求立身中正,从上至下,从头到脚,颈、椎、肩、胯、膝等每一个部分都要保持对称,全身都要达到不偏不倚的状态。习练时使身体重心保持在最中心的位置,身体从上到下形成一条垂直线,不前不后,不左不右。

1.2 内外兼修的道家文化

太极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体现着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太极拳的拳法中还体现了道家思想,太极拳的拳法理论和太极拳的实战演练中无不存在道家思想的哲学理念。太极拳不仅被人们当作是一套拳法,而且被认为是一种载“道”的方式,太极拳是可以完美体现道家文化的体育运动。中国有句拳谚叫“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太极拳讲究的是内外兼修的习练之道。可见内外兼修的道家文化蕴藏在太极拳的拳理中。太极拳的习练对修炼“内气”十分重视,把“内气”养生放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太极拳的习练还十分注重外在基本功的修炼,一招一式必须动作标准、有板有眼、神型合一、内外兼修。太极拳修炼的精髓就在于“内练一口气,外练一身技”。人的任何运动都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按照客观规律行事,练太极拳更是如此。庄子悟“道”,领悟了“道”中的奥秘,太极拳重“道”,一招一式都包含着“道”的神秘。庄子认为,要想充分利用规律,首先要正确认识规律,而正确认识规律就必须要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正如太极拳的修炼过程,必须完成站桩—盘架子—推手—散手四个步骤往复循环多个周期的训练,要想获得功夫和心境上的提升,必须经历长时间的实践探索。

1.3 阴阳协调的和谐文化

“凡身处处皆太极,一动一静俱浑然”[6]。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阴阳相互对应的两个方面,比如水与火、冷与热、天与地、白天与黑夜等。阴阳协调的和谐理念一直被人们视为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被追捧为中国传统文化。阴阳协调贯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也充分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太极拳作为蕴含着《易经》中阴阳和谐的辩证思想的行为载体,被视为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哲学在拳术上的完美结合。

太极拳的拳风刚柔并济、快慢相间,每招每式都饱含太极阴阳结合的理念,全身上下、手脚手背处处皆以虚实分明、刚柔并济、开合转换、阴阳和谐等互为条件、相互转化,周而复始,连绵不断,处处体现弧线和圆的运动轨迹。太极双鱼图中,黑白两部分紧紧环绕,代表着黑白两鱼互抱循环往复、阴阳不断交替、互相转化。白鱼有一黑眼,黑鱼有一白眼,代表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它维系了阴阳的平衡。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艺术瑰宝。

2 太极拳对身心健康的良好作用是自信的基础

太极拳是内家拳的形式之一。太极拳创立至今,拥有几百年的辉煌历史,几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习练太极拳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强健体魄与预防疾病的运动方式。近些年来,为推进“体育强国”战略,国家在全民健身运动的科研中投入了巨额经费。众多研究人员、专家学者对太极拳的健身价值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也不再是“空穴来风”,大量的科学数据证明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周恩来曾说过:“太极拳是一项极好的健身运动,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延年益寿。”如今,太极拳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太极拳运动不仅仅适合中老年人强身健体,目前太极拳在年轻人群中开展情况呈现上升势头,太极拳对年轻人的身体素质、情绪控制、抗压能力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中国的太极和印度的瑜伽、中国的中医和印度的阿育吠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两国人民数千年来奉行的生活哲理深度相似。”[7]瑜伽和太极拳作为健身和养生的功法,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都有助于强身健体、修身养性。

2.1 强身体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有很好的自卫防身的功能,其中健身性是太极拳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太极拳属于有氧运动,它的动作轻灵圆活、开合有序、十分连贯。太极拳的理论讲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太极拳的步伐沉稳缓慢,要求习练时身法保持中正,这对习练者的脊柱和腰椎等整个运动系统,尤其是膝关节、肌肉、韧带、双脚的骨骼等都有很好的锻炼成效。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的骨密度、骨矿物质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有效减少骨矿物质的流失。长期习练太极拳对人的平衡能力、协调性、下肢力量、关节和韧带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有积极的影响。多项研究表明,习练太极拳不仅能够增强习练者的身体素质,还能有效提高人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太极拳能有效降低习练者感冒的次数。现实生活中,太极拳早已被选为免疫功能低下、术后癌症病患者常用的康复健身手段之一。

2.2 养心性

健康不仅仅指的是拥有强健的身体,同时还要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抗压能力。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忙碌的工作和竞争的压力给人们带来的浮躁、紧张、压抑,使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失眠症大增,人们本能地希望能够在浮躁的环境中修身养性、放松身心,而太极拳能够达到调节身心、消除疲劳、缓解失眠的效果。太极拳动静结合的特点使得习练者在习练过程中能有效减缓和解除紧张的状态,通过放松和腹式呼吸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在习练的过程中要求身心合一,注意力必须集中才能达到心静,这种心静使习练者的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密切协调,尤其是在习练时配上舒缓的轻音乐,练完后会感觉到全身轻松和心情愉悦,是缓解学习、工作等各方面压力的最有效的解压方式之一。太极拳的习练通常是群体习练,大家都为健康而来,所以习练者总是处于一个和谐、融洽、交流的氛围,这不仅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而且有效缓解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同时提高自身的修养,培养习练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凡事如太极,拳起境生,拳落而心生;拿得起放得下,从容静心对待,善养心性。

2.3 缓疾病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工作节奏逐渐加快,巨大的工作压力和饮食不规律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上升,这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血液循环系统在人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人体机能运输养料、清除废料。太极拳作为内家拳,它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增进血液的循环,太极拳中的一招一式变换无穷,促使习练者全身骨骼肌得到周期性的放松,能高效促进人们身体中的血液循环,减少人体内的瘀血,达到及时补充血液营养、排除体内废物的效果。太极拳十分注重呼吸和动作的配合,长期习练可有效促进习练者气道畅通、呼吸调匀,具有很好的补气益肺的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有效果显著的康复治疗作用。太极拳还对脑血栓、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的治疗起到增强体力、减轻病情、缓解症状、促进疗效的作用,是很好的辅助治疗手段[8]。太极拳运动不仅对人的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作用,还有降低血脂和控制血糖的作用。

有人认为太极拳是专属老年人习练的拳法,这是对太极拳的误解和偏见。太极拳不仅是老年人强身健体的运动,它对所有年龄段的习练者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3 太极拳的世界赞扬为提升文化自信助力

当今世界的发展主题是和平与共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不同文化之间也有了更高频率和更深程度的接触与交流,各国文化软实力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显现[9]。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杰出代表,在当今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太极拳表演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令世人为之惊叹。

3.1 展现大国外交风范

1978年,邓小平同志会见了日本访华代表团,会议期间,日本众议院副院长三宅正一表现出对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太极拳的热爱,邓小平同志与三宅正一就太极拳进行深入交流,并应邀为日本太极拳爱好者书写“太极拳好”的至理名言。太极拳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有很大的功劳,改革开放至今,太极拳像是我国的一张明信片,一直活跃在世界人民的面前,为世界各国认识并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太极拳中“天人合一”的生命观与我国新时代和谐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战略不谋而合,直观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价值观念,展示了我国愿意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贡献的大国风范。太极拳“天人合一”的拳理,充分体现出太极拳追求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共生、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开放包容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出中华五千年沉淀出来的以和为贵、追求和平的民族文化。太极拳讲究的是后发制人,这也符合中国的外交理念,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但也从不畏惧霸权主义,该出手时就出手。如今,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西方某些学者鼓吹的中国威胁论这是不成立的,后发制人的外交含义是中国逐渐强大但不会主动欺凌他国,却也不畏惧霸权主义,中国十分希望构建互利与共赢的国际关系。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多家优秀思想的融合者,深刻反映了中国人认识世界与对待世界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积极构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外交思想。

3.2 贡献传统文化精髓

太极拳的发源地是河南省焦作市陈家沟。太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代著名哲学之一,太极拳则是以此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至高精神境界的中国传统拳法。太极拳既是极富中国传统元素特色的中国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备受世界人民喜爱,也得到了各类体育大赛的认可。据统计,全世界约有超过3亿的太极拳习练者。太极拳的比赛规模越来越大,太极拳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大国际赛场,太极拳以它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国人民,太极拳向世界人民展示的不仅是精湛的武术技巧,还有中国辩证的传统文化智慧。太极拳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被视为一种高级的人体文化。太极拳的拳法特别符合人们的身体需要、心理需求和思想追求,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太极拳是以运动、健康为外在表现形式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代表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智慧,是中国的艺术瑰宝。太极拳的广泛传播有利于促进中国人民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全面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10];有利于帮助中国人民增强全民健身意识,促进中国的体育强国建设,帮助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上树立新时代的新型国际形象;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习练太极太极拳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太极+』,未来可期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世界,从此『太极』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太极马扎(三)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