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

2020-11-25李秀娟

现代英语 2020年9期
关键词:工科英语课程新工科

李秀娟

一、引言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指导方针。随着“课堂思政”的出现,很多高校以此为目标进行相应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贯彻落实好这一理念,2020 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切实提出各类课程以隐性教育方式与思政课显性教育的方式协同并进,以提升青年学生人文素养。这一改革理念与2017 年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建设目标一致,都是为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工程创新人才,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

二、“新工科”建设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协同性

2017 年2 月,随着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复旦大学的召开,“新工科”建设拉开了序幕。“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形成新工科建设“三部曲”,这正式宣告了我国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背景下的工程教育策略。“‘新工科’建设和发展以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的工程教育要突破传统“唯技术”的固化思维和单一培养模式,在提升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培养青年一代的人文素养。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过程中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主要阵地。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要求青年学生不仅掌握英语语言专业知识,还要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起祖国建设的重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目标与新工科建设协同并进,相互推动,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

三、“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大学英语课程提出新要求

“立德树人”对高校人才培养路径提出了新目标。具体而言,高校人才培养不再仅仅关涉专业知识、技能及专业素养的提升,还需关切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为“大学英语课程可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课程需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充分挖掘其思想和情感资源,丰富其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可见,大学英语教学应结合课程思政改革,从而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迫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理念如何融入各类课程虽然已被学者们热烈讨论,但是当下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当下工科院系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专注于学习专业知识,对课程思政不理解或不重视。其次,教师思政素养不够,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思政元素挖掘不足。最后,现下大学英语教材难以对标当下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凸显中华文化精髓的内容比例过低。可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想落到实处,不仅教师和学生的思政素养需要提高,教学内容重构也亟待完善。

四、“新工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新工科”建设与《纲要》都主张“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换言之,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学生学习效果,倡导“学用一体”。这与产出导向法理论(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的理念不谋而合。本研究拟采用POA 理论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原因有:首先,POA 理论倡导“以学习为中心”“学用一体”以及“全人教育”的教学理念,这与课程思政理念不谋而合,兼顾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其次,POA 理论强调以“学习”为中心,注重语言学习过程中“输入输出相结合”,在该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更能深化青年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课程内容思政化、教学方式翻转型、教学资源混合式、教学评价协同化。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学校所用大学英语教材《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四单元Active Reading 2 文本《No Place Like Home》为例阐释具体教学设计:

1.教师应仔细研读教学单元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教学内容应分别从语言知识维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维度、情感维度、学习策略维度进行设计,在提高语言知识技能、开拓国际视野的同时,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针对本单元主题“Home”,设计出本单元的总产出目标。在教授两篇文章时分解出子目标。在促成子目标完成阶段,教师给学生提供输入材料,一方面引导学生聚焦产出任务所需的词汇、语法,修辞、记叙文表述要素、篇章结构、概括句语言表达形式等,促成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学习和运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聚焦产出任务时所需的价值观定位、意识形态定位,在润物细无声中将英语语言作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载体,实现帮助学生构建人生价值观的目的。教学设计方案在语言与育人融合方面主要可以从以下维度考虑:

(1)听力技能训练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有意识的搜集中国传统建筑的视频,以及中国留学生回国后的采访视频作为视听内容,让学生在练习听力的同时,能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及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和感恩之心。

(2)口语能力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在本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总产出目标细化为两个子目标,其中第一个子目标是以“家”为主题有关童年记忆的Vlog 采访视频,学生在口语输出过程中能感受到不同地区“家”特色与味道;第二个子目标是从留学生角度谈论“家”,将主题升华,留学生身上的思乡情结以爱国行为体现出来,进而反映出中华儿女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这些口语输出练习在提升学生沟通技能的同时,也能深化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阅读、翻译技能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本单元的主题为“家”,教师在讲解文章的同时,融入了余光中《乡愁》与英国苏格兰诗人Robert Burns 的《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在“情”与“景”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还能深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理解中国人深深的思乡情结,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4)写作技能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教师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是要求学生基于采访视频完成主题为“Home is a place where the heart is”的采访报告。采访报告的撰写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事件、情感等的概括能力,同时该主题也促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进团结,培养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实行翻转型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大学英语思政课堂教学设计、发布课前任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小组讨论;课中教师对学习任务进行指导、答疑或讲解,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任务展示、小组交流或深度学习;课后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学生完成课程任务并进行总结。以《No Place Like Home》为例,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在线发布“Homesick”和“Chinese overseas students coming back home”的视频,并让学生思考主题相关问题;课中教师通过学生对课前问题的反馈,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主旨和结构。课后,学生基于课上的选择性学习,完成主题为“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的写作作业并提交至U 校园平台,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和指导。

3.教学资源具有线上线下、显性隐性相结合的混合式特征

该教学模式付诸传统面授学习环境和外研社U校园在线学习平台。传统面授学习环境中,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书籍、材料及硬件设施、多媒体设备等形成显性学习资源,教师的“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活动设计、外研社U 校园教学平台上的学习材料等形成隐性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将显性和隐性学习资源进行良性互动。

4.教学评价采用TSCA 评价方式

注重课程思政导向,对产出任务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机器协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学助用的教学效果。本单元采用产出导向教学法中多种的评价体系进行教学评价,将课堂即时评价和课外延时评价相结合,更多使用了U 校园机器自动评分和师生合作评价方式。通过将课文内容与思想文化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由“念家”过渡到“爱家”,由“爱小家”升华为“爱大家”,从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家国情怀等角度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

五、结语

“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在专注人才知识素养的同时,还需注重对其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基于产出导向法设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当下工科院校“新工科”人才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的“新工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可以逐渐在渗透人文价值的基础上,将其与工科专业话题相结合,实行基于项目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这也对教师专业用途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工科英语课程新工科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