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角下对大学生低头族干预机制研究

2020-11-25胡靖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

灌篮 2020年15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低头心理

胡靖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公共教学部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专业人才,是具有开拓性建设与创造的主力军,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人群。大学生的健康问题事关其未来能否担任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重任。《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指出,86%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在过去一年中出现过健康困扰。由智能手机、大学生低头族引发的皮肤状态不好、睡眠不足和情绪问题在大学生健康困扰中排前三位。低头族的出现,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深入探究大学生低头族现象的成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才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低头”行为,促进年轻一代身心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低头族”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手机已成为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高校大学生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最大消费群体之一。智能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极大地方便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悄然地改变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如今在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低头族”现象随处可见,随之而来的各种安全隐患、负面影响也日益增多,手机辐射、手机游戏、网络诈骗、攀比之风、考试作弊、外卖店单随之而来,不仅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大大干扰了校园的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

(一)危害学生身心健康

低头族由于长时间的低头看手机,久而久之,很容易会导致颈椎病,视力也不断下降,腰间部肌肉逐渐变得僵硬,同时,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思维变得混乱,头脑疼痛。头部长时间盯着手机看,脖子和脸颊部位的肌肉也会受到损害,下颌逐渐变得松垂,加快衰老。

(二)影响学生工作学习

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长时间玩手机,看视频,人会变得越来越疲乏,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长期下去,损害健康,透支精力,并且一旦养成习惯,一有时间,便不自觉的打开手机,大脑无法得到充足的休息,在实际工作当中,自然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工作中精力无法集中,不能保障高效完成工作。课堂上,大学生低头族也越来越多,导致课堂不活跃,缺乏良好的互动气氛,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及布置的作业,学生都会通过手机上网查找答案,过度依赖网络,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越来越差,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

(三)退化学生人际交往

低头族由于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当中,在现实世界当中,缺乏与人沟通的机会和场景,导致与人交往感到恐惧,不知道说什么,行动能力也慢慢弱化。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的背景下,在校大学生都习惯了看手机、玩手机、聊天、刷朋友圈,在手机和网络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没有更多的时间与他人交流,社交空间逐渐被压缩。面对面时,不知道如何表达,出现沟通障碍,并且变得紧张、胆怯和恐惧,人和人之间的感情也逐渐变得淡漠。长期过度的依赖网络,导致个人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对于信息的认知与判断能力不断下降,行为处事能力也越来越弱[1]。

二、大学生“低头族”现象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因素

1.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主要指的是个人在受到社会群体影响下,自己的思想观念或者行为遵从于大多数人,甚至部分情况下,违背自己的个人意愿或者想法,也就是“随大流”。人类社会具有群体性特征,很少有人能够保持独立性,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随处可见低头族,也很容易被他人所影响,下意识的认同和接受。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很多人认为低头是一种很正常现象,是一种时尚潮流,只是觉得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我也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大多数人为了避免自己是“另类”,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随波逐流的情况,导致自己加入低头族队伍,其次,东方文化往往更加倾向于人们的从众心理和行为,因此,低头族的形成也与社会客观因素有关[2]。

2.攀比心理

智能手机的普及,不仅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通讯工具,更是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是一种现代化的时尚标志,也是成为大学生群体个性化的标签,炫耀的资本。大学生群体猎奇心强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渴望接受外界信息,其次,部分大学生有着一定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下,导致大学生低头族越来越多[3]。

(二)学校环境因素

1.学校管理制度的缺失

当前大学严进宽出的办学体制,使得努力拼搏了多年,终圆大学梦的莘莘学子,进入大学后顿时没有了压力,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部分同学没有了奋斗目标,生活上懒懒散散,学习上浑浑噩噩,只要能混个毕业证书就万事大吉,而高校在面对这种现状时所采取的措施并不强硬,应对办法也不多,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但多年的惯性定律想要扭转并非易事。

2.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创新性

当前高校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讲授法,经历了中学时期的灌输式教育,大学生们普遍对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抵触,单纯的讲授,想要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还远远不够,学生面对老师枯燥的讲解,产生乏味无聊的情绪,自然的萌生了玩手机的想法。所以大学生课堂上的低头族,一方面与学生缺乏自律有关,另一方面教师教学能力较弱,教学方式守旧不无关系。

(三)个体自身因素

1.人格特质差异

人格特质主要指的是在不同场景和时间中,保持相对一致的行为方式,人格当中的共同特征包括:外向、内向、自信、自卑、合群、孤独、支配、顺从等,有调查显示,具有自卑、内向、不自信、情绪敏感以及过度依赖他人的人群,受到自身特征因素的影响,对于网络设备的依赖程度更高,不自觉的成为低头族。其次,“粘液-抑郁质”性格的人群使用手机的时间则会更长,该类型人群表现为安静稳定,且情绪不容易外露,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和他人倾诉,更容易加入到低头族的队伍中,自我封闭,不愿意和外界交流,而胆汁质类人群,情绪冲动、暴躁,更容易和人交谈,精力旺盛,低头玩手机者甚少[1]。

2.个人情感需求

心理学认为,个体所表现出的行为,在深层背后相对应着一种需求,对于低头族而言,在频繁低头的背后,其实是害怕孤独感。每个人都渴望归属感,在地铁、电梯里,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和人群,此时会寻求归属感,而手机便是一种寄托,能够满足自我需求。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因此,尊重与实现自我的需求是人类的本质。人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在现实生活中付出努力和汗水的同时,还需要顾及他人的眼光,但是在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当中,人们可以畅所欲言,不用顾及他人的眼光,可以观察他人的生活动态,并快速得到他人的反馈,从而得到暂时性的心理满足感[4]。

三、“健康中国”视角下对大学生低头族干预机制研究

(一)设计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

大学生低头族的心理成因各不相同,每一个个体对于运动的需求也不尽一样,有的同学想通过参与体育运动结交更多的朋友,有的想在运动中体验快乐和刺激,有的想在体育比赛中实现自我,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肯定,有的想排解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和压力。这些不同的个体需求,就必须有针对性的开出个性化运动处方来实现,比如:三大球等集体运动项目就可以满足大学生增加人际交往结交更多朋友的需要,因为这类项目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易于开展,在参与过程中要求人与人的协调配合,协同作战,讲究团队的默契配合,个人参与其中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团队拼搏后胜利的喜悦,大学生参与此类项目,既可以在过程中去帮助别人,又可以接受别人的帮助,既可以体现自我竞争意识,又可以与他人公平竞争。实践表明这类活动可以改变人的孤僻性格,逐步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想在运动中寻求刺激的同学则可以选择攀岩、定向越野、滑雪等项目。如果想体现自我价值,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建议可以选择羽毛球、田径、游泳等个人运动项目,此类项目在练习和比赛的时候都要不断克服自身的身体和心理极限,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在取得比赛胜利时,能够实现自我,体现自我价值,而在遇到困境时更需要调整心态,努力面对,攻坚克难。针对想排解生活压力,缓解焦虑情绪的这类同学,可以选择散打、跆拳道等运动项目。总之,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给运动者带来不同的身体、心理和情感的体验,所以,针对大学生低头族的不同需求,提出科学的运动处方,尽量做到因材施治,这样才能保证个体在运动中获得快乐感、幸福感和满足感,确保达到良好的运动处方干预效果。

(二)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

尊重“低头族”的心理诉求,当人的尊重和需求被满足时,自然会变得自信、自尊,相反则变得自卑和沮丧,低头族形成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和心理诉求有很大的关系。只有与其建立平等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满足心理需求,才可能逐渐缓解低头族的行为症状。自我正强化指的是当做出某种反应或者行为的时候,便得到某种奖励或者鼓励,从而增加反应强度、行为频率的过程。比如,前一天低头玩手机的时间是2小时,但是今天通过克制自己,转移注意力,低头时间减少了一个小时,明天规定自己看手机的时间不能超过40分钟,这样以此类推,并关注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进步,当自己完成计划目标时,可以从心理上和物质上用正性强化物去鼓励自己,这样也能使个体逐渐体会到改变与进步的快乐,逐渐积累改变的内在动力,从量变到质变,从而彻底改变低头族的行为习惯[5-6]。

采取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的方法,逐步实现自我体会的一个过程,可通过对自己进行暗示,抑制或者改变自身的某些行为或者情绪,从而慢慢改变自己,低头族可以通过心理暗示, 逐渐改变自己依赖手机的行为,例如,在看手机的时候,告诉自己,这个时间点是不能看手机的,不能老是低头,对身体不健康,远离手机的生活很安静、从容,同时还可以通过深呼吸让自己放松,解压,变得更加镇定,这样能够有效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让自己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这样才能够看到效果,此时可以给自己安慰和鼓励,从而提升自己的积极性,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逐渐改变低头族的行为习惯[7-8]。

四、结语

大学生低头族现象,是信息时代下的一种校园现象,随着低头族大军的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了突出的校园问题,不仅对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多加关注大学生低头族群体,加强对其进行健康引导、运动处方和心理干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让他们逐渐远离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低头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BMW 325LI XDRIVE 向现实低头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低头族”克星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