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体育兴趣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

2020-11-25张颖慧董洁琼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灌篮 2020年15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青少年体育

张颖慧 董洁琼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一、体育兴趣的概念界定

依据属加种差法,“体育兴趣”是“兴趣”的种属性,具有“兴趣”的全部属性,因此在界定“体育兴趣”前,应先对“兴趣”进行释义。兴趣在《辞海》中被解释为“注意与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与倾向”,Interest一词源自拉丁文interesse,原意为关心、关切,也有“将原本远离的两事物联结起来”之意。杜威将兴趣理解为“积极发展的整体状态”“人所预知和期盼的客观结果”和“个人的情感倾向性”,有兴趣,就是专注、致力、陶醉于某事物,就是去注意、在意和留意。所以兴趣可以被概括的理解为:推动个体探究或参与某事物,并从中获得满足和愉悦感受的内在驱动力。

体育兴趣即可理解为:推动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相关活动并从中获得满足和愉悦感受的内在驱动力。学校体育课程是帮助学生形成体育兴趣的重要途径,但是本文所论述的体育兴趣,不涉及青少年对于体育课程相关内容的兴趣,主要论述的是青少年在校内或校外,利用闲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青少年体育兴趣的研究现状

利用CNKI,以“体育兴趣”、“运动兴趣”、“锻炼兴趣”为关键词,共计检索文献10822篇。剔除掉体育教学相关兴趣、体育课学习兴趣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文献,选取近五年(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与本文主题相符的文献共计274篇。研究方向多集中于培养体育兴趣的策略和途径,多数虽是经验之谈,但深度不足,无成熟理论及数据支撑,且研究结论类似,对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

(一)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的重要意义

1.提高青少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汪宏梅等的研究表明,体育兴趣能够预测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发生。体育兴趣的存在,以及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获得的满足感,会缩短青少年开始下次一体育锻炼前的间隔时间,增加青少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张军东在其研究中指出体育兴趣的形成,可以持续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提升体育素养,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陈乃香认为体育兴趣有助于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体育兴趣使青少年对体育运动保持较高关注,主动获取体育运动相关信息,丰富体育运动相关知识,提升体育运动技能水平,从而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张东风、胡艺馨等认为体育素养的提高和体育运动中的愉悦体验,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对于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欧阳中香认为体育兴趣的产生,可以促使青少年定期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将体育锻炼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其正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促进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3.发展创造力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田永红认为体育兴趣可以提升青少年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调节负面情绪和压力;胡艺馨提出体育兴趣可以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虞俊杰指出,体育兴趣可以减轻压力、学会尊重规则、提高交往能力;夏宇认为体育兴趣的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形成有利于社会生存的自信、团结、坚韧等优良品格。

(二)青少年体育兴趣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1.青少年体育兴趣发展现状

史艳超等指出,现阶段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不足,喜欢观看体育赛事,但体育锻炼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欧阳中香提出,疫情期间学生体育兴趣不足,对于居家锻炼的手段缺少了解,参与锻炼积极性不高;张勇指出青少年更喜欢将注意力集中于“电子屏幕”,对于户外体育锻炼的兴趣明显较低;曹晓军通过调查发现,如今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感兴趣的占少数,近一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为强身健体;张明提到男生整体的体育兴趣强于女生;武宝爱等研究表明,不喜欢体育课组织形式和课业繁重是兴趣不足的主要原因,最感兴趣的三个运动项目为足球、健美操和舞蹈、跑步;李益迪的研究表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高年级学生不如低年级学生有更好的体育兴趣,女生比运动兴趣整体低于男生;颜桂平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女生兴趣强度一般,教学内容枯燥、场地设施不足等是主要原因;张颖慧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在校大学男生每周会进行1-2次课余体育锻炼,每次运动时间在90分钟以内,运动项目相对固定,六成以上的在校大学男生,每天使用手机娱乐功能超过90分钟,对于足球运动的兴趣主要来源与同学影响、体育赛事和体育课程体验。

2.限制青少年体育兴趣发展的主要因素

浦晴在学生个人因素、环境因素、教师因素、宣传因素和经济因素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各因素对于青少年体育兴趣发展的限制;虞俊杰认为体育理论知识的缺失,使得学生对于体育锻炼认识片面,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曹晓军的研究显示,体育赛事、网络媒体和家长及教师对于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有影响,大学生自身认为场地器材和体育社团的不足也会影响体育兴趣的发展;罗琼认为,学生主观态度、体育信息的获取、参与锻炼动机、兴趣强度、场地器材等因素会对学生体育兴趣造成影响;谭雅提出校外体育培训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体育兴趣,提升运动技能,扩大青少年社交范围;魏鹏飞指出,新兴体育项目对于青少年体育兴趣的形成有积极作用;窦敏从青少年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层面展开讨论,认为性格、场地设施、媒体宣传、家长支持等因素会影响青少年的体育兴趣;王敏指出场地设施、天气因素、时间因素及消费水平,会限制大学生体育兴趣发展。

(三)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的策略与途径

学校体育课程某种意义上的强制性,使得其成为青少年接触体育运动最频繁的场景,大量研究从优化学校体育教学和丰富校园体育活动等角度入手,寻求有效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的路径。

刘世峰提出应从教学方法、教学风格、评价方式等方面作出改进;赵荣认为要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优化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冷绍元提出要充分了解学生性格特点,于满华认为要了解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灵活运用各种体育设备,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完善体育评价方式;栾美丽提出要创造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包括竞赛和相关活动;虞俊杰在其文章中提出应针对学生现状调整运动项目规则、将新兴运动项目和传统运动项目引进校园、调整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热情;夏宇提出了学生自主选修体育项目、丰富校园赛事、鼓励学生参与校外体育兴趣培训班等建议;方林航提出开展体育鉴赏课也可达到提升学生体育兴趣的目的;张明提出应针对男女生的不同特点,分别开展针对性教学;张颖慧提出要合理引导,帮助学生形成间接兴趣,进而促进体育兴趣的形成,同时要了解学生兴趣产生的前提、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到乐趣、了解学生不同层面的需求。

三、体育兴趣研究的发展趋势

傅建在其2015年的研究中指出,关于体育运动兴趣,研究的核心在于培养兴趣的方法,重点在于形成兴趣的过程,关键在于兴趣形成的机制。现阶段看来,大量的研究集中于培养体育兴趣的方法上,对于体育兴趣形成的过程和机制的研究不足。柴娇、林加彬等学者对于青少年的体育学习兴趣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制定了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量表,对于青少年体育锻炼兴趣的相关研究有借鉴意义。后续关于体育兴趣的进一步研究,建议可围绕体育兴趣形成的过程和机制、体育锻炼兴趣强度的测量等方面展开。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青少年体育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