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1-25马晓溪

关键词:徐州市徐州志愿

马晓溪

(江苏省徐州市团校)

本文主要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徐州市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例,阐述了徐州市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对徐州市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实地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以此为基础分析徐州市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参与人员占比低、参与活动范围窄、参与工作层次浅、参与欠缺持续性、自我工作要求不高。通过一对一的形式对徐州市大学生志愿者、志愿者骨干进行访谈,通过对事实、数据的分析,综合国内理论研究趋势,深入分析徐州市高校大学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以促进徐州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发展,进一步丰富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证调查研究成果。

一、徐州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

大学生是徐州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如今,徐州大部分高校在校、院两级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协会一般与学生会为平级机构,分别归校、院团委管理、指导,形成团委与协会、学生会“一体两翼”的管理机制;各校协会负责人一般为学生骨干,通过推荐、选举层层筛选产生。

1.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徐州市青年志愿者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在徐大学生志愿者的权利、义务等进行了统一规定。坚持“统一管理、分类运行”,按照大学生的服务种类及志愿者的类别,形成了徐州大学生志愿者特色工作模式。

2.激发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热情

全面整合在徐高校力量,通过采取结对共建机制,在高校与部分城区之间探索组建了多种类型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在志愿服务事业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进程中,“新风”“心缘”等一批志愿者团队在全国志愿者行动中影响较大。

3.拓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领域

一是开展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实施了“场馆经理+志愿者之家主任”“任务告知书+领队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从志愿者绩效考核、工作流程操作、志愿者之家活动设计方面建立“五位一体”的志愿服务考评体系,为今后大型活动开展探索有效的工作路径。

二是开展“伙伴汇”志愿服务。根据大学生专业存在差异、志愿服务工作内容不同、大学生状况各异等特点,依托基层社区、单位载体,主导建设了21家覆盖周边青少年群体的地域性活动平台。

三是开展“青春志愿行”春运志愿服务。为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志愿者在春运中的积极作用,自2009年开始,每年春运期间开展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各在徐高校联动的春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放弃节假日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克服各种困难,为进出站需要帮助的旅客提供引导、咨询、购票、搬运行李等服务。

二、徐州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尽管徐州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受到志愿活动参与人员占比低、参与活动范围窄、参与工作层次浅等因素的影响,徐州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1.参与人员占比低

在校大学生刚刚脱离家庭和高中的约束和管理,进入大学后,自主分配的时间相对较多,但面临网络游戏等娱乐诱惑或者恋爱等感情需求时,往往不会牺牲时间去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再者,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概念认识不足,没有真正理解友爱、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所以也不会主动参与其中。

2.参与活动范围窄

由于高校学生流动快,志愿者存在不固定性,而且理工科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也不是很充足,所以高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缺少能长期坚持的项目,无法针对服务对象、服务岗位实施有重点、有步骤、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

3.参与工作层次浅

现在,“站一站”“举举旗”的志愿服务活动很普遍,志愿者们只需付出简单的体力劳动,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这就使得大学生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既枯燥又乏味、没有挑战性,不能很好地展现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优势及区别于其他类别志愿者的自身优势。

4.参与欠缺持续性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内容相对单一、服务对象较为局限,再加上大学生没有深刻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认为志愿服务,如果喜欢就参与,不喜欢就放弃,许多大学生志愿者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渐渐丧失了兴趣,对许多活动应付了事。有些理工科大学生存在课业负担重的情况,在学业与志愿服务产生冲突的情况下,有些选择放弃志愿服务,即便不放弃,其服务热情也大大降低。

5.自我工作要求不高

目前,部分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角色定位不准,认为志愿服务就是“一次性”的,把参与志愿服务的这种崇高行为演变成了完成任务或者拿学分的功利行为。而且志愿活动组织者没有针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实际情况安排合适岗位,把别人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分给志愿者,把志愿者当成了免费的劳动力。因此,迟到、早退、“出工不出力”的情况普遍存在。

三、完善徐州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对策

1.高校办学树立“服务学习”的理念

在美国,“服务学习”作为一种教育制度,蕴含着实现社会、高校、志愿者等多维互惠的价值理念,颠覆了过去志愿服务仅仅强调单向奉献的传统认知。大学生在服务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知识、能力服务社区和社会,在为公共谋福利的同时创造社会价值、创造个人公共生活利益。

“服务学习”这一教育理念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显著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它强调的是大学生要进行社会服务,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服务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

2.课程设置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拓展服务领域和形式

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广泛,但服务深度不足,根源在于其专业化程度不够,与大学专业设置及学习目标缺乏有机的结合和联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学校课程设置相脱节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最大的缺陷。

因此,要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纳入国家人才培育体系之中,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性。例如,在高校开设志愿服务选修课程,提升大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认知,加强自身志愿服务活动的能力。

3.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激励深度、长期服务

首先,高校应该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引入反思环节,将参与社会实践的宝贵经验与课堂所学知识有效衔接。其次,政府、高校和社会三方应在共同协作的大格局中进一步创新服务的体制和机制,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能够深入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4.整合企业、社区等社会资源,为长足发展提供保障

第一,应完善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领导体制,做到政府负责、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实施、相关志愿服务社会组织配合的工作机制,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足发展提供保障。

第二,高校要持续推动志愿服务中各部门协同的机制建设,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动员机制、培训保障机制、安全保障机制、评价机制以及高校与社会间合作机制等,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5.推动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长效化、制度化运作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弘扬良好社会风气的一种方式,也是锻炼大学生更快适应社会的一种途径和方法。为了给大学生志愿服务创造良好的条件,必须优化志愿服务的制度体系建设,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发展。

第一,市级团组织应当依托各在徐高校,成立“徐州大学生志愿者公益联盟”,试行实体化运作,并招募高校大学生作为驻会志愿者,实现协会周一至周日的全时段办公。

第二,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培训、注册、时数录入、积分计算、晋级评选等制度的标准化流程。例如,在徐州国际马拉松赛志愿服务中,实行“6个必有”的大型赛会志愿者标准化流程,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前、中、后流程化管理水平。

第三,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志愿服务的过程需要志愿者投入足够精力和热情,但更需要利用法律法规的长效规范及保障。现阶段,应尽快出台专门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保护大学生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徐州市徐州志愿
徐州市奋力推动全行业百日攻坚行动
·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师生作品·
以志愿,致青春
疫散待春回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徐州市旅游业经济影响分析
徐州市旅游业经济影响分析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