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教学策略研究
2020-11-25刘永龙
刘永龙
(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甘肃武威 733006)
引 言
本文研究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旨在对学困生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探讨,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英语学困生教学路径,为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教师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成功地转化英语学困生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一、英语学困生的概念界定
英语学困生通常是指排除智力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与较高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未能灵活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方面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学生。本文所指的初中英语学困生,既包括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也包括虽然在其他科目学习中表现良好,但在英语学科中存在学习困难且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
二、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学生原因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导致其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其一,学生本身对英语学习缺乏正确认知,从而未能正确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甚至产生学习英语“无用论”的观念,进而从主观上不愿意主动学习英语;其二,学生缺乏对各种科学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的深入学习与灵活运用,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英语学习中鲜少能够主动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他们在记忆单词等英语基础知识时,也大多简单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久而久之,就沦为了学困生。
(二)家庭原因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出现,与学生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学生的父母及其他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较高的综合素养,因此难以辅导孩子高效地完成英语学习;另一方面,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家长进城打工,许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家长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教育孩子,在长期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与管教下,部分学生最终成为英语学困生[1]。
(三)学校原因
从学校层面出发,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出现学困生,也与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专业教学能力不足等有关。部分教师由于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对各种英语知识内容的渗透,并采用“题海战术”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英语练习。长期单一化的教学方式,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英语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日渐低下。另外,由于师生之间缺乏高效的交互沟通,使教师在教学中欠缺有效的学法指导,加之部分教师对学困生也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关心与爱护,在学生无法按时完成作业或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个别教师还会严厉地批评学生,导致学生逐渐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最终成为英语学困生。
三、针对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
结合英语学困生的定义,笔者认为,在针对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进行教学时,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热情和兴趣为主。为此,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当前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到农村地区旅游,以及大量农产品销售、运输至国外等现实情况,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将学困生从以往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拉近学困生与英语学习之间的距离,消除其对英语学习的抵触、厌烦情绪,教师还应主动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并充分使用更多的生活化教学素材与教育资源,积极建立生活化的英语教学课堂,从而有效地激发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例如,在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牛奶、香蕉以及其他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喜爱的食物或饮品作为主要的教学用具,并引导学生利用榨汁机现场制作完成banana milk shake。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讲解相关的英语知识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还对激发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其内在积极性有一定的积极效用,能够为实现初中英语学困生的顺利转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因材施教运用多元教学方法
根据上文可知,导致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使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学习能力以及优势、特长等因材施教。例如,笔者曾经在针对班级中性格外向、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但由于缺乏正确、高效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学困生进行英语教学时,首先主动与之进行沟通交流,一同分析其成为英语学困生的原因,鼓励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优势,采用以优带差的方式,让班级中英语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与之结成“对子”,在鼓励他们积极进行高效交互的过程中,分享学习他人优秀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进而有效帮助英语学困生改善学习现状,更好地完成初中英语学习。与此同时,笔者还经常使用正面、积极的语言对学困生进行鼓励,以帮助其逐步增强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每当学生取得一定的进步时,为其准备小礼物作为奖励,最终使学困生顺利转化[2]。
(三)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实现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正确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Have you been to a museum?一课时,笔者应首先运用信息技术,借助微课的教学形式,将精心设计制作的教学视频上传至班级群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整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并认真观看微视频内容,完成预习单中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跟读并模仿音频中规范、标准的英语语音、语调,进而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明确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句型、句式等,同时,还能有效锻炼自身的英语口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则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困生与英语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围绕文本内容并结合自身实际,对文本中涉及的博物馆类型有哪些、各类型博物馆的具体特征是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并在组内分享自己最喜欢和最想要去的博物馆及原因,进而在有效发散学生思维、调动其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初中英语的学习。而在教学最后,笔者则通过带领学生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本课知识内容进行回顾分析、归纳总结,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创编英语对话、编排课本剧等方式在课下进行巩固复习,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将各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渗透其中,以便学困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初中英语学习。
结 语
总之,农村地区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学生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教师在实际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时,应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运用各种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为学困生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案,并重点加强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积极与其进行高效沟通、交流,从而有效地转化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