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有效培育
2020-11-25李春仙
李春仙
(福建省古田县杉洋中心小学,福建宁德 352266)
引 言
阅读素养与小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素养是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素养,小学生才能有效获取学习信息,不断实现知识的积累,从而完成学科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能。
一、培育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性
(一)培育阅读素养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
阅读素养在小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以记忆、理解知识为主。阅读是一个理解、吸收知识的动态过程,小学生通过阅读形成了一定的阅读素养。阅读素养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为小学生输出、应用这些知识提供良好铺垫[1]。例如,在写作训练中,小学生利用优秀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写作词汇和技巧。当这些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能自然转化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帮助小学生写作,解决小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无话可说的问题。
(二)培育阅读素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语文学科属于工具学科,是小学生进行交际与学习活动的工具。培育阅读素养是小学生积累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途径,也是实现语文学科价值的重要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的理解、分析等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提高。阅读还能不断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小学生的认知眼界。教师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各科知识。例如,在小学生学习数学时,良好的阅读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和情境,帮助他们梳理各项数学条件,学会排除多余数学条件,最终顺利地解答出正确答案。
(三)培育阅读素养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语文教育重在为学生的长远进步、终身发展提供保障。培育良好的阅读素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激励小学生对各种学习一直抱有热情,为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和文化不断繁荣的今天,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阅读素养,可以促进小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接受教育、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二、优化培育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多样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理解能力还较为薄弱,但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对各种新鲜事物和生动情境具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重视设计多样丰富的阅读教学情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解决他们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帮助他们从根本上提高语文阅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学会更多的新知识[2]。
例如,在进行《三味书屋》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育小学生的阅读素养。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共享性强、便捷的互联网渠道搜集相关的教学信息资源,下载、整理一些影视剧资料播放给小学生,使得小学生在生动的影视情境中更好地集聚学习注意力,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利用班级的班班通互联网教学设备,搜集、了解更多鲁迅先生的背景资料,进行拓展阅读,以丰富学生对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认识。在此前提下,教师可以继续对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中阅读和训练,激励他们更深入阅读,更好地开展思考和探究,从而为优化培育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做准备。
(二)引导正确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体现。阅读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带领他们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施以耐心和恒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有力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小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小学生了解、认识语文阅读的重要意义。其次,教师应帮助小学生合理调节、精准地把控语文阅读学习的节奏。教师需要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阅读环境,积极地向小学生推荐有教育意义的图书刊物,激励他们逐渐端正阅读态度。最后,教师要重视正面引导小学生,为小学生树立积极、健康阅读的表率,鼓励小学生主动阅读、思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
(三)深掘教材文本,增强阅读意识
小学语文阅读需要小学生具备阅读意识。阅读意识就是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分析文理、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在指导小学生开展语文阅读时,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形成阅读意识,帮助小学生在阅读中明确阅读目标,对准阅读方向,进行有序思考,提高阅读实效。
教材文本是小学生阅读学习和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教材文本有丰富的经典美文、古诗词、文言文等内容,蕴含着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用于培育小学生阅读意识、提升小学生阅读素质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有意识地选用教材内容,开展课中拓展阅读教学,有针对性地增强小学生的阅读意识。例如,在讲解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进行课堂延伸,指导小学生了解重阳节习俗的来源,启发他们学习探究的意识,并帮助小学生丰富知识储备,以培育小学生的阅读素养。
(四)传授有效读法,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小学生掌握、应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小学生识记语文知识、培育阅读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相关知识后,引导小学生自主阅读,激励他们在自觉阅读中相互交流,努力发现、分析、解决阅读问题,逐步提升个人阅读能力。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鼓励他们相互分享阅读心得,相互交流彼此的阅读感受。这样的阅读过程,可以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形象地呈现于小学生面前,也可以让语文课充满浓郁的阅读情趣。在自主阅读中,小学生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人翁,可以尽情感受自主、快乐阅读的情感。在阅读之余,教师可以启发小学生思考:“除了故事中曹冲的方法之外,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够称象呢?”这样的问题需要小学生结合自己学到的各个学科知识,开展思考探究,从而进一步激活小学生的阅读思维。
撰写读书笔记也是提高阅读能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小学生将语文学习中遇见的优美词句、各科趣闻知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英雄事迹等摘录下来,或在阅读书籍时做一些批注、读书心得等,这都是非常有益的读书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利用有效的阅读方法,享受语文阅读的快乐,实现最佳的阅读学习效果,促使学生提高阅读素养。
(五)激励拓展阅读,丰富阅读素质
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过程。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有助于开阔小学生的知识视界,帮助他们增加语文积累,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
首先,教师应当激励小学生进行有益的拓展阅读。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时,要依据小学生特有的年龄特点,科学地选择和处理阅读素材内容,选取一些通俗易懂、形式生动、富有教育价值的阅读题材。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小学生拓展讲解名人名言、寓言故事等丰富内容,帮助小学生开展课外拓读,帮助他们反刍已学的语文课堂知识,深入挖掘阅读材料背后的思想价值,领会更多的人生道理。其次,教师应当激励学生进行有趣的拓展阅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阅读条件,比如在班级角落开辟“阅读角”,鼓励小学生分享阅读、交流读书心得体会,从而增强阅读成效和趣味性。最后,教师应当激励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拓展阅读。有效性是语文拓展阅读的落脚点。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一文后,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自主合作搜集、了解关于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具体文化习俗,让小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傣族利用泼水的方式来表达喜爱和赞美的文化特色。同时,教师还可以“中国的民族节日”为主题,鼓励小学生了解其他富有特色的民族节日,如彝族的火把节、蒙古族的那达慕等,从而帮助小学生学习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这样既拓宽了小学生的见识视野,也丰富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很好地提升了小学生的阅读素养。
结 语
优化培育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阅读素养可以帮助小学生有效学习、理解知识,实现知识积累。教师应灵活运用阅读教学策略,开展更为有趣灵动、富有实效的阅读课,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