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分析
2020-11-25吴健冰陈厚波张春兰
刘 培 吴健冰 陈厚波 张春兰
(1.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礼东小学,广东江门 529000;2.江门市教育局,广东江门 529000)
引 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同时强调,我们的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要多讲传统文化,不能最后教出一批数典忘祖的人。
红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师要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教师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了解红色文化,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育人方式,将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培养出“四有”时代好青年。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界定
红色文化的概念,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红色文化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1];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为获得革命胜利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的革命、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宝贵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以及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造的先进文化,如抗日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2]。本文研究的红色文化概念,是以狭义的红色文化为准的。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对引导中小学生形成优秀品德,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困境
(一)“重智轻德”的教育现象
“重智轻德”的问题由来已久,其产生的社会不良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东西并不单单靠智力就能得到妥善处理,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著名专家檀传宝研究指出,如果教师教育学生“重智轻德”,学生即使考上名校也很难获得幸福。因为这些学生只会片面地追求高考分数,慢慢变得冷血,甚至自私自利。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德育,避免出现“重智轻德”的问题。教师不应教出一批眼中只有自我的青年,而是要培养一批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格健全的青年。
(二)红色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方式单一
当前,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德育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给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红色文化的理论知识,很少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感受红色文化。有些学校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也只是敷衍了事,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地深入了解中国的党史、革命史等。这一现象可能与现实社会发展、家庭经济、学生安全等各个方面有关。此外,教师的红色文化德育教育方式没有创新,只是为了教书而教,容易使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德育教育产生厌恶的心理[3]。
三、红色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历史和革命中形成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核和物质文化,其中,精神内核有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等;物质文化有革命遗址中的革命陵园、纪念陈列室、展览馆等[4]。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创新性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出一批有社会责任担当、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红色文化是进行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举措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一次次的挫折中,依然能够不畏艰难、奋勇前行,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有坚定的信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5]。教师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讲座、倾听革命先烈事迹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和革命史、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从而培养出有时代责任担当的有为青年[6]。
(二)红色文化是中小学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动力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力量源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结晶。在中小学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看红军长征电影、学习长征精神,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不畏牺牲精神,引导中小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红色文化的德育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保证
弘扬民族精神、发扬革命文化应作为每一位中小学生的必修内容。教师通过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真正地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教师应当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承,帮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抗战革命时期,沂蒙地区人民那种舍身忘我的沂蒙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值得每位学生去学习。教师应当将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将学生培养成乐于艰苦奋斗、勇于挑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
四、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课堂教学过程
实地调查发现,江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为江门市中小学德育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根据中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教师应将江门红色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雷锋纪念日、建党日等契机,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红色电影观后感征文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江门红色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有深刻和清晰的认识[8]。
(二)组织红色研学旅行,发挥红色教育基地育人功能
随着我国红色教育基地的不断开发与利用,各地政府对红色文化资源也越来越重视。中小学校应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江门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争取每年组织一次红色研学旅行,让学生亲身体验革命历史,学习革命英雄的理想精神。如江门市革命英雄周文雍和陈铁军,面对敌人毫不畏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理想和革命精神值得每位学生去学习[9]。
(三)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制作红色文化图鉴
江门中小学校可以与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充分利用当地特色红色文化资源,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拍摄、制作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红色文化图鉴。红色文化图鉴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让中小学生更为方便、灵活地了解本地特色红色文化,充分学习革命英雄的精神品质[10]。
(四)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撰写红色文化校本教材
江门市有130 多处红色遗址,红色文化品质高且独具特色。中小学可以与政府、中共党史研究室齐心协力,邀请一些研究红色文化的专家学者和德育、心理学专家,根据本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特色,选择适合各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材料,撰写适合本地区德育教育的红色文化校本教材。教师利用红色文化校本教材进行教学,让中小学生学习当地革命英雄,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11]。
(五)利用“互联网+教育”方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不断发展,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思考方式。学校可以与中共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合作,从而利用互联网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共享。教师要借助互联网做好现代中小学德育教育,可以向学生定期推送红色文化资源信息;也可以选取优秀学生参加党史知识竞赛,让学生主动去了解革命史迹;还可以在清明节时,组织学生进行网上祭奠活动;更可以邀请革命老战士和研究红色文化的专家通过网上授课直播的形式教育学生[12]。总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习革命英雄的高贵品质和英雄气概,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 语
红色文化是增强我国民族精神的不竭动力。红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中小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红色文化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人格的形成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3]。高效的中小学红色文化的德育教育,可以增强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中小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和创新多样化的红色文化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有效实现路径,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以推动中小学红色文化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