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让学生学得更“悦”
2020-11-25江苏省启东市新义小学张莲花
江苏省启东市新义小学 张莲花
“以学定教”理念,是改变当下语文教学主流趋势的一剂“强心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能奠定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基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实施以学定教,树立主体意识
语文课程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语文学习的特点,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由此可见,教师不能再延续传统的“以教定学”策略,而是需要将“以学定教”积极贯彻,确保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服务,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彰显,从而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人。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过的方式学习接下来的两个故事“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在初读过程中,学生运用批注标记不认识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句子,然后第二次阅读时联系上下文解决课后题;还有的学生选择将这篇文章改编成情景剧,同时进行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表演……总之,只要学生喜欢,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这样的教学才真正符合“以学定教”理念,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
在实施“以学定教”理念时,为了体现出“教”“学”之间的创新性关系,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利,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阅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积极促进互动,彰显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不仅体现在“教”为“学”服务,更体现在师生间的互动层面。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并不注重和学生进行互动。原因在于,教师希望通过压缩教学环节实现节约课时的目的,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利用教学时间。而“以学定教”背景下的师生互动更加具有灵活性、针对性,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可以试着向学生提出一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作者一会儿写圆明园的毁灭,一会儿又强调它的庄严辉煌,为何作者要这样安排笔墨呢?有什么特殊用意吗?”这个问题引出来的同时,学生纷纷开动脑筋。于是,教师给予学生8~10分钟的思考时间。等时间到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学生在讨论中形成一致共识:作者之所以写辉煌,是为了衬托圆明园毁灭后的满目疮痍。如果没有这种对比,很难让人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化史上无可估量的损失,才会让人更加惋惜它的价值。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看待问题不够深刻,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拨云见日”,促进学生表达自我,让学生学有所获,真正实现“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三、允许质疑启思,培养创新意识
“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高效学习的起点,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开端。只有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怀疑、质疑、疑惑,才能让学生产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学生的学习行为才能落在实处。在“以学定教”背景下,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对调整教学也具有积极的价值。试问,如果学生不敢质疑,教师如何判断学生掌握了多少内容、学会了多少知识呢?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一点,教学又怎能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呢?因此,质疑启思是开展“以学定教”的重要一步。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作者为什么说‘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为什么作者说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而不是直接说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面对学生的这种种质疑,教师先别忙着给出答案,而是将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作为互动讨论的话题,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发挥想象,分析作者这样描写的意图。在互动讨论中,学生将主动思考、主动求知,同时学会表达自我、聆听他人。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抽”字比起“长”字更形象、更生动、更灵活,有一种生命力,能凸显小兴安岭树木生长的过程;还有的学生提出,作者运用颜色词描写森林中的浓雾,更凸显浓雾的厚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以学定教”的前提是鼓励学生思考、允许学生质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疑问、反馈修改调整教学思路,从而更有利于实施针对性教学。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并无一定之规,但是一定要恰如其分。“以学定教”强调的是学生主体性的回归,侧重于让教学“以学生为本”。只有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只有积极促进学生思考、允许学生直抒胸臆,才能为语文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