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 证书制度下高职汽车人才培养研究
2020-11-25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交通学院金立江樊为民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交通学院 王 琦,金立江,樊为民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标志着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同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并提出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人的计划,要求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育部紧接着公布了首批实施1+X证书制度的6个试点专业,涉及汽车类的两个专业分别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商用车销售服务这两个专业也加入试点行列。
基于1+X证书制度的实施,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镇江高专”)作出了积极的回应,率先在工业机器人、传感网应用开发两个专业开展试点,汽车专业也紧随其后,结合相关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
1 汽车产业发展引领人才培养变革
中国汽车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从2017年进入了低速增长期。2018年开始,全球汽车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汽车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改变为非化石燃料作为动力驱动。在动力源切换的同时,智能化、网联化也成为汽车的另一个关键技术,这包括无人驾驶技术及智能网联。随着汽车产业的深刻变化,汽车似乎正在被重新定义,也许是“计算机+汽车”,或是“机器人+汽车”,随之“汽车+互联网+交通”和“汽车+互联网+分布式能源”等新业态也将出现。
但是无论百年汽车行业如何变革,一批又一批互联网从业者正在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汽车产业,汽车人才的边界更加模糊,多学科融合发展成为必然。汽车和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跨界融合将在技术层面越来越成熟。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不断地颠覆传统汽车的学科基础、人才培养和技术内核。人才极度缺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人才从哪里来?怎么培养?怎么用好?成为职业院校和汽车行业发展避不开的关键问题。
2 高职汽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9年,车企对人才的需求让很多本科院校始料未及。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显得更加灵动,对接产业发展更加迅速,转型更加快捷。应对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以镇江高专为例,体现出以下几个变化。
2.1 生源由“单一”走向“多元”
镇江高专是一所全日制专科学校,以招收大专层次的学生为主,2019年实际录取人数为3 282人。镇江高专响应国家“百万扩招”的号召,改革完善了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除去招收少部分“3+2”本科分段培养和中专生以外,招生录取批次涵盖了提前招生、对口招生、社会招生等多种形式,普通专科生源由以往较为单一的高中毕业生拓展为包括中职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多种来源。
2.2 专业由“传统”走向“智能”
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汽车生产和销量同比分别下滑2.6%和1.7%。但新能源车产销量同比增长63.6%和68%,分别达到105.4万台和103万台,双双突破了100万台。然而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却严重短缺,人才培养的速度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
镇江高专于2006年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招生情况一直不错,毕业生供不应求。2018年先后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汽车技术等相关专业。
2010年~2013年,镇江高专汽车维修专业和汽车营销专业招生规模增长迅速,但是在2014年之后,维修专业缓慢增长,营销专业则开始下滑。2018年~2019年,报考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人数首次超过了汽车维修专业,传统的专业面临了较大挑战。
2.3 汽车人才由“狭窄”走向“宽泛”
传统的汽车专业定义比较狭窄。本科阶段包括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专科阶段相对多一些,包括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改装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大多仍然偏向于传统机械、电子方向。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未来的汽车产业需要更多的具有战略远见的企业家,具有专业特长的软硬件和人工智能技术人才,以及更多的高技能产业工人。目前在国家《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车辆工程专业位于机械类二级学科,显然,这种设置无法满足未来汽车产业的用人需要,汽车人才可以分属多个一级学科,形成以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引领下的一体化汽车人才培养体系。
越来越多的学校对汽车人才的培养开始从只关注汽车制造业转向汽车全产业链。尽管拥有车辆相关专业背景和机械类专业背景的人员仍然是企业人才队伍中的主体,但越来越多的拥有电气类、材料类、力学类、管理类、计算机类甚至经济与贸易类、金融学类专业背景的人才加入到汽车人才队伍中。
未来新技术革命给中国汽车人才需求和培养带来的挑战不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包括人才的知识结构、创新思维、协作精神、专业能力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汽车人才的定义正在从“狭窄”走向“宽泛”。
3 1+X证书试点制度下汽车人才培养实践
尽管高职院校转型相对较快,但还是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较窄、人才培养规模较小、人才培养层次较低、专业布局较为分散、课程结构较为陈旧等问题。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智能网、网联化、轻量化、共享化的方向发展,以及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汽车人才培养对专业涉足的广泛性和专业间的贯穿性要求更高,对从业者知识的系统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现行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同时1+X证书制度试点和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汽车产业正在由“垂直线型产业价值链”向“交叉网状出行生态圈”演变,其跨界交融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3.1 正确认识1+X证书制度,探索课证融通
1+X证书制度是将“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1”有着学历教育的规范性严谨性,“X”展现出面向市场、服务就业的灵活性、针对性。其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由此可见,1+X分别代表了学历教育和社会需求两个方面。学历证书“1”通过公共课和专业课,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教育,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则是必要的补充,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与自己职业相关的新技能、新技术,从而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
从职业院校育人角度看,1+X证书制度本质上是满足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是教育制度,也是就业制度。1+X证书制度顺应了学生个体的兴趣方向,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1+X证书制度为探索课证融通、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提供了创新思路。
3.2 健全制度标准,推动教学资源建设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技能证书为例,按照汽车动力系统、电气系统、底盘系统、安全系统、车身系统等5个系统分成了11个模块,其中6~11模块是专业岗位技能,对接企业岗位用工的职业技能评价。
职业培训教材与职业院校专业教材在受众、目标、体系上都有显著的区别,考虑到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可以保留“X”证书培训内容的主要要素和基本结构,采用职业院校师生熟悉的项目化教学或案例教学的结构开发教材,体现企业关键岗位的典型任务、工作流程和要求,以及工作中常用的工具、方法和场景,将“X”证书的培训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学历证书的课程体系相融合,可作为课程或课程内容置换,从而推动教学资源建设。
3.3 及时转变角色,打造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是“X”证书培训实施的关键和难点,院校教师需要向社会培训师的角色进行转变。要让学生获得“X”,教师先要获得“X+”。在这个过程中,培训评价组织应该用行业师资培训的方法和路径来培养院校师资,将培训领域有效的实践方法引入教学,帮助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提升双师型师资服务社会的能力。如引入国际通用的培养模式,将教师分为导师、培训师进行分层培养,开发师资培训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效率。
要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既要研究“X”培训师的资质要求,丰富“双师”标准内涵,将之与教师轮训制度、新教师实习制度和企业实践制度相结合;又要组织教师参加“X”证书的相关技术技能培训,开展以技术技能为主的实战化教学,切实提升教师“X+”培训教学能力。
3.4 适应“X”证书培训需要,建设实训基地
镇江高专目前已建成“广汽丰田实训基地”,但是汽车行业的发展迅速,实训室设计与教学要求还有距离,不足以满足1+X证书制度的实施要求。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既要保证高水平建设,又要考虑到现实资源的制约,学校在实践过程中遵循了“共享+联动”的原则。所谓共享,是要广泛集聚各类社会资源,以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分析为牵引,以满足人才个体成长需要和企业用人需要为目标,共同构建学科发展新理念,共同研究、预判和分享对未来人才需求趋势的分析成果,在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所谓联动,是要实现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行业组织与企业和学校、企业与学校、学校与学校之间围绕共同目标的联合行动。
按照目前条件,镇江高专的实训设备采取了利用一批、新购一批、开发一批的策略,并与大学城兄弟院校建成的汽车实训室进行资源共享,保障实训条件与培训要求同步,与信息化建设同步,在教学经验交流和标准建设等方面共同研讨,从而提升汽车相关专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3.5 改革考核模式,合理评价职业能力
1+X证书制度试点的教学成果考核,可以采用第三方人才评价体系,以教考分离的方式进行。学校可以充分结合汽车的技术特点和工作场景,合理设计考试模式。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汽车“新四化”的大背景下,采用虚拟仿真互动、人工智能组卷、语音智能判断、大数据分析、云对比等先进技术,可以比较客观公正地判断出学生是否具备相应岗位要求的知识与技能。
3.6 营造政策环境,提升企业参与度
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尽管“X”的选择权在学校、在学生,但从操作层面分析,还需要企业深度开发职业技能证书并开展考核。
汽车企业参与标准编制、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和培训考核是确保证书含金量的基础,利益共赢则是让企业持久地认可并积极参与“X”证书培训的保证。目前企业已经拿出了“X”证书培训考核方案,那么院校的合作决不能浮于表面,要积极地从培训课程入手,真正做到校内授课与企业培训教学互通、学分互认,在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荣说:“智能汽车时代下,国家政策力度前所未有、大规模合作前所未有、对核心技术突破的愿望前所未有。”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要把握住前所未有的机会,借助“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机遇,加快导入技能标准、引进企业师资、改善实训设施、规范教育培养、实施三方评价,有效提升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